吕惠卿

- 姓名:吕惠卿
- 别名:字吉甫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
- 出生日期:1032年
- 逝世日期:1111年
- 民族族群:
吕惠卿(1032年—1111年),北宋政治改革家、学者。字吉甫,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先后受到欧阳修、曾公亮等赏识,常与王安石讨论经义,意见多契合,获荐入朝。历任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判司农寺、判军器监等职,积极参与王安石变法,有“国政刷新岂畏难”的气概。他协助王安石制定青苗、助役、均输、农田水利等新法条例,是变法的中坚,“事无大小,安石必与惠卿谋之”。他主管军器监时,裁定中外所献枪刀的样式,规定枪刀质量标准,主编《弓式》一书,供制造弓弩参考,使宋军兵械精良,增强了抵御能力。熙宁二年(1069),吕惠卿与司马光展开了“萧(何)曹(参)划一”的辩论,以丰富学识驳难司马光,使变法派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胜利,坚定了神宗推行熙宁新政的决心。熙宁七年,王安石罢相,吕惠卿出任参知政事,继续推行市易法等新法,守之益坚,被称为“护法善神”。次年,与王安石交恶,罢参知政事。后出知延州(今陕西延安),整顿西北驻军,防止西夏侵扰。绍圣四年(1097),筑米脂等寨,有效抵御了西夏的进攻。徽宗即位以后,他受到蔡京的排挤,未获重用。政和元年(1111)病死。王安石对他的评价是“虽前世儒者未易比也。学先王之道而能用者,独惠卿而已。”
吕惠卿学识渊博,文才辨慧,著述颇多。熙宁初,他与王雱同修《三经新义》。此外,还有《孝经传》1卷、《论语义》10卷、《庄子解》10卷、《道德真经传》4卷、《建安用茶记》2卷及文集、奏议多种,但大多亡佚。完整流传至今的《道德真经传》以儒道两家学说相互参证,谈修身治国之道,传注部分贯穿了人本和求变的思想,提出以儒应世,以道为归,反映了他对《老子》的深刻理解。他的《庄子解》今存辑本,对道、性、无我等也都有独到的见解,能“窥见其治世精义,为其他诸家所不及”。《大名府天宁万寿观碑》较集中反映其儒、释、道三教观,他认为儒者为“经世”,释者为“救济众生”,老者为“回归于无物”,此三者在质上相同,但包括庄子思想在内的老学在三者中最为杰出。其时政议论还部分保存在《续资治通鉴长编》中。
猜你喜欢的书
教育的本质
本书是怀特海的代表作,集中体现了他的教育理念。怀特海认为,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自我发展之路,反对灌输生硬的知识和没有火花的思想。他主张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技术教育与科学、文学教育有机结合发展;强调古典文化在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中的重要性;揭示了智力发展的规律,以使家长和老师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节奏,安排课程,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英国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的早期喜剧。剧本写约翰·福斯泰夫爵士是一个贪财好色之徒。他知道温莎地方的两个绅士福德和培琪都很有钱,便设法勾引他们的妻子。他同时向福德夫人和培琪夫人都送了求爱信。这两个夫人交换情况后发现他们收到的信不仅字迹相同,而且语句完全一样。于是她们商量了办法,把福斯泰夫戏弄了三次:第一次把他约会到福德家里,刚刚进门,培琪夫人慌忙赶来说,福德先生来了。福斯泰夫很惊慌,只好藏到装脏衣服的篓子里被扔进了泰晤士河。第二次仍是这样,福斯泰夫只好装扮成一个老巫婆溜走,在大门口碰上福德先生,被福德先生打了一顿。第三次把他约会到一个树林里,让他装扮成一头公鹿等着。福德夫人和培琪夫人早就布置了许多人藏在周围,“公鹿”一出来,大家把他围住,叫他无处逃跑,并且撕掉他的伪装,露出福斯泰夫的真面目。与此同时,还穿插着一个安·培琪小姐的婚姻事件。他的父亲培琪先生叫她在捉“公鹿”的那天晚上穿上白色衣服,去跟斯兰德结婚。她的母亲培琪夫人叫她穿上绿色衣服跟卡厄斯医生去结婚。而安·培琪小姐却和少年绅士范顿相恋。这天晚上,她让两个男孩子分别穿上白色和绿色衣服跟着斯兰德和卡厄斯去了。安·培琪却和范顿一同去教长家里举行了婚礼。《温莎的风流娘儿们》是一出讽刺喜剧,它讽刺戏弄了贪财好色的福斯泰夫爵上,赞美了安·培琪和范顿的真挚爱情。
失去的莱松岛
《失去的莱松岛》(Lost Laysen)是玛格丽特-米切尔(Margaret Mitchell)在其15岁(1916年)时写的中篇小说,但它直到1996年才出版。小说写的是在南太平洋上的火山岛——莱松岛的爱情故事。 米切尔把手稿交由Henry Love Angel,Angel在1945年去世,直到他的儿子发现的手稿,把小说和米切尔的信件一起发表。《失去的莱松岛》(Lost Laysen)描写的是南太平洋一个即将消失的一个叫莱松的小岛上发生的爱情故事。这个故事激动人心,扣人心弦。它的两个男主人公,一个儒雅,一个彪悍,同时都爱上了一个思想独立活泼可爱的姑娘,为了心爱的姑娘,两个人不惜一切代价,重新塑造了一个崭新的世界,结局令人唏嘘不已。
本心斋疏食谱
亦名《疏食谱》。素食谱录。宋陈达叟撰。1卷。达叟号本心翁,清漳(今河北广平东北)人。前有自序,称:“本心翁斋居宴坐,…客从方外来,竟日清言,各有饥色。呼山童供蔬馔,客尝之,谓无人间烟火气。问食谱,予口授二十品,每品赞十六字,与味道腴者共之。”书中收录啜菽、羹菜、粉餈、荐韭、贻来、玉延、琼珠、玉砖、银齑、水团、玉版、雪藕、土酥、炊栗、煨芋、采杞、甘荠、绿粉、紫芝、白粲等20品素食,皆以蔬菜、水果等制成。每品均叙其原料及烹制方法,并系一赞。反映出宋代食素的风气及烹调水平,为饮食文化研究的珍贵资料。有《百川学海》、《说郛》、《山居杂志》、《丛书集成初编》等本。
求幸福斋随笔
《求幸福斋随笔》作者是民国前期亦官亦民允文允武的“奇人”,《求幸福斋随笔》是他在亡命期间所作笔记杂俎的结集。内容涉猎极广,尤以丑诋当道,针砭时弊占相当篇幅,如战局分析、戏曲评论、名人秘闻、“娼政”讨论,以至所谓“金圣叹手批本”之《中国预言》的“解说”等,构成别开生面的时政与社会批评的史料价值。
无所有菩萨经
四卷,隋阇那崛多译。佛在毗富罗山,与百千比丘,百千菩萨,及四众八部俱。无所有菩萨,为断众疑,隐身不现。种种问法,令难调怨雠害人者,信佛神通,乃至得记。次为女人现身,令得成男。佛为波斯匿王等,说此菩萨大方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