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鲁斯特

普鲁斯特
  • 姓名:普鲁斯特
  • 全名:马塞尔·普鲁斯特
  • 性别:
  • 国籍:法国
  • 出生地:巴黎
  • 出生日期:1871
  • 逝世日期:1922
  • 民族族群:

马塞尔·普鲁斯特(1871-1922,Marcel Proust),法国作家。1871年7月10日生于巴黎一资产阶级家庭。父亲是医生,但任过卫生总监,母亲是富有的犹太经纪人的女儿。普鲁斯特自幼患哮喘病,终身为病魔所苦。1922年11月18日死于巴黎。在中学读书时获得过哲学荣誉奖,中学毕业后自愿在军队服役一年,服役期满在法学院注册,经常去政治学院听课。父母期望他将来涉足外交界或在审计法院谋一职位。后到巴黎大学继续学习,获文学士文凭,听过柏格森的课,柏格森对时间的观念及其直觉主义对他后来的创作产生过启迪作用。大学毕业后,经常为杂志撰稿,同时为不使家里失望,在图书馆当了一名馆员。少年和青年时代,普鲁斯特热衷于出入交际场所,经常参观博物馆、展览会,听音乐会,会晤作家、艺术家,混迹于贵妇人之间,成为上层社会的“时髦少年”,但他注意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磨炼分析批判能力。他后来的作品基本取材于这个时期的经历。1900—1906年左右,他翻译、介绍了英国艺术评论家罗斯金的作品,罗斯金对他影响很大。1906年起,他的哮喘病不时发作,只能闭门写作。在写作自传小说《若望·桑德伊》和美学论文《驳圣伯夫》的同时,开始构思长篇小说《追忆逝水年华》,从1906年开始写作,到1913年,全部布局轮廓已定。他夜以继日地写作,终于在去世前将作品全部完成。小说共七部分,作品的第五、六、七部是在作者死后发表的。小说主线是一个人对自己青春的无限怀恋与追念。作者将细致的思想变化、动作举止,转瞬即逝的印象抓住并纤毫毕现地记录下来。他对形形色色的人类情感作了探索,深入研究过心灵的间歇,爱情中的自动诱发因素,情人之间常产生的不协调等各种心理现象。小说打破了寻常的时空概念,通过回忆,再现人的内心世界和现实生活。他的回忆是意识不断地涌现的表现,而不是单纯的往事追忆。它如梦幻一般从潜意识唤起,重新出现潜留在我们身内的消失的岁月。作者以艺术的形式熟练运用柏格森的心理时间概念,把时间作为主宰这部作品的“精神人物”,作为整部小说的纲。小说的主人公“我”觉得自己的生命慢慢地失去了魅力,但他另一方面却战胜了时间,他通过富有情意的叙述追索逝去的生命,再现过去的存在,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快慰和幸福,作品中的“现在”丰富了生命中的“现在”,造成了永恒的“现在”。“对于一九○○——一九五○年这一历史时期而言,没有比《追忆逝水年华》更值得纪念的长篇小说杰作了”。正是这部小说奠定了普鲁斯特的不朽地位,他革新了小说的传统观念,对西方现代文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被公认为20世纪最主要的小说家之一。

普鲁斯特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永日集

永日集

杂文随笔集。周作人著。1929年5月北新书局出版。被列为“苦雨斋小书”第四种。收39篇文章,前有《序》,后有《专斋漫谈序(代跋)》。书中大部分为1928年的作品,小部分则写于1928年以前。全书的前边,是杂论和序跋一类文字,其中有5篇是译作。作者认为:“文字本是由我经手,意思则是我所喜欢的,要想而想不到,欲说而说不出的东西,固然并不想霸占,觉得未始不可借用。”其他各篇,《杂拌儿跋》、《燕知草跋》、《大黑狼的故事序》等,均是有名的序跋,是出色的评论文字。而《关于失恋》、《关于人身买卖》、《关于妖术》、《闭户读书论》、《国庆日颂》,则为名篇。特别是那篇《闭户读书论》,由于作者用嘲讽和反语为文,引起一些评论家的误解,认为这是周作人1928年以后人生道路的宣言书,那是不符合文章的实际的。其实,他的“闭户读书”,不仅是牢骚之言,简直是对黑暗社会的揭露和抗争。作者明确告诉我们,要读史书,“翻开故纸,与活人对照,死书就变成活书,那么,我们便会明白,“过去曾如此,现在是如此,将来要如此。”通过历史,认识现实,抨击社会黑暗,正是作者在《闭户读书论》中阐述的深刻思想。全书的后半,是杂感16篇。这些杂感文,均极短小,诸如《罪人》、《女子的文字》、《爆竹》、《女革命》、《愚夫与英雄》、《莲花与莲花底》、《食莲花的》、《干政与干教》、《历史》、《老人政治》、《欧洲整顿风化》、《杀奸》等等,都是随笔式的杂感文字。最后有《在女子学院被囚记》,则是一篇记实文字,记下了1929年北平学界的一场暴力事件,表现了周作人反对强横的正义感。《永日集》是周作人从激进走向消沉,从叛徒趋于隐士时的一个集子,虽则依然不满现实,意在抗争,但已为30年代提倡“性灵小品”做了先导。

家世旧闻

家世旧闻

笔记。宋陆游(1125—1210)撰。一卷。游有《陆放翁全集》已著录。此编录其曾祖以下屡使辽见闻,多载契丹人和汉人风俗习尚。录道士施术,暗示亡国之兆。言因果报应,多有附会。有《说郛》本,《稗乘》本。成书时间约在南宋淳熙三年至九年间。笔记以“家世”为名,书中主要内容与陆游的高祖陆轸、曾祖陆珪,以及祖父陆佃、叔祖陆傅、父亲陆宰等诸多先辈的事迹有关,以陆轸、陆佃和陆宰的事迹为详。此外,还包括一些涉及陆游的外家唐氏家族前辈的遗事轶闻。所涉及的时间,从宋真宗到宋高宗八朝约一百余年。笔记的内容,包括社会政治、制度、道德、陆氏先人的交游以及官场掌故等,其中,部分史料为此书仅见,对研究宋代制度以及陆游的家世来说,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

中国古代论述农工技术的一部百科全书。明末宋应星著。成于崇祯十年(1637)。次年刊行。宋应星(1587~?),字长庚。江西奉新人。他于1634年开始写作《天工开物》,1637年成书。这部书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经验作了科学的概括和全面的总结,书中还附有200多幅精美的插图。全书内容十分丰富,共3卷,分为18个项目,即:乃粒、乃服、割施、粹精、作咸、甘嗜、陶埏、冶铸、舟车、锤锻、燔石、膏液、杀青、五金、佳兵、丹青、曲蘖、珠玉,几乎包括了当时农业、手工业生产的各个方面。本书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关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百科全书,已有日、英、法、德、俄等多种译本,具有世界性影响。

前定录

前定录

唐代志怪小说集。1卷。钟簵(今本署钟辂)撰。《新唐书·艺文志》小说家类著录“钟簵《前定录》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小说家著录:“唐崇文馆校书钟簵撰,凡二十二事,别本又有续录二十四事。”钟簵生平不详,仅知是唐文宗大和时人。现存版本主要有《百川学海》本、《说郛》本、《四库全书》本、《唐人说荟》本、《学津讨原》本等。《旧小说》选收有《前定录》14则。书中有钟簵自序,说明写作目的是宣扬人的寿命长短,富贵得失甚至饮啄食料都已前定,任何个人努力都是徒劳,暗寓劝戒之意。全书记命由前定的故事23则,情节公式化,也不注意刻画人物,一般总是说某人经术士或鬼神预言未来,至期一一应验,事多牵强。通行本还附有《续前定录》1卷共24条,或不署撰者,或一并归于钟簵名下。观其中分“唐明皇”与“唐玄宗”为两条,“柳宗元”条又全引《龙城录》,显然是杂采众书,随手补入,不会是钟簵所作。

铁拐李度金童玉女

铁拐李度金童玉女

明初杂剧剧本。也称《金安寿》或《度金童玉女》。贾仲明创作。演述天上的金童和玉女下凡了却尘缘的故事: 金童与玉女违背天国的禁律,私底下相爱,被玉皇大帝贬谪人间,降凡投胎为女真族的金安寿和童娇兰。10多年后,在人间邂逅,结为恩爱夫妻,享尽世上的荣华富贵,了却了在天上无法实现的姻缘。最后,复经八仙之一的铁拐李度化,再脱凡胎上天为仙。 该剧的词曲写得非常艳丽,其中不少词曲来源于女真族的曲牌。表演则歌舞并重,真实地再现了元代女真贵族的生活,是杂剧中为数不多的反映少数民族的剧目之一。

胡雪岩外传

胡雪岩外传

近代白话章回小说。12回。题“大桥式羽著”。爱美社(日本东京)光绪二十九年(1903)初版铅印本,平装1册。卷首有同年春浙东市隐《序》。卷末附户部尚书、两江总督、浙江巡抚有关查办胡雪岩一案的3篇奏稿及胡家财产清单一份。大桥式羽:真名陈蝶仙。他的表兄顾紫笙为胡雪岩第四女婿,因这层戚谊关系,陈蝶仙多次去过胡宅,他对“芝园”印象极深而写过《芝园怀旧记》。他对这个红顶商人有着深刻的感性与理性认识。叙巨商胡雪岩的秘史,是一部豪门生活纪实。胡雪岩为晚清最大的商人,所设阜康银号及当铺遍及全国各省,同时经营丝茶出口。曾多次为清廷借外债,并为其筹款镇压太平天国,因之官至候补道,加布政使衔,赏穿黄马褂。本书未写其经商经历,而只是渲染其帝王般的糜烂生活。胡雪岩在杭州营建花园,仿隋炀帝迷宫,有十六院、十三楼。又仿灵隐飞来峰叠假山,耗资巨万,豪侈无匹。家蓄金钗十二,姬妾成行,分住园中各楼。不久乐极生悲,长子夭折,一女疯癫,各地银号当铺多半亏损,胡不久亦死去。小说以花园为背景,描写大家庭中粉红脂腻的房帏琐事,是一个行将崩溃的黑暗社会的缩影。有光绪二十九年(1903)日本东京爱美社铅印本。中华书局1961年收入《晚清文学丛钞·小说四卷》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