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羯罗

- 姓名:商羯罗
- 别名:
- 性别:男
- 国籍:印度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约700
- 逝世日期:约750
- 民族族群:
商羯罗(Sankara,约700—约750),印度中世纪哲学家,吠檀多派代表之一。曾在印度创设四个大修道院,以大乘佛教理论解释吠檀多不二论,成为婆罗门教的复兴者,其理论形成为新婆罗门教或印度教。哲学上,以“空”、“幻”和“真谛”、“俗谛”的区别解释吠檀多派的梵我不二论,认为看世界有真谛与俗谛的区别:真谛看到世界的本质、看到梵的真实情境、认识到世界没有属性,这是上智,或无德之见(无属性的见解),而俗谛则是由世俗的经验方法看世界,它产生许多迷妄虚幻的见解,把属性加之于梵的本质,这是下智,或有德之见(有属性的见解)。从这两种见解出发看梵,则梵也有上梵与下梵之别,上梵即无德之梵,是从真谛所见之梵,而下梵则是有德之梵,是从俗谛所见之梵。上梵与下梵是统一不二的,但两者又有区别,因而有梵创造世界的理论。认为由梵生出空、风、水、火、地五细微原素,再由五细微原素结合生出空大、风大、水大、火大、地大五基本原素。五种基本原素的构成是由于一种细微原素占有一半的分量,而其余一半则由其他四种细微原素组成。这种产生过程不由细微原素决定,而是完全由梵所决定。梵生出原素,而原素又复归于梵,这也是梵的幻化与幻相的消失的过程。按照这种理论,梵是一,世界是多,一与多是统一的,一之所以成为多,即梵之所以成为世界是由于人的“无明”所造成,因人执著于他们的“邪智”,没有正确地了解梵,所以产生世界的形象,因而世界的存在是由无明加之于自我的,自我与梵同一,本应有梵的智慧,可以洞察梵我的同一,但无明使其有了虚幻的见解。由这种梵我如一与其矛盾的观点提出有情与人的见解,认为有情是动物,人是动物的一种。自我是人的意识,它本与梵同一,是精神的自我,但俗谛所见的人则不是精神的自我,它加上了由无明引起的限制,如有肉体,有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根)等,由这种限制而产生与精神自我有别的肉体的自我,它在世界上活动产生了“业”,这是人们所遇到的,是自作自受的,因而有轮回之苦。在人死之后,生命元气(“首风”)引导精神自我脱离肉体的人,达到自我的转世。这种梵创造世界与精神自我和肉体的自我的关系理论把数论等派别的极微论与梵我不二论结合起来,对《奥义书》中的这种理论作了新的解释,成为一种客观唯心主义学说。他认为从俗谛看世界的观点并不是不可以存在,从宗教来说,也可以存在,这是教育世俗人的一种方法,即承认经验的看法,以之教育人,使其脱离轮回,得到解脱。认为有两种修行方法:世俗的下智的人采取寂静、节制、离欲、忍耐、定心、信仰等六种修行,使人不为名相所感染,追求达到常住不变的实体,是一种暂时的解脱;另一种是具有真谛的上智的人的修行方法,追求知道我就是梵,这是一种根本的解脱。这两种修行方法在宗教上也有不同,前者为世俗的人所采用,称为公开教;后者使人达到最高的实在的真实认识,非一般人所能了解,只有少数上智的人可以了解,称为内秘教。主要著作有《吠檀多经注》、《广森林奥义书注》、《薄伽梵歌注》、《我之觉知》、《问答宝鬘》、《五分法》等。
商羯罗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金声巧联
明·冯梦龙撰,一卷,收录了一些名联巧对。
孟姜女
民国文学大师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张恨水先生所著小说,1955至1957年写就,改编自传统民间故事孟姜女。
伊川击壤集
北宋哲学家邵雍所著的诗集。共二十卷,诗一千五百余首,收入《四库全书》。该诗集主要是抒发其哲学思想的。朱熹说:“康节之学,其骨髓在《皇极经世书》,其花草便是诗。”(《朱子语类》卷一○○)关于其哲学理论,如《乐物吟》云:“日月星辰天之明,耳目口鼻人之灵,皇王帝霸由之生,天意不远人之情。”这首诗是整个《皇极经世书》的一个缩影,也是邵雍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总看法。从文学上讲,这类诗并没有什么诗的情韵意味,主要反映了邵雍的哲学思想。“身在天地后,心在天地前,天地自我出,其余何足言。”“廓然心境大无伦,尽此规模有几人,我性即天天即我,莫于微处起经伦。”这两首诗集中反映了邵雍所谓的“先天学,心法也,故图皆自中起,万化万事生乎心也”(《皇极经世书·观物外篇》)。从这里又可看出陆王心学的端倪,即陆王的“天地即为吾心,吾心即为天地”与此是一脉相承的,这些诗不过是邵雍哲学理论的诗歌化,其观点与《皇极经世书》的观点相同。该诗集还有一部分是抒发邵雍的乐天安命,安时处顺、自得其乐,不事妄求的人生感受的,其中还包括一些流露出对社会和政治不满的诗篇。如《无酒吟》说“自从新法行,尝若樽无酒”等词句,这些反映了邵雍思想的一个侧面,是全面研究邵雍思想所要了解的。有影印《道藏辑要》本、影印明成化刻本,成化本有集外诗一卷。清光绪间贺瑞麟辑《西京清麓丛书续编》本有补遗一卷。
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四库本]
十二卷。乾隆四十一年(1776)奉敕撰。记载明末抗清殉节志士以及死于明末农民战争和明成祖朱棣篡位时殉难者之事迹。共分三类:凡生前事迹卓著,可传之后世,而又取义成仁者,各予以专谥,共33人;生前事迹平平,而慷慨就义者,则予以通谥,其中谥忠烈者124人,谥忠节者122人,谥烈愍者377人,谥节愍者882人;至于微官末秩、贫贱书生百姓以及山樵市隐、姓名无征者,不能一一议谥,并祀于所在忠义祠,共2 249人。而生前名声不佳,即使一时殉节者,如杨维垣等曾失身于阉党等,则不予收录。收录人物事迹以《明史》为主,参以《大清一统志》及各省通志诸书,谥号者多有小传,祀于忠义祠者多列名而已。有《四库全书》本,清嘉庆二年(1797)谢启昆刻本,清傅以礼批校(现藏南开大学图书馆)等。此本为四库本,本站也有标点本,可以搜索查找!
论语集解义疏
梁皇侃撰。十卷。南宋时已佚。唯唐时旧本流传于日本国,至清代康熙、乾隆年间,则又由日本返回中国。皇侃序云:“门人痛微言一绝,景行莫书,于是佥陈往训,各记旧闻,撰为此书。成为实录,上以尊仰圣师,下以垂轨万代。按此书既是论难答述之事,宜以论为其名,故名为《论语》也。”自何晏《集解》以迄梁、陈之间,说《论语》者,义有多家。自何晏《集解》以迄梁、陈之间,说《论语》者,义有多家。兹据江熙所集,皇侃《义疏》所引有十三家之多,即晋卫瓘、缪播、栾肇、郭象、蔡谟、袁弘(一说乃袁乔之误)、江淳、蔡系、李充、孙绰、周怀、范宁、王珉(一作王琰)。今本皇《疏》于江《集》十三家中,唯蔡系、周怀、王珉三家不见称述。其引取诸通说在江《集》外者凡二十八家。何晏所集《鲁论》七家,又采《古论》孔注为八家,并何为九家;江熙所集十三家,并江为十四家;皇《疏》所引二十八家,并皇为二十九家;通为五十二家。
地藏本愿经科注
地藏本愿经科注,六卷,清灵椉辑并跋,附经赞,陈镛赠言,日本妙幢净慧跋。简称《地藏本愿经科注》、《地藏经科注》。佛典注疏。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日僧灵椉撰。是唐实叉难陀译《地藏菩萨本愿经》的注释书。将经文分科,并逐句进行解释。作者并撰有《地藏菩萨本愿经纶贯》一卷、《地藏经科》一卷。书成后,即寄送日本悦峰师(与作者为同省人),贞享五年(1688)由日僧真常法师刻印流布。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四库本]](/d/file/books/2e5709ab44d14f96ea22abe4093e3ab4.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