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靖

余靖
  • 姓名:余靖
  • 别名:字安道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
  • 出生日期:1000年
  • 逝世日期:1064年
  • 民族族群:

余靖(1000年~1064年),字安道,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天圣二年进士,为赣县尉,知新建县。再迁秘书丞,刊校三史,充集贤校理。景祐三年,以上疏论范仲淹谪官事,坐贬监筠州酒税,徙泰州。迁知英州。召还,为集贤校理,同判太常礼院,改右正言。庆历五年,出使契丹,以用契丹语作诗,为言者所劾,出知吉州,再左迁将作少监,分司南京。皇祐三年,知虔州,丁父忧,去官家居。侬智高破岭南州县,于家中起为秘书监、知潭州,改知桂州,为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侬智高平,以功迁给事中,再迁尚书工部侍郎。拜集贤院学士,历知潭、青二州,再迁吏部侍郎。嘉祐五年,为广西体量安抚使,徙知广州。英宗即位,拜工部尚书,代还,卒于道,年六十五,谥襄。自少博学强记,喜读书,虽在兵间,手不释卷。为文初尚华侈,后欧阳修倡导古文,余靖亦弃华取实,为有本之学,文章长于应变,诗亦简炼有法度(宋周源《武溪集序》、《宋诗抄·武溪诗抄序》)。其《秦论》论秦得天下、二世而灭亡之由,《正瑞论》辨纬书之谬妄,《姚论》论史官职守,均有为而发,切中事理。《落花》诗有“金谷已空新步障,马嵬徒见旧皮囊”,时人谓可与宋庠、宋祁《落花》诗相匹(《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引《三山老人语录》)。著有文集二十卷、奏议五卷、《三史刊误》四十卷(蔡襄《余公墓志铭》)。今存《契丹官仪》一卷,有清抄本、李文田校本;《余襄公奏议》二卷,有《广东丛书》本;《武溪集》二十卷(或作二十一卷),有明成化九年刊本、嘉靖四十五年刊本、《四库全书》本。《全宋诗》卷二二七至二二八录其诗二卷。《全宋文》卷五五五至五七六收其文二十二卷。事迹见欧阳修《余襄公神道碑铭》(《欧阳文忠公集》卷二三)、《宋史》卷三二○本传。今人余国屏编有《余忠襄公年谱》。

余靖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痘治理辨

痘治理辨

痘疹专著。明汪机(石山)辑。刊于嘉靖十年(1531年)。此书系辑录钱乙、陈文中、魏直等医家有关痘疹论述,参以己见编成。于痘疹学术理论尤推崇魏氏。全书包括痘辨、痘图、痘方3部分。阐述痘疹病因、预防与饮食起居宜忌、痘疹与伤寒异同、痘症轻重顺逆、不治之证等。并论述痘疮初出、出迟、不出、痘出未透、痘出太盛、陷伏倒靥、痘疮变黑证治及诸兼变证治,并述及治痘药味品性制法;书中绘有痘疹各阶段形态图16幅,选录方剂150余首。论治用温里法,或用攻里法,皆随证变通,不拘旧说。现存《汪石山医书八种》本。

录异传

录异传

志怪小说集。撰人不详。《隋书·经籍志》、两《唐志》及《宋志》皆不收载。《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 《太平广记》、 《太平御览》等类书多有征引。今人疑其亡于宋。鲁迅辑其遗文二十七条,载《古小说钩沉》。该书产生的时代亦不能确知。据鲁迅辑本所录,有晋隆安中事,可以推知其成书约在东晋末或南朝。《录异传》属于杂鬼神志怪,所记内容起自周秦,迄于东晋的鬼神、妖异、奇闻、怪事之类的传说

原道救世歌

原道救世歌

洪秀全著。约一千一百字。1852年编入《太平诏书》刊行。洪氏原名仁坤,小名火秀,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领袖、太平天国天王。广东花县人,出身农民家庭。早年入塾“熟读经史”。后作乡村塾师。因屡试不中,萌发反清思想。又受基督教教士所编《劝世良言》的影响,于1843年7月创立拜上帝会,宣传组织农民。1851年在花县金田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1853年3月攻下南京,定为都城,改名天京。1863年天京被困,次年6月洪氏病逝。主要著作有《原道救世歌》、《原道觉世训》、《原道醒世训》、《天条书》等。《原道救世歌》是太平天国重要文献之一。它以诗歌体的形式,向人们宣称“天父上帝人人共,天下一家自古传”。并劝告人们要作正人,切戒淫乱、忤父母、行杀害、为盗贼、为巫觋、为赌博“六不正”及吸洋烟、好酒、看风水等旧风习。警告统治者“顺天者存逆天亡”,“嗜杀人民为草寇,到底岂能免祸灾”,“聚党横行天不佑,罪恶贯盈祸自随”等。洪氏的救世之道的落脚点是在劝人为善、改邪归正上。他引进了一个西方的皇上帝,打掉了压在农民头上的封建帝王和其他精神偶像的威风,宣传“普天之下皆兄弟”,“上帝视之皆赤子”的平等观念,对激发群众起来推翻封建制度有极大的鼓舞作用,不失为一支反封建的战歌。

续文献通考

续文献通考

中国古代官修典章制度史专著。清乾隆时三通馆史臣奉敕编修。乾隆三十年(1767)完成初稿,乾隆四十七年(1782)到乾隆四十九年(1784)间定稿,有武英殿刊本,浙江书局复刻本,1935—193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十通》合刊本,本书为影印精装2册。本书为《文献通考》之续书,共250卷,分类大致与《文献通考》相同,仅在《郊社考》中分出《群祀考》,《宗庙考》中分出《群庙考》,总共为26考。本书系以王圻所编《续文献通考》为基础,加以扩大和充实而编成,记载宋宝庆元年(1225)至明崇祯十七年(1644)间史事。所收资料比较丰富,除采自正史外,还引用了诸家文集、史评、语录和说部的资料,对研究宋元明时期尤其是明代的经济、政治制度有较大的参考价值。与《续通典》和《续通志》相比,本书是修成最早也是修得较好和较有价值的一部。作为本书编修基础的王圻《续文献通考》,成书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仅万历年间刊行过,传世之本较少。王圻字元翰,上海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其《续文献通考》共254卷,除与《文献通考》相同之24考外,新增了节义、谥法、六书、道统、氏族、书院6考,共分30考。记载南宋嘉定末年至明万历初史事,所收资料较多,明代资料尤多,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资料缺乏细致的考证,分类也不够恰当,内容较杂乱,错误较多。

行营杂录

行营杂录

太祖初受周幼主命北讨,至陈桥为三军推戴,时太后以下眷属悉在定力院设斋,有司来搜捕,主僧令登阁而固其扃钥。俄大搜索,僧绐云:“皆散走,不知所之矣。”甲士入寺,升梯且开钥,见蛛网布满其上,而尘埃凝积若累年不曾开者。乃相告曰:“是安得有人。”遂皆去,有顷,太祖已践祚矣。

持斋念佛忏悔礼文

持斋念佛忏悔礼文

持斋念佛忏悔礼文,一卷,首尾缺,编号二八二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