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硕

徐硕
  • 姓名:徐硕
  • 别名:
  • 性别:
  • 国籍: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徐硕,于至元时为嘉兴路教授。著有《至元嘉禾志》。生卒年不详,生平事迹不详。

徐硕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历史

历史

古罗马的历史著作。塔西佗著。有多种文字版本。中译本由王以铸、崔妙因据穆尔的英文本译出,198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塔西佗(Tacitus 约55—120),罗马帝国的历史学家。出身骑士等级,早期受过良好教育。先后任财务官、大法官、执政官、行省总督等职。著作还有《演说家对话录》、《阿古利可拉传》、《日耳曼尼亚志》、《编年史》等。本书原有12卷(一说14卷),今存前4卷及第5卷的一部分,记载公元69—70年的罗马史,中译本约29万字。第1卷写公元69年的内战。暴君尼禄死后,先后有伽尔巴、奥托、维提里乌斯称帝。为争帝位,发生了大规模的内战,生灵涂炭。第2卷写69年内战的高潮。奥托兵败自杀,维提里乌斯成了罗马唯一的皇帝,无恶不作,上行下效,民不聊生。地方长官维斯帕西亚努斯又起兵称帝,进军意大利。第3卷写69年内战的结束。维斯帕西亚努斯攻陷罗马城,维提里乌斯被杀,68—69年的内战结束。第4卷写70年的日耳曼战争。第5卷继续写犹太战争和日耳曼战争:罗马军队长期围困耶路撒冷,日耳曼人屡败罗马人。这两次战争均未写完。书中向往共和制,憎恶君主制,对罗马皇帝的罪行作了无情揭露,对各族人民反罗马奴役的斗争则予以某种同情。但寄希望于英雄人物,夸大其历史作用,反对帝制和暴君,却称赞好皇帝。相信天意、预兆和灾异。总的说,书中史料可靠,有极高的史学价值。

乾隆福州府志

乾隆福州府志

清徐景熹修,鲁曾煜纂。七十六卷,首一卷。分星野、建置沿革、疆域、城池、山川、水利、乡都、津梁、田赋、学校、军制、海防、坛庙、寺观、古迹、公署、第宅园亭、冢墓、风俗、物产、封爵、职官、选举、名宦、人物、流寓、列女、释老、艺文、碑碣、祥异、外纪等。是志大抵以《三山志》、明正德二志为基础,参万历四十年喻政修《福州府志》和新旧福建通志。乾隆十六年(1751)修,历六年而终成此书。一百零八万余字。

两地书

两地书

鲁迅与许广平的通信集。时间自1925年3月至1929年9月,共135封(鲁迅的68封),1933年4月由上海青光书局出版。全书按年月编排,共分三集。第一集,北京(1925年3月至7月)35封;第二集,厦门一广州(1926年9月至1927年1月)78封;第三集,北京—上海(1929年5月至6月)22封。鲁迅在序言中说,本书所收虽限两人之间的通信,“其中既没有死呀活呀的热情,也没有花呀月呀的佳句”,讲的是“学校风潮,本身情况,饭菜好坏,天气阴晴”,“推测天下大事”等,似乎是些“平凡的东西”,但平凡中显示出不平凡,自有“特色”。它使读者看到“工作的相需相助,压迫的共同感受”,从而“增加人们两心共鸣的急速进展”(许广平:《关于鲁迅的生活》)。

治世龟鉴

治世龟鉴

一卷。元苏天爵(1294—1352)撰。苏天爵字伯修,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少师事安熙,吴澄、虞集。泰定元年 (1324),擢应奉翰林文字。至顺元年(1330),参修《武宗实录》,任江南行台监察御史。武统二年(1334),参修《文宗实录》,迁翰林待制。后任吏部尚书、中书参议,官至江浙行省参政。著有《滋溪文稿》、《名臣事略》、《文类》、《辽金纪元》等书。此书采宋以前的事迹和先儒的议论,其宗旨在于以历史为龟鉴,培养元气,以巩固封建统治。

无畏三藏禅要

无畏三藏禅要

简称《无畏禅要》、《禅要》,末题《无畏三藏受戒忏悔文及禅门要法》。密教著述。一卷。主要阐述受菩提心戒法和禅法要领。先说受菩提心戒十一门:发心、供养、忏悔、皈依、发菩提心、问遮难、请师、羯磨、结界、修四摄、重戒。后说禅门要法,分受三昧耶戒、发菩提心戒之五种真言和三摩地观法及调气法。前后并有序文及回向文。按文内所说,此两部分内容均由善无畏传授,善无畏曾与嵩岳会善寺敬贤对论佛法,而叙大乘要旨,门人抄集为文。先有西京西明寺慧警撰集为《无畏三藏禅要》,后又有人加以补充并另加入受菩提心戒文及序文,集为《无畏三藏受戒忏悔文及禅门要法》。或以为由一行集成。见于空海、圆仁等的《求法录》。见载于日本《大正藏》。

三转法轮经

三转法轮经

梵名Dharmacakrasu^tra 。全一卷。唐代义净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册。佛陀成道之初,于鹿野苑为憍陈如等五比丘宣说四谛之理,以由不同角度讲述三遍,称三转十二行相,遂成此经。异译本有东汉安世高所译转法轮经一卷,南传佛教亦有此经。被视为佛陀之开教宣言与教义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