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善继

- 姓名:徐善继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江西德兴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徐善继,明代江西德兴人。他本来是一名秀才,而且是一名大孝子。他之所以能成为风水大师,就与他为父母尽孝有关。
他的父母死后,躺在棺材里,久久没有安葬。古代讲究入土为安,父母死无葬身之地,是大不孝和大不敬,别说他还是一位大孝子。他原来请过一个看风水的,只不过那位风水师技术不精,看了一个地,说是百年难遇的风水宝地,谁知坟墓修好后,墓地里竟然冒出一股泉水,水很清,甘甜可口,民工们争相饮用。坟地出水,这是风水之大忌,于是这个坟墓的修建也就停了。
不久,当地一个自称是会相墓的高手主动要求承担选地的工作,那风水师指地发誓,一定帮他搞定,让他父母入土为安。他很感激,哭的稀里哗啦。于是一顿好酒好菜招待后,他就陪同风水师去考察风水。当他们来到一座山峰的时候,风水师晕晕乎乎地说,就是此处。徐继善也觉得这里风景瑰丽,登高望远,心旷神怡,前方开阔,万马奔腾,后方靠山,牢固无比,北依巨峰,南挨峻岭,山川形胜,尽得风水之妙,所以就定下来了。
可是令徐继善没想到的是,这次比上次还糟糕,墓地里居然挖到了老鼠洞。老鼠洞很大,民工们以为挖到了藏宝洞,争先恐后地挖,结果挖出一窝山老鼠。民工把这情况汇报给他,他立马赶去看个究竟,果然老鼠在坟中。父母怎么能埋在老鼠洞中呢,徐继善最后停止这个修建工程。
徐继善在痛哭了几天后,最终作出一个决定,靠人不如靠己,于是买来风水著作,潜心研究堪舆。足不出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终于精通了风水学问。但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于是他又四处相地,最后也帮父母找到了风水宝地。他的父母终于得到一个安身之所,静静地安息,而这个时候他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了。
徐善继在风水方面钻研的很精深,而且也有了自己的学派。他创立了正五行三合风水术。他在理气上主要讲用金、木、水、火四大局。在确定龙的阴阳上,徐善继主张按龙是左旋还是右旋来确定龙的阴阳。加上他多年的堪舆经验,水平的确很高,常常见人之所不见,一般风水师看不到的好处和缺点,他都能看到。他还用自己所学投身于公益事业,县衙迁治所、学校选址奠基,这些公共风水事务,也离不开他。所著有《人子须知》等。
《地理人子须知》是一部研究风水的经典著作,作者徐善继、徐善述兄弟二人将40年的游历、实践结合历代先贤们的经典,汇编整理成书,几乎将明代以前的主要风水著作都梳理一遍,书中有关于山形水势有一千一百多幅插图,有详尽的真实风水案例。不仅对自身的堪舆实践作了总结,也是对明朝以前历代风水学的一次梳理,涉及面广泛。即使在今日,对于探索园林风水之真谛仍然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地理人子须知》中的有关地形选址的方法、环境吉凶的判断方法等同样适用于现代环境管理与规划。本文通过对《地理人子须知》文本的分析,借以了解中国古代的风水与环境选择的思想,并从造园学、景观生态学、美学等方面对其风水理论做出综合分析。总结《地理人子须知》风水理论当代价值,为当代环境的建造及环境保护提供借鉴意义。
徐善继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吴中往哲记
一卷。续吴中往哲记 一卷。续吴中往哲记补遗 一卷。《吴中往哲记》明杨循吉(1456~1544) 撰。“续记” 和 “补遗” 黄鲁曾 (1487~1561)撰。杨循吉,字君谦,吴县 (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明成化年间 (1465~1487)进士,曾官礼部主事,著有《松筹堂集》及“杂著”十余种,《吴中往哲记》记载明初苏州府人物,自“勋德”至“冠衲”分七类,共记41人。黄鲁曾,字得之,也是吴县人,明正德年间(1506~1521)举人,仕履不详。《续吴中往哲记》 自“忠节”到 “散逸”分十七卷记载苏州府人物40人,《续吴中往哲记补遗》自 “审进”到“释行”分十九类记载功苏州府人物31人。三书所列各人物小传,寥寥数语,难见端详始末,且考核时有不精,至为伪谬,难为信史。该书现存有明嘉靖刻本,收《北京图书馆吉籍善本书目》。
中国吃
作者唐鲁孙,本名葆森,鲁孙是他的字。1908年9月10日生于北京,1946年到台湾,1985年在台湾病逝。满族镶红旗后裔,珍妃的侄孙。毕业于北京崇德中学、财政商业学校,曾任职于财税机构。年轻时只身外出谋职,游遍全国各地,见多识广,对民俗掌故知之甚详,对北京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及宫廷秘闻尤所了然,被誉为民俗学学。加之出身贵胄,有机会出入宫廷,亲历皇家生活,习于品味家厨奇珍,又遍尝各省独特美味,对饮食有独到的见解而有美食之名。唐鲁孙将自己的饮食经验真实扼要写出来,正好填补了他所经历的那个时代某些饮食资料的真空,成为研究这个时期饮食流变的第一手资料。 唐鲁孙以文字形容烹调的味道,好像《老残游记》山水风光,形容黑妞的大鼓一般。 民以食为天,吃是文化、是学问、也是艺术。自号“馋人”的唐鲁孙先生,游遍大江南北,遍尝中华美味,本书便是他“吃文化”与“吃艺术”之集萃。除了谈吃,还谈酒与酒文化,谈喝茶,谈香烟。文中一段与幽默大师林语堂先生一夕谈烟,精妙无比不容错过。
太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
吉冈义丰《道教と佛教第二》将之视为唐代道经。元始天尊述二十四诫,劝人于诸斋日奉守。
百年老课文
民国时代中小学语文课文汇编,全书分“生活的脉络”“润物有声”“往事如烟”“轻盈的信笺”“民主与科学”“人在旅途”“遭遇文化”“金声玉振”8辑,共收录了林语堂、朱自清、钱钟书、叶圣陶、鲁迅等大师们文章59篇,大师们杳然而去,但他们的文章,他们的精神还在。
唐宋分门名贤诗话
《唐宋分门名贤诗话》20卷,宋佚名撰。在中国久已亡佚,后在韩国发现朝鲜本,存10卷,并为赵钟业教授收入所编之《韩国诗话丛编》。论及中国最早的诗话类编,学术界一般认为是北宋末年阮阅《诗总》十卷。郭绍虞《宋诗话考》卷上《诗总》考认为“阮氏之书创为分门别类之法”,是我国最早出现的诗话类编。鉴于历史文献方面的原因.我在《中国诗话史》中亦作如是说。今在韩国发现我国历久失传的《唐宋分门名贤诗话》(残本),经过中外专家考辨,方知中国第一部诗话类编,不是阮阅《诗话总龟》.而是《唐宋分门名贤诗话》。
金刚上味陀罗尼经
一卷,元魏佛陀扇多译。与金刚场陀罗尼经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