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绾

杜绾
  • 姓名:杜绾
  • 别名:字季阳,号云林居士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杜绾,生卒年月不详,南宋岩石学家。字季阳,号云林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祖父为杜衍,姑父为苏舜钦。家境优越,藏石丰富,平生好石,善于藏石中赏石、评石,于石文化颇有研究。绍兴三年(1133)著成中国第一部论石专著《云林石谱》,其记石论石,体现了宋代文人赏石趣尚,也反映了宋代岩石学的认识水平,在地质学上有一定的价值。清修《四库全书》“惟录绾书”,其余石谱“悉削而不载”,足见其意义。

杜绾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乾隆五年]富平县志

[乾隆五年]富平县志

清乔履信修纂。八卷。是志始修于乾隆四年(1739年),次年成书付梓,记事止于乾隆五年(1740年)。约14万字,是在韩文《富平县志稿》的基础上修补订正而成,分星野、建置、山川、河渠、赋役、乡甲、学校、典礼、职官、选举、名宦、人物、祥异、艺文,共14门类,21个子目,记事至清乾隆五年。京师图书馆藏本共5册,第1册序、图、星野、建置、山川、河渠、赋役,第2册乡甲风俗附、学校、典礼,第3册职官、选举、名宦,第4册人物、乡贤、节烈、流寓、仙释,第5册祥异、艺文。有乾隆五年刻本。

诚斋挥塵录

诚斋挥塵录

一卷。 伪题宋杨万里 (1127—1206)撰。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历知奉新县、国子监博士、太常博士、太子侍读、知筠州、江东转运副使等。今检其书,实从王明清《挥塵录》中摘出数十条,重新编辑,改为《诚斋挥塵录》。书中凡遇王明清自称其名之处,皆改为杨万里的字号。杨万里工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大家,又性格刚直,不会剽窃他人之书以为己著。此书当为书贩伪作,借用杨万里之名。此书最初由左圭收入 《百川学海》,题为 《挥麈录》二卷。后又在“挥麈录”前加上了杨万里的号“诚斋”二字。今传还有 《学海类编》丛书本。

琉球问答奇病论

琉球问答奇病论

医论。清曹仁伯撰。一卷。仁伯有《琉球百问》已著录。琉球吕凤仪以临证中所遇到的疑难证治设问,仁伯一一作答,积而成帙。成书于咸丰九年(1859)。载脾湿、肝气内郁、水饮挟热、时邪风毒、痘疹、痢、胎毒、偏枯、奔豚、妊娠惊风、马鼻风、疳积等证,凡二十九则问答,约近万字。问者详叙所治医案与预后,并提出问题;答者就该证之病因病机,指明正确辨证要点与治疗方法。提倡从病源着想,辨标本,明阴阳、寒热、虚实,重治其本。所论切合实际,强调辨证与灵活施治,不拘于成方。文辞简练,近似病例分析,可供临床参考。有一九二三年《三三医书》铅印本。

中国古典诗词感发

中国古典诗词感发

顾随著,国学大师顾随学术研究与学术普及的巅峰之作。本书作者站在较高的人生境界,把中西文化熔于一炉,把文化艺术学术文化融会贯通,把人生社会文学融为一体,感悟中国诗词的大境界,阐发中国古代传统的大智慧。给大众人群提供人生的智慧、生活的启迪是做人治学、为官经商、出世入世等不可或缺的宝典。作者以沉稳舒缓、优美凝炼的语言,讲述以其博学、锐感、深思所体会到的中国古典诗词的真正的精华妙义。他学文与学道、作诗与做人相提并论,使读者不仅在学文作诗方面得到很大的启示,而且在立身为人方面得到很大的激励。他所讲的中国古典诗词的精微妙理既有能“入”的深心体会,又有能“出”的通观妙解具有真正的启迪感发作用。他讲述的方法是飞扬变化、一片神行,使读者在深造自得、左右逢源、极富启发的讲解中,学到最可贵的诗词及人生的妙理。作者学贯中西、融汇古今,是有广泛影响的学术大师,也是著名作家、剧作家、诗人,他在人们耳熟能详的中国古典诗词中谈出不同凡响之处。本书在中国古典诗词的美好意境中,让读者潜移默化地感受中国传统人生的境界,是情与理的有机结合,散发着诱人的独特魅力,激励人们追求高境界的人生。

春秋经传集解

春秋经传集解

简称《左传集解》,晋杜预为左氏《春秋》经传所作的注,原题《春秋经传集解》。凡30卷。西汉传左氏学者有张苍、贾谊、张敞、刘歆等人。东汉名师辈出,有陈元、郑众、贾逵、马融、延笃、许淑、服虔,颖容等。魏有王肃,董遇。晋杜预酷好《左传》,认为前儒大抵转相祖述,未尽通左氏学,并杂引《公羊》《榖梁》 以释传,自乱体例。杜氏专修《左传》,分经之年与传之年相附,合经传于一编,比其义类,条理凡例,采刘歆、贾逵、许淑、颍容之说以解经传,排斥服虔等人说。大而天官地理,细而方物典故,靡不剖析微细,敷畅旨趣,居于前儒之上。杜氏条理《左传》凡例50,别例49,括成大旨为三体五事。三体,一曰发凡正例,二曰新意变例,三曰归趣非例。五事,一曰微而显,二曰志而晦,三曰婉而成章,四曰尽而不行,五曰惩恶而劝善。(《春秋经传集解序》) 杜氏崇周公而抑孔子,认为《左传》发凡五十,皆周公旧例,其称 “书”“不书” “先书” “故书” “不言”“不称” “书曰” 等,方为孔子新例,称 “变例” ,故杜注往往强经以就传,并对弑逆之臣,多所迴护,是其一短。盖杜预为魏臣而奉晋纂,事理之必然,多为后世儒者所讥。但杜氏勤力于《左传》,为之条理定例和集解,使之成为一部有价值的经学,又为后世传左氏学者所宗,称其为左丘明之功臣。

七女经

七女经

全一卷。吴·支谦译。又作七女本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系佛于拘留国分儒达树园时,因婆罗门之七女贡高憍奢,佛呵之,而说往昔国王七女之因缘。佛说女人所以多堕地狱者,乃因多嫉妒所致,若能诫之,而心意端正,则能生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