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克维尔

- 姓名:托克维尔
- 全名:阿历克西·德·托克维尔
- 性别:男
- 国籍:法国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805年7月29日
- 逝世日期:1859年4月16日
- 民族族群:
阿历克西·德·托克维尔(Alexis-Charles-Henri Clérel de Tocqueville,1805年7月29日—1859年4月16日),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出身于一个贵族家庭,高贵的血缘为托克维尔展示了美好的前景。同他的祖先一样,通向官场的大门是为他敝开的。1827年,年青的托克维尔就任凡尔赛法官,开始踏上仕途。1831年,他奉派赴美国考察司法制度,回来写了《美国的惩戒制度》的报告,然而他更重要的收获是对美国的亲身了解,这成了他的名著《美国民主政治》(1925年)的源起。1837年他被选为国会议员,他在1849年还作过短期的外交部长。路易·波拿巴政变后,他拒绝合作,从此结束政治生涯。托克维尔在史学上很有成就,《美国民主政治》问世之时,他30岁不到。此书使他享誉法国,并于1841年进入法兰西科学院。他的第二部著作《旧制度与大革命》(1856)从问世起,就被认为是一部经典杰作。由于他的出身、他的政治生涯、他生前的成功等原因,一些历史家常常将托克维尔列为保守的敌视大革命的一派人之中。然而,这一评价对他似乎过于简单化了。托克维尔时代的人,没有亲身经历过大革命,但却从先辈们的口中获悉甚多,大革命是破坏还是建设,众口不一。年青的一代经常困惑不解。托克维尔是在此方面思考甚多的知识分子。他的两部杰作不仅仅是他学术研究的结果,而更重要的是他为理解现实、反思历史而作出的努力。他认为17世纪的英国革命是自由派贵族的胜利,而法国革命则是民主派的胜利。在二者之间,他认为还存在着第三条道路,即美国式的道路。他考察美国民主政治,正是为了研究这第三条道路,而同时又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法国大革命。对他说来,美国民主即是一个无贵族、无等级的英国社会的重新开始,认为美国给世界文明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发展程式。而同美国模式正相反的便是具有长期的封建历史、沉重的专制传统的法国。在君权集中的过程中,法国君主政体实际上倡导了一种平等的意识形态。从这一论点出发,摧毁了贵族特权的法国革命无非是将早已孕育的平等逻辑付诸实现。托克维尔强调应把革命放到历史过程中考察,用以阐明革命的必然性。同时他又指出革命与旧时代的继承关系,指出革命不仅是旧制度的结束,而且也是旧制度的延续。托克维尔在法国史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这不仅由于他独树一帜的历史见解,而主要在于他在方法和理论上的贡献。作为历史家,他在运用史料上一丝不苟,档案、诉讼文书、吊唁记录等也都认真研究,他没有陷入他的时代流行一时的浪漫主义的治史风气,以想象代替历史。同时,他又不是一个史料崇拜狂。他是较早运用社会学手段来研究历史的,企图从史实中寻找出社会运行的独特规律。布罗代尔曾经说: “社会学与历史学,在托克维尔那里是唯一的也是同样的观察社会的方法。”这一评语应该说是公允的。
猜你喜欢的书
杂纂三续
李义山,浪子,以巷谈寓滑稽。王君玉、苏子瞻各仿之。遂成风流雅谑。后有续者,不免画足,宁复遗珠。徒为大雅罪人,未必能博好诙士一轩渠也。壬子下第,出白门车中识。
台湾杂咏合刻
本书合刊刘家谋着「海音诗」与王凯泰、马清枢、何澂着「台湾杂咏合刻」两种。「海音诗」七绝一百首,皆吟咏台湾事迹。作者刘家谋,字仲为,一字芑川;福建侯官人。举乡荐,以大挑得教谕。初任宁德,继调台湾;时当清道、咸之际,在任凡四年。咸丰三年海寇黄位倡乱,台地不靖;家谋力疾守陴,病署卒。「海音诗」成于二年间,每首均有自注。首章注云:『壬子(咸丰二年)夏秋之间,卧病连月,不出户庭;海吼时来,助以台飓,郁勃号怒,台似有不得已者。伏枕狂吟,寻声响答韵之;曰「海音」』。「台湾杂咏合刻」计有王凯泰「台湾杂咏」三十二首及「续咏」十二首,统为七绝;马清枢「台阳杂兴」三十首、何澂「台阳杂咏」二十四首,皆七言律诗。作者王凯泰,字幼轩,号补帆;江苏宝应人。同治九年,以广东布政使升福建巡抚。十三年日兵侵台事件结束,议移闽抚驻台,凯泰首请赴台履勘(奏折见第二二七种「台案汇录壬集」);光绪元年五月,抵台。当时正办「开山抚番」工作,因撰有「训番俚言」一篇(见第五一种「台湾生熟番纪事」附录)。
梦月轩诗钞
清 张玉纶撰,诗集
弟子箴言
家训,清胡达源撰,共十六卷,分为奋志气、勤学问、正身心、慎言语、笃伦纪、睦族邻、亲君子、远小人、明礼教、辨义利、崇谦让、尚节俭、儆骄惰、戒奢侈、扩才识、裕经济,系统地继承和发扬了古代家训和湖湘家训的优良传统。是近现代湖南文化世家家训的典型代表,全书融会诸说,是湖湘家训之中非常系统全面的家训。
成唯识论集解
成唯识论集解,十卷,明通润集解并序,王肯堂序。
大威灯光仙人问疑经
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译,佛成道未久,大众云集。佛入宝舍三昧,出无量化身。十方化佛皆集,十方世界,犹如一会。胜分菩萨说偈问法,大威光仙人止之。自问所疑。佛为决疑。遂发大愿求一切智,一切仙人亦同发愿。佛悉授菩提记,复出舌相,说持经功德。仍以此经嘱累文殊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