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恕

王恕
  • 姓名:王恕
  • 别名:字宗贯,号石渠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明耀州三原县光远里
  • 出生日期:1416年
  • 逝世日期:1508年
  • 民族族群:

王恕(1416年-1508年),字宗贯,号石渠,明耀州三原县光远里(今三原县北城)人。正统十三年(1448)进士。一生经历8代皇帝,在明英宗、代宗、宪宗、孝宗四朝任要职。刚正耿直,秉公不渝;犯颜直谏,为官50年19任,几任巡抚、尚书加太子太保,刚正清严,严惩贪官污吏,朝中权贵都怕他,正直朝官视他为代言人,“凡遇事之可行者,不计成败而行之;可言者,不顾利害而言之。”以安民为心,不为权势所夺,朝廷议事,他“侃侃论列无少避”,曾21次应诏陈言,39次上疏谏议。每当朝廷行事不当,众官皆曰:“王公胡不言也?”而未几,则“公疏且至矣。”时人有歌谣:“两京十二部,独有一王恕”,是说北京六部和南京六部众多官员中,只有他敢讲真话。政绩卓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被誉为当朝“名臣第一”。经他推荐的耿裕等10余人皆为当时名臣。历官吏部尚书,加太子少保,由于冲撞朝臣,屡遭诬陷馋言、打击和迫害,晚年主事维艰。弘治六年(1493),不顾孝宗对他“老成持重,不可轻退”的挽留,毅然辞去官职,返回故里,又同其子王承裕创办宏道书院,于立德、立功之余,用15年时间著书立言。所著《历代名臣谏议录》124卷,《王端毅公奏议》15卷,加上汇集自己六十次重大奏疏、建言的《石渠意见》4卷,还汇集资料,聘常州名士朱昱编纂成《三原县志》给后人留下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成为“三原学派”的创始人。三原学派为关学中研究儒学经世致用的学派,明清之际思想家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辟为专卷详细介绍。经过其传人和学子王承裕、马理、韩邦奇、杨爵、秦之士等的发展,成为继张载关中学派之后的新关中学派,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也有一席之地。。晚年回家后,协助其子王承裕创办弘道书院,并编辑了《历代名臣谏议录》124卷,同时结合给书院讲课,著有《五经四书意见》(一作《石渠意见》),此书独摅心得,自成一家,学者宗之。他还将自己平生的奏议整理为15卷,后以《王端毅公奏议》为名传世。王恕还有《玩易意见》一书传世。此书2卷,为其在家养病期间读程、朱著作的笔记。书前有序,时年已91岁,因其室名为“玩易轩”,故以室名为名。上卷为经,下卷为经与系辞,收入《惜阴轩丛书》第一函。三原县图书馆现藏有明正德七年(1512)三原弘道书院刻本、清嘉庆十一年(1960)补刻《王端毅奏议》(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诏令奏议)15卷、清三原惜阴轩刊本《玩易意见》2卷、清三原惜阴轩刊本《玩易意见》4卷,附《拾遗》2卷、《补阙》2卷,王恕晚年读经、史及诸子等文献“取其切于处事辅治者日录之,积之既久,遂成编帙”的《典籍格言》。正德三年四月在家中去世。终年93岁,赐特进,谥端毅。

王恕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圭峰集

圭峰集

诗文别集。二卷。元卢琦撰。圭峰是卢琦所居地,因以为集名。抄本或作《圭斋集》,误。徐火勃《笔精》说:“《圭峰集》岁久弗传,近岁惠安庄户部徵甫蒐而梓之,误入萨天锡诗六十馀首。”二卷本为元陈诚中所编,明神宗万历(1573—1620)初,朱一龙、董应举作序并刊刻。此本刻在庄本之前,但已多窜入他人作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详举其篇目,计五古中窜入陈旅诗一首,五古、七古、七律中共窜入萨都剌诗三十二首;《提要》并指出,集中窜入萨都剌《溪行中秋玩月》一篇,原自序称“余乃萨氏子”云云,显然为萨氏诗,此集竟改题为《儒有萨氏子》,序末又删去“至元丁丑仲秋书”一句,直是作伪,不属误收,“盖编辑之时,务盈卷帙,以夸蒐采之富,故真赝混淆如此也”。此解释尚待商榷,疑有别因。集中又载赋三篇、记六篇、志铭二篇、祭文一篇、启三篇、杂著九篇,则确为卢琦所作无疑。四库馆臣删去诗之妄录者,并其文录为二卷,末有附录。故二卷本系重编本,不是原本。陆氏《藏书志》有旧抄本七卷,并载有元顺帝至正二十六年丙午(1366)孙伯延序。

筹海图编

筹海图编

十三卷,约二十六万字,图一百一十四幅。旧题胡宗宪撰。明代论沿海边防地理类兵书。明代郑若曾撰有《海防图论》一卷,后扩编为《万里海防图说》二卷。《筹海图编》多取材于此书。题明胡宗宪辑,实出自幕僚郑若曾之手。记明代抵御倭寇事。此书在明世宗嘉靖年间(1522—1566)刊印。全书有图有文,绘制的地图,“首载舆地全图,沿海沙山图;次载王官使倭略,倭国入贡事略,倭国事略;次载广东、福建、浙江、直隶、登莱五省沿海郡县图,倭变图,兵防官考及事宜;次载倭患总编年表;次载倭迹分合图谱”。(《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六十九)这是明代一部比较全面的抗倭的海防图。书中对当时沿海地形有比较详细的编绘,并表明倭寇的入侵路线;书中还记载了抗击倭寇几次大的战争经过。此书不仅对当时抵御倭寇有指导意义,而且是我们今天研究明史的重要资料。

金箓设醮仪

金箓设醮仪

三十代天师张虚靖称真君。本仪盖出自元明。述科仪。祭诸神,请他们降临。

月洞吟

月洞吟

诗别集。一卷。宋王镃撰。《宋百家诗存》本《月洞吟》前小序云:“《宋艺文志》载镃文集二十三卷。”考《宋史·艺文志》所载“《王镃集》二十三卷”,乃南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进士、学者兼诗人王镃所作。《宋史·艺文志》所收录宋人别集止于南宋理宗嘉熙(1237—1240)、淳祐(1241—1252)间,不及南宋末年之人,文天祥、刘辰翁、林景熙、谢翱等人之集皆未著录。且《王镃集》所在之位置,也正是南宋初年人之位置(该志大体按时间顺序排列)。宋末王镃之集,可能最初只以手抄流传。明世宗嘉靖(1522—1566)间,镃族裔孙王端茂始行刊刻,前有端茂之序及嘉靖二十年辛丑(1541)汤显祖所撰之序,录诗七十馀首。《四库全书》所收《月洞吟》一卷即此本。另有明王楠刊本,亦刊于嘉靖。常见者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又有1920年李之鼎宜秋馆所刊《宋人集》本,在乙编。近人傅增湘据吴氏也趣轩写本与王楠刊本合校,补诗一百五十馀首。

涅槃宗要

涅槃宗要

佛教著述。唐高丽僧元晓撰。一卷。是《大般涅槃经》的论释书。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略述经文大意,即序品部分。第二部分广开分别,有四门:初说因缘、次明教宗、三出教体、四辨教迹。“说因缘”中,认为本经所说为诸佛甚深密藏如来之性。“明教宗”中略举不同之说。此书举二门以示其教宗,即涅槃门、佛性门。“出教体”中先述异部,后显大乘。“辨教迹”中言五时,以第五时为佛临涅槃,说《大涅槃经》。仅见载于日本《大正藏》。

大三摩惹经

大三摩惹经

一卷,赵宋法天译。三摩惹者梵语,会之义。佛在迦毗罗林,四梵王各以颂赞,大众云集,有大黑神祖蹲那作恶,佛说声闻法调伏之。是与长阿含大会经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