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玠

- 姓名:程玠
- 别名:字文玉,号松崖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新安古歙(今安徽歙县)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程玠,明官吏,医学家。字文玉,号松崖(或作“厓”)、丹崖。新安古歙(今安徽歙县)人。父兄皆以医名。少时勤研儒术,尤精医学。成化二十年(1484年)进士。据载尝途遇一丧车,见血从棺中滴出,染指而嗅之,谓棺中人未死。启棺针刺胸脯,果能言。治病重切脉。著有《松崖医径》两卷(一作四卷)。首论伤寒辨证及治方,又将各脏脉证之要,括而为图。以五脏及命门六图为纲,各腑附之。后列“治病合用药方”一百六十五首。另有《医论集粹》、《脉法指明》、《大定数》、《太素脉诀》诸书,未见刊行。又《歙西槐塘松崖程正通先生眼科家传秘本》(刊或名《眼科应验良方》、《眼科秘方》、《眼科易知录》等,内容大同小异)一卷,署为程玠撰。然据江鼎臣序(1843年),此书作者程正通当为清中期(十八世纪)人。此书列眼科证治,绘眼病彩图,流传甚广。
程玠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竹岩集
诗文集。明柯潜(1423—1473)撰。二卷,补遗一卷。潜字孟时,号竹岩(一作喦)。莆田(今属福建)人。景泰二年(1451)进士第一。官至詹事府少詹事。邃于文学,性高介。为学士时即于院中构清风亭,植柏两株于后堂,人称为柯亭学士柏,后传为古迹。原集曾于嘉靖中刊版。此为抄本,已多缺佚。嘉靖三十四年(1555)成书。约三万六千字。卷首有康大和、董士宏二人序。正文含五言古诗、七言绝句、表、书、赞、经筵讲章、疏等一卷,序、记、传、志铭、祭文、说、杂著等一卷,补遗一卷,附录三篇,其中有潜门生吴希贤撰《中顺大夫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学士竹岩柯公行状》。其诗如《烟寺晚钟》、《吟室盆荷》等,多冲澹清婉,不落蹊径。其文如《陈情疏》、《复潘太守》等,则峻整有法度,不失明初先正之风。有《四库全书》本。
唐文续拾
十六卷。清陆心源辑。此书为《唐文拾遗》之续编。凡十六卷。《唐文拾遗》行世之后,陆心源又陆续得唐文三百余篇,厘为十六卷。上自朝廷诰敕、以及碑铭序记之文,下至方外之赞颂,外国之表状,无所不备。
苑里志
苑里办务署,北自白沙墩起,至房里南之下五里牌溪止。东据山、西滨海,纵计之广狭各有不同;惟南北核计,则约以台湾里程数之,横可得二十七、八里。白沙墩、通霄,为苑里上堡;上五里牌、苑里、房里至下五里牌溪,为苑里下堡。总图即合上、下堡为一图,以联地势,不妨从略;
印度佛教史
佛教如今已是一个遍布全球五大洲的世界性宗教,然在其发源地──印度,如今却凋零不振。无论如何,在佛教史上,印度永远都具有独特的地位。这不仅因为她是释迦牟尼佛的故乡,更重要的是今日世上各主要佛教宗派,如北传、南传及藏传佛教的思想教义,均在佛教行之于印度的一千七百多年间完其大备。 在此期间,印度更发展出丰盛的佛教艺术,不论是雕刻、建筑、绘画、文学都是今日世人的文化瑰宝。本书从不同层面,深入浅出地介绍佛在印度的整个发展过程当可做为有心深入佛法人士的“溯源”之入门。
议中兴教观
议中兴教观,一卷,宋法登述。
灵瑞尼祖揆符禅师妙湛录
明末清初 揆符禅师(尼)说,师炤、岳嶙等记录。五卷。卷首收密庵居士李模序,卷一收录住秀州妙湛园语;卷二收住秀州妙湛园语;卷三收住秀州妙湛园语;卷四收拈古;卷五收颂古。是书最早收录于明末清初之“嘉兴大藏经”(又称“径山藏”)中,半页十行二十字。近年来再版《明嘉兴大藏经》,收入第三十五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