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嵘

钟嵘
  • 姓名:钟嵘
  • 别名:字仲伟
  • 性别:
  • 朝代:南朝
  • 出生地:颖川长社(河南长葛县)人
  • 出生日期:约468年
  • 逝世日期:约518年
  • 民族族群:

钟嵘(约468年—约518年)南朝诗歌美学家。字仲伟。颖川长社(河南长葛县)人。齐永明(483—494)中肖赜诏立国学,他为国子生,研读《周易》,“好学有思理”。建武(494)初年任南康王萧子琳侍郎,后迁抚军行参军。任过安国县令。由齐入梁后于天监初年(502)上书梁武帝,抨击时政。后出任临川王萧宏参军。卒于晋安王萧纲的纪室任上。所作《诗品》是继《文心雕龙》之后的重要美学著作,集中阐述了他的诗歌美学理论。他用“气动物感”说阐释诗歌的本质和源泉,《诗品序》云:“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这是元气论在美学上的运用。指出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不平和哀怨是激发创作的源泉:“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主张抒发怨愤,但以不违背“雅”为原则,坚守儒家“怨而不怒”的传统观念。确认当时兴起的五言诗的成就:“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在艺术美感和诗歌品评上提出了著名的“滋味说”,对后世美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诗歌创作上重视发挥主体的感受,反对堆砌典故,强调直感在审美创造中的作用。他说:“吟咏情性,亦何贵于用事?”“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反对“永明体”过分雕琢声律的作法“使文多拘忌,伤其真美”。追求有“自然英旨”的“真美”,即不仅要求诗歌情感的真实,也要求语言表现流畅自然,“但令清浊通流,口吻调利,斯为足矣”。清章学诚认为《文心雕龙》体大而虑周,《诗品》则“思深而意远”(《文史通义·诗话》)。这两部著作对中国文艺和古典美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嵘学通周易,词藻兼长,所品古今五言诗,自汉魏以来一百有三人,论其优劣,分为上中下三品,每品之首,各冠以序,皆妙达文理,可与《文心雕龙》并称。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五


钟嵘,字仲伟,颍川长社人。晋侍中雅七世孙。文蹈,齐中军参军。嵘与兄岏、弟屿并好学,有思理。……嵘尝求誉于约,约拒之。及约卒,嵘品古今诗,为评,言其优劣云:“观休文众制,五言最优。齐永明中,相王爱文,王元长等皆宗附约,于时谢朓未遒,江淹才尽,范云名级又微,故称独步。故当辞密于范,意浅于江。”盖追宿憾,以此报约也。顷之,卒官。


《南史》卷七二《文学传》


(汪京秋)


《诗品》之于论诗,视《文心雕龙》之于论文,皆专门名家勒为成书之初祖也。《文心》体大而虑周,《诗品》思深而意远,盖《文心》笼照群言,而《诗品》深从六艺溯流别也。(如云某人之诗,其源出于某家之类,最为有本之学,其法出于刘向父子)论诗论文而知溯流别,则可以探源经籍,而进窥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矣。此意非后世诗话家流所能喻也。(钟氏所推流别,亦有不甚可晓处。盖古书多亡,难以取证。但已能窥见大意,实非论诗家所及。)


清·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


【评】《诗品》和《文心雕龙》虽是文学批评史上的名著,但对钟、刘二氏及其著作评价文字却甚少,章氏所论尤足可贵。


钟嵘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再见,吾爱

再见,吾爱

一个刚出狱的亡命之徒四处打听爱人的下落。他不在乎爱人八年间从没探过监,从没写过信。出狱的那天他买了身新衣服,到处去找她,他想见她, 他只是爱她, 但是爱人…… 侦探马洛不是心碎故事的主角,他更像一个旁观者,即使这样,他也被卷入了这场心碎带来的一系列麻烦中。“麻烦”是马洛永远躲不掉的词,就像钱德勒一篇短篇小说的标题写的那样“找麻烦是我的职业”。 《再见,吾爱》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唐摭言

唐摭言

简称《摭言》。笔记。唐末五代王定保(870—940)撰。十五卷。定保,南昌人。光化进士,后仕南汉,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本书为记载唐代科举制度掌故专著,十五卷,分一百○三个子目,近十万余字。每条有论赞,所述典故,有选举志所未备者。大部分篇幅记载唐代科举制度及有关活动、遗闻轶事,所记颇为详备,为史志及他书所不及。唐代诗人零章断句为别集失载者,亦多赖以保存。宋计有功《唐诗纪事》从中多有取材。

局方发挥

局方发挥

一卷。元朱震亨撰。此书成于至元七年 (1347),约一万字。朱氏鉴于宋代编修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一书所载,均以成药治病,不论病源,只于各方下条列证候,立法简便,只记用于所患证候,各药主治范围也有夸大之处,方中药物配伍也多于制方之法不合,而且多重用温补燥热之剂,失之过偏,因而根据该书中所存的重要问题列举三十一条,并逐一进行论述、解答,反对泥守旧说,提倡养阴、戒燥热的观点。指出 “病者一身血气有深浅,体段有上下,脏腑有内外,时月有久近,形态有苦乐,肌肤有厚薄,能毒有可否,标本有先后,年有老弱,治有五方,令有四时。某药治某病,某经用某药,孰为正治反治,孰为君臣佐使,合是数者,计较分毫,议方治疗,贵在适中”。必须辨证施治。其所论述,多结合其学术见解及临床治验案例加以发挥,着重阐发了作者主张滋阴降火法则的具体运用,是丹溪学派的一部重要理论著作,对后世影响颇著。有 《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京师医局修补江阴朱元震刻本重印本,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四库全书》本。

朱子晚年定论

朱子晚年定论

明王守仁所编南宋学者朱熹信札摘录,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其学说在死后被官方奉为儒学正宗。至王守仁时,“天下之人,童而习之。既己入人之深,有不容于论辩者”(《年谱》,《王文成公全书》(以下简称《全书》)卷三十二),“是朱(熹)非陆(九渊)天下论定久矣”。因此,王守仁要袭承陆九渊学说,建立自己的“心学”伦理思想体系,与朱熹学说相抗衡,就被视为“异端”,辄遭非议,“遂至多口攻之者环四面”。为摆脱困境,他便苦心积虑地从朱熹著作中,抽出与自己思想观点接近的34篇信札,冠以序文,名之为《朱子晚年定论》,认为此乃“其晚岁既悟之论”。意在说明朱熹晚年已向“心学”伦理思想转化,与自己学说一致。其实,这些信札,并非全是朱熹晚年所写,其中亦有早年和中年著作。正如他在《答罗整庵少宰书》中所明确表白的:“其为《朱子晚年定论》,盖亦不得已而然。中间年岁早晚诚有未考,虽不必尽出于晚年,因多出于晚年者矣。然大意在委曲调停,以明此学为重。平生于朱子之说,如神明蓍龟,一旦与之背驰,心诚有未忍,故不得已而为此。”(《全书》卷二)收入《王文成公全书》卷三。

法华经玄签证释

法华经玄签证释

法华经玄签证释,十卷,清智铨述,敏蚁重刻序。

圆宗文类

圆宗文类

圆宗文类,卷十四、二十二,高丽义天集,日本契空题记,法印晋性题记。辑录以《华严经》为中心的历代各家著述,以扼要阐明圆宗教理的书籍。高丽时期的大觉国师义天辑。共22卷。今多亡失,仅存数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