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处端

- 姓名:谭处端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山东宁海(今山东牟平)人
- 出生日期:1123
- 逝世日期:1185
- 民族族群:
谭处端(1123-1185),金代道士,全真道北七真之一。原名玉,字伯玉,人道后改名处端,字通正。道号长真子。道门称长真真人。山东宁海(今山东牟平)人。年十五志于学,涉经史,工草隶。相传其所书龟蛇二字,为奉道之士看作珍宝。患风痹之疾,百药无效,祷神亦不愈。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王重阳到山东,便随之入道,病亦为王重阳治愈,自此苦志修炼。大定八年(1168)与马钰等随王重阳入昆嵛山开烟霞洞居之。后迁居宁海金莲堂。王重阳卒后隐迹伊、洛间。大定二十五年(1185)卒于洛阳朝元宫。著有《水云集》三卷,收存《正统道藏》太平部。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赠“长真云水蕴德真人”,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封为“真君”。他继马丹阳之后掌全真教,并创全真南无派。谭处端为王重阳的第二大弟子,晚年担任全真教第三代掌门,在全真教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同时,谭处端还是金代道教文学的重要文人之一,对全真道教文学从口语化到文学化的发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谭处端,字通正,山东宁海州人。自幼聪敏,异于常儿。六岁,因戏堕于井中,人急下井救之,见谭安坐水上,遂絜而出,略无损伤。又所居失火,大梁崩毁于床前,处端正熟睡,呼而起之,神情自若。盖有道之士,非水火所能损伤也。十五岁始致力于学,所写《葡萄篇》,脍炙人口。及长,一日,因醉遇雪,卧于途中,即感风痹之疾,喟然叹曰: “平昔行为,于世无益。今遇此奇疾,必非药不可疗,唯暗诵《北斗经》,以求神济。”忽梦大席横空,飞升而上,见北斗星君,冠服而坐。处端叩首作礼间,恍惚而醒。从此,深有奉道之心。金大定年间,赴重阳真人门下,请为弟子。真人接纳,使之宿于庵中。少时,严冬飞雪,丹灶灰冷,处端藉海藻而眠,寒如刀割。真人遂伸足,令抱之。当顷,汗流遍体,如置身蒸笼之中。拂晓,真人以盥洗余水,使谭洗脸。洗月余,宿疾全愈。于是,诚心事真人。真人授以四字秘诀,并赐名处端,道号长真子。命谭赴维杨与马、丘、刘同处,共掌教门。后,重阳仙逝,处端与三大士葬真人于刘蒋村祖庵之西隅,尽弟子之礼。丧礼毕,即寓迹于河朔获嘉县府君庙之新庵。一日,先生锁庵而出,云游卫州。至夕,庙官温生者,见庵中光辉照映,即从窗隙窥之,见先生坐于火旁。温惊退。未晓,即遣人趋卫州向师乞药,以察虚实。其人至卫,见先生卧于床上,尚未起。先生不论贵贱贤愚,不分山村城市,同样宣道。一生作诗歌百余篇,名曰《水云集》。晚年,慕洛阳土人,多有道心,遂有向往之志。有洛水人朱氏者,奉道构庵,请公居之。至元大定年间逝世,寿六十三。当时,异香盈室,数日始散。见《道藏·甘水仙源录》。
全真教是其祖师王重阳融合儒、释、道三教思想而创立的,其中佛教特别是禅宗对它的影响尤为明显,使它具有强烈的禅化特征。谭处端作为王重阳的七大弟子之一,在思想上也受到佛教禅宗的深刻影响,这在他的成仙观念、修行方法、神仙境界等方面都有鲜明的体现。一谭处端继承了王重阳“全真而仙”的思想,以“全真”为其立论宗旨,以“成仙”为其终极目标。全真就是全其本真的意思,真就是人的本然状态,就是人的本真之性,所以全真就是全性,它所指向的不是人的自然生命,而是人的精神境界。与此相应,成仙指的是人的自在逍遥的精神境界,而不是自然生命的长存不灭,传统当中那种肉体成仙的观念被彻底抛弃了。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对待人的身体和真性的问题上,谭处端采取了和王重阳一样的价值判断———身假性真。谭处端和王重阳一样,用佛教的因缘思想来解释世界,认为世间的一切都是四大即地、水、火、风在因缘的作用下和合而成的,当因缘散尽时,一切就都归于消灭。
谭处端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夏草冬涛
青春总是让人怀念,那些青春期的迷茫、懵懂与感动、那些已成过往的点点滴滴,是否已经成为你生命中不灭的光芒?洪作升入中学后,便寄宿在姑姑家中。在这从少年向过度的青春时期,一起长大的旧伙伴慢慢在洪作眼里变得平庸,新结识的高年级的朋友却闪耀着一种令他向往的光芒。洪作慢慢对之前一成不变的生活感到不满足,开始迈向新的世界……《夏草冬涛》是日本文学家井上靖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二部。本书是作者五十多岁的作品,以回望的视点进入其少年时代,以寄居在姑姑家的少年洪作为自己的替身,满怀温情地描述他在静冈沼津中学度过的日子,书中有对少年友情、青涩的初恋,以及少年井上靖对山川风物产生的浓厚情感,同时本书也是一部描绘昭和时代日本乡下风土人情的风景画。
䱐溪秘传简验方
近代医家陆锦燧编著的一部中医方剂学著作,该书汇集了陆锦燧的用药方法和临床经验。中医古籍出版社2004/09/01出版,以1918年之《䱐溪单方选》、《䱐溪外治方选》石印本为底本合订,并据《䱐溪陆氏医述》本参校。
吴晗论明史
作者吴晗。《吴晗论明史》汇集了明史大家吴晗多部关于明史研究的作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编排整理,更加完整、精炼地向读者展示出大明朝历史的华卷。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政治大势”“制度变迁”“世情百态”“风云人物”。涵盖了明朝政治、制度、社会、人物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以真实史料为基础,深刻揭示了明朝历史的基本面貌和发展脉络,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同时,书中文字通俗易懂,可读性极佳。
绝观论
禅宗著述。唐法融撰。一卷。是一部论述法融系(即牛头宗)禅法的代表作。本书假立“缘门”(弟子)和“入理”(老师)“二人共谈”,阐述本系禅法,故亦称《入理缘门》。所述禅法以诸法性空的般若思想为基础,以“忘情为修”为特色。唐代日本求法僧最澄带回日本的经籍目录就有此书,说明此书在唐代中叶还在国内流行,但其后即失传。20世纪初发现于敦煌遗书中。
楞严经悬谈
楞严经悬谈,一卷,明观衡撰,出颛愚和尚语录。
因明入正理论直疏
因明入正理论直疏,一卷,明明昱疏,大善序,相宗八要解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