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处端

谭处端
  • 姓名:谭处端
  • 别名:
  • 性别: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山东宁海(今山东牟平)人
  • 出生日期:1123
  • 逝世日期:1185
  • 民族族群:

谭处端(1123-1185),金代道士,全真道北七真之一。原名玉,字伯玉,人道后改名处端,字通正。道号长真子。道门称长真真人。山东宁海(今山东牟平)人。年十五志于学,涉经史,工草隶。相传其所书龟蛇二字,为奉道之士看作珍宝。患风痹之疾,百药无效,祷神亦不愈。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王重阳到山东,便随之入道,病亦为王重阳治愈,自此苦志修炼。大定八年(1168)与马钰等随王重阳入昆嵛山开烟霞洞居之。后迁居宁海金莲堂。王重阳卒后隐迹伊、洛间。大定二十五年(1185)卒于洛阳朝元宫。著有《水云集》三卷,收存《正统道藏》太平部。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赠“长真云水蕴德真人”,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封为“真君”。他继马丹阳之后掌全真教,并创全真南无派。谭处端为王重阳的第二大弟子,晚年担任全真教第三代掌门,在全真教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同时,谭处端还是金代道教文学的重要文人之一,对全真道教文学从口语化到文学化的发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谭处端,字通正,山东宁海州人。自幼聪敏,异于常儿。六岁,因戏堕于井中,人急下井救之,见谭安坐水上,遂絜而出,略无损伤。又所居失火,大梁崩毁于床前,处端正熟睡,呼而起之,神情自若。盖有道之士,非水火所能损伤也。十五岁始致力于学,所写《葡萄篇》,脍炙人口。及长,一日,因醉遇雪,卧于途中,即感风痹之疾,喟然叹曰: “平昔行为,于世无益。今遇此奇疾,必非药不可疗,唯暗诵《北斗经》,以求神济。”忽梦大席横空,飞升而上,见北斗星君,冠服而坐。处端叩首作礼间,恍惚而醒。从此,深有奉道之心。金大定年间,赴重阳真人门下,请为弟子。真人接纳,使之宿于庵中。少时,严冬飞雪,丹灶灰冷,处端藉海藻而眠,寒如刀割。真人遂伸足,令抱之。当顷,汗流遍体,如置身蒸笼之中。拂晓,真人以盥洗余水,使谭洗脸。洗月余,宿疾全愈。于是,诚心事真人。真人授以四字秘诀,并赐名处端,道号长真子。命谭赴维杨与马、丘、刘同处,共掌教门。后,重阳仙逝,处端与三大士葬真人于刘蒋村祖庵之西隅,尽弟子之礼。丧礼毕,即寓迹于河朔获嘉县府君庙之新庵。一日,先生锁庵而出,云游卫州。至夕,庙官温生者,见庵中光辉照映,即从窗隙窥之,见先生坐于火旁。温惊退。未晓,即遣人趋卫州向师乞药,以察虚实。其人至卫,见先生卧于床上,尚未起。先生不论贵贱贤愚,不分山村城市,同样宣道。一生作诗歌百余篇,名曰《水云集》。晚年,慕洛阳土人,多有道心,遂有向往之志。有洛水人朱氏者,奉道构庵,请公居之。至元大定年间逝世,寿六十三。当时,异香盈室,数日始散。见《道藏·甘水仙源录》。


全真教是其祖师王重阳融合儒、释、道三教思想而创立的,其中佛教特别是禅宗对它的影响尤为明显,使它具有强烈的禅化特征。谭处端作为王重阳的七大弟子之一,在思想上也受到佛教禅宗的深刻影响,这在他的成仙观念、修行方法、神仙境界等方面都有鲜明的体现。一谭处端继承了王重阳“全真而仙”的思想,以“全真”为其立论宗旨,以“成仙”为其终极目标。全真就是全其本真的意思,真就是人的本然状态,就是人的本真之性,所以全真就是全性,它所指向的不是人的自然生命,而是人的精神境界。与此相应,成仙指的是人的自在逍遥的精神境界,而不是自然生命的长存不灭,传统当中那种肉体成仙的观念被彻底抛弃了。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对待人的身体和真性的问题上,谭处端采取了和王重阳一样的价值判断———身假性真。谭处端和王重阳一样,用佛教的因缘思想来解释世界,认为世间的一切都是四大即地、水、火、风在因缘的作用下和合而成的,当因缘散尽时,一切就都归于消灭。

谭处端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唐语林

唐语林

宋代笔记。《四库全书》本分为8卷。王谠编著。此书仿《世说新语》体例,分为52门。取唐代《国史补》等笔记、小说50家,编纂而成。所记多唐代典章故实,文人遗闻轶事,可与新旧《唐书》相参证。前有采用书目,共50种,而今存者不多,所以此书有保存史料之功。其书久佚。武英殿藏明嘉靖初桐城齐之鸾所刊残本,分上下2卷,自德行至贤嫒止18门,约为原书三分之一。四库馆臣以《永乐大典》参互校订,删其重复,增多400余条,析为8卷,以合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之数,并取新旧《唐书》及所存说部加以校勘。据所采书名及门类总目,原书体例尚可考见。其后有《武英殿聚珍版书》本,后附陆心源辑录《拾遗》1卷,孙星华校勘记2卷;《守山阁丛书》本,附钱熙祚校勘记1卷。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伤科专书。又名《理伤续断方》。1卷。唐·会昌年前间蔺道人传。约刊846年前后,是我国现存第一部伤科专书。本书扼要而科学地总结了唐以前在伤科方面的主要成就,集中地论述了骨折与关节脱位的治疗原则与方法。全书由二部分所组成,前一部分记载包括局部冲洗、诊断、手法复位、局部敷药、夹缚固定,以及内服损伤方药等一系列的基本方法。对于以手法复位有困难的骨折,主张手术切开复位法。对于开放性损伤,主张先行“清创”,然后以手法复位、缝合等,符合把开放性损伤变为闭合性损伤的现代创伤治疗原则。在夹缚固定方面,主张以软物作垫,以减少局部“压疮”的发生;在强调有效固定和不发生骨折再移位的前提下,患肢应作适当的运动,这种“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的治疗原则,对于加速骨折愈合与减少伤后病残的发生,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此外,书中尚记载肩关节与髋关节脱位的整复手法。后一部分收录40余首有关伤科的各种方药。该书对临床实践及文献研究方面均有价值。今流传的版本有明·洪武年间刻本、正统道藏本,并收于《青囊杂纂》中。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据洪武本、道藏本予以合校后,出版排印本。

对山医话

对山医话

医话著作。四卷。补篇一卷。清·毛祥麟撰于1903年。书中记述了医药典故、医林逸事、民间疗法、医理、药物心得体会等。对诊治中因循执方等弊病予以批评。书中尚有炼丹等内容。现有1905年铅印本、《三三医书》本和《中国医学大成》本。
毛祥麟,字对山,清代末年上海市人,精于医学。公元1902年著《对山医话》四卷。

画图缘小传

画图缘小传

清代白话章回小说。4卷16回。无名氏撰;题“步月主人”。今大连图书馆藏有旧刊本,书题为《新镌评点画图缘小传》,卷首有署“天花藏主人题于素政堂”的序。此本当是原刊本。又有益智堂刊本,是据前者修改而成。作品讲述:两广大藤峡地方,地势险峻,一个叫瘟火蛇的峒贼据以聚众,劫掠州县,官军数次进剿,都因路径不熟而败归,所以朝廷下诏纳贤。温州秀才花天荷人才出众,文武双全,一日游天台山,遇仙人赠图两幅,一幅为两广山川地形图,另一幅则画了一座美丽花园。花天荷应诏献破敌之策,被授以监军一职,但左右多有钳制,不被重用,故愤然离去。一日过一花园,与仙人图处处符合。花园主柳青云少年风流,与花天荷相契。时遇歹人强占花园,花天荷出力救助。柳家感恩,将柳青云姐姐、才貌盖世的柳蓝玉许给花天荷,天荷便以仙人图为聘,便回乡会试。此时峒兵大破官军,夏御史奉命智战,得知花天荷有破敌之策,找到柳家,柳蓝玉便照仙人图绘制了两广地形图献上。夏御史按图进兵,大破峒兵,又保举花天荷任两广总兵,并与柳蓝玉团聚。《画图缘》写才子花天荷封高官,得佳人,靠的不是金榜题名,奉旨成婚,而是凭着两幅虚无飘缈的仙人图。在这部小说里,看不见青年男女为追求自主婚姻所做的狂热努力,一切早有安排,这样大大削弱了作品的艺术价值,使《画图缘》的基调远不如其它同类作品那样高昂、积极。

鲁迅的故家

鲁迅的故家

《鲁迅的故家》是周作人晚年回忆鲁迅的重要著作之一,从“百草园”、“园的内外”、“鲁迅在东京”、“补树书屋旧事”四部分,记述鲁迅青少年时期生活、学习、交游情状。不仅重笔勾勒活动于园内外的鲁迅,而且兼及背景中隐现的人事物,在其“生活着的空气”中,徐徐延展出一卷卷清末民初风俗画。文章沿承知堂怀人忆往之作平白真切、不落空言的风格,文字简洁朴讷,寥寥数笔,便曲尽人事物景情,为旁人所不及。

佛说消灾延寿药师灌顶章句仪

佛说消灾延寿药师灌顶章句仪

《佛说消灾延寿药师灌顶章句仪》,略称《药师科》、《药师科范》。六卷。宋代以後中国僧人着述。明代以来云南阿吒力僧常用科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