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蒙·钱德勒

- 姓名:雷蒙·钱德勒
- 别名:
- 性别:男
- 国籍:美国
- 出生地:芝加哥
- 出生日期:1888年7月23日
- 逝世日期:1959年3月26日
- 民族族群:
雷蒙·钱德勒(Raymond Thornton Chandler,1888年7月23日-1959年3月26日),生于芝加哥,在英国受教育。1896至1912年同他的英国母亲一直住在英国。在英国的报纸和周刊上发表了一些早期作品,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在英国和加拿大部队服役。战后他为美国几家石油公司工作,30年代开始在庸俗杂志上发表描写犯罪的小说。他的第一部小说《酣睡》(1939,并在1946和1979年拍成电影)出版后,被公认是一位不平常的犯罪题材小说作家。他用顽强的城市“硬汉派”风格进行创作,这种风格是有名的侦探小说作家达希尔·哈米特所建立的。他的主人公菲利普·马洛是一位有道德的人,对他所生活的十分腐败的社会不抱任何幻想。他的其他小说有:《别了,亲爱的》(1940,并在1944和1975年拍成电影)、《高窗》(1942)、《湖中夫人》(1943;电影,1946)和《长久的再见》(1953;电影,1973)。《谋杀的简单艺术》(1950)包括了十几篇较短的作品并附有评论。1943年他开始写电影脚本,作品有《加倍赔偿》(1944)和《火车上的陌生人》(1951)。
钱德勒是美国小说史上最伟大的名字之一。他是世界上唯一一位以侦探小说步入经典文学殿堂,写入经典文学史册的侦探小说大家。钱德勒为T.S.艾略特、村上春树、加缪、钱锺书、尤金·奥尼尔、奥登等作家所推崇,被西方文坛称为“犯罪小说的桂冠诗人”,以“硬汉派”风格提高了侦探小说的文学品质。村上春树曾说过他毕生的目标是写作出陀思妥耶夫斯基和钱德勒合二为一的小说。
侦探小说的模式是在美国建立的,同样也是在美国被颠覆的,这便是推理史上的“美国革命”。这场革命促成了侦探小说和犯罪小说的分野。尽管可以追溯到1923年卡罗尔·约翰·戴利(Carroll John Daly,1889-1958)的《三枪特里》(Three Gun Terry),但是美国革命兴起的根源乃是1930年代大萧条时期的穷困、不幸加上美国社会暴力日益增多。这时期产生了一批有着和黄金时代完全不同的时代思潮的作家。他们大都从廉价杂志起家,笔下的侦探并不全能,他们相信武器的力量,都堪称铮铮铁骨的硬汉,因此被称为“硬汉派”(Hard-Boiled School)。其中最著名的大师是达谢尔·哈米特(Dashiell Hammett,1894-1961)和雷蒙德·钱德勒(Raymond Chandler,1888-1959)。
猜你喜欢的书
一仆二主
意大利喜剧作家哥尔多尼(1707—1793)的早期代表作之一。一位来自乡间的仆人特鲁法儿金诺在威尼斯同时服役于两个主人,而这两个同宿一家客店的青年主人正是一对在相互寻觅的情侣。特鲁法儿金诺凭着随机应变和手脚利索的本事,克服了各种困难麻烦,成功地担当起职责。他不仅促成了这对情人的结合,而且也找到了自己的意中人。特鲁法儿金诺是一个下层劳动者的生动形象。他目不识丁,土气十足,为了糊口勉强任职,屡出差错,笑话百出,或把两个主人的箱笼和信件搞错,或同时侍候两个主人进餐,手忙脚乱,具有即兴喜剧假面丑角的趣味。他又机智灵活,信心十足,常常在“一仆二主”的秘密即将戳穿时,机变百出,巧为应付,渡过难关。并在恰当的时候,提出婚事申请,实现个人幸福。比起那些遇事不是束手无策就是盲目蛮干的富家子弟来,他在品格和才干上都要高出一头。作品突出赞美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针砭了上层社会的门第金钱观念,肯定了年轻一代争取以爱情为基础的自由婚姻的勇气和行动,具有明显的反封建倾向。作品善于用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构筑戏剧情境,戏剧冲突的展开繁富而不纷乱,巧妙而不做作,富有生活气息。语言风格自然而不庸俗,活泼而不轻薄,幽默的插科打诨中流露出对人生的严肃的评判。
青溪暇笔
明代文言笔记小说集, 姚福撰。今存版本有《顾氏明朝四十家小说》本、《纪录汇编》本、 《今献汇言》本、《续说郛》本、 《五朝小说》本、 《说库》本、 《历代小史》本等。唯《历代小史》本题作《清溪暇笔》。按《四库全书总目》作三卷,而作者自序作二卷。自序在提到写作经过时说,作者是从平日的读书或见闻中拈出“其中可惊、可喜、可怪、可笑、可考、可疑者”而写成的, 此书杂记作者读书所得及杂录耳目见闻等。共三卷,其首卷所述明初轶事,多为正史所不载者,可补正史之不足,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其它无甚可采。
吕蒙正风雪破窑记
元代杂剧剧本。简名《破窑记》。王实甫撰。旦本。剧叙宋代故事:洛阳员外刘仲贤,颇富家资,令女儿刘月娥抛绣球招婿。寇准、吕蒙正住城南破窑,意待刘员外招婿后献诗求钞。不料绣球打中吕蒙正,刘员外嫌蒙正家贫,将其夫妻赶出。白马寺僧人撞钟开斋,蒙正每日去赶斋就食。后寺僧改为斋后撞钟,蒙正再至,斋饭已无。蒙正知是辱己,题诗于壁,含恨而去。至破窑,见锅碗尽碎。月娥道是适才其父怒而为之。寇准借得两锭银子,与蒙正赴京应举。二人俱中。蒙正授洛阳县令,未至其家,先遣媒婆劝月娥改嫁,为月娥所拒。蒙正又扮寒儒归,月娥亦无怨言。蒙正叹为贞节。夫妻同至白马寺烧香,刘员外牵羊担酒,前来认亲,蒙正拒不相认。适寇准奉命前来进香,道昔日斋后撞钟,打破锅碗,均是刘员外为激其上进所用苦心。蒙正始悟,拜认岳丈。按,吕蒙正妻姓宋,蒙正无住破窑事,亦无斋后撞钟事。此剧内容当为作者所虚构。现存主要版本有脉望馆钞校本,《孤本元明杂剧》据以校印。
摩诃止观科节
摩诃止观科节,一卷,唐法藏撰(总目录佚名),日本禅叡题记。
八名普密陀罗尼经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佛为金刚手菩萨,说易成无损之咒。有异译者,谓之秘密八名陀罗尼经。佛告金刚手菩萨,有八名咒,受持之者,广大之威德易成,秘密之神用无损,故说八名咒。八名者神咒之八种德名也,一功德宝藏,二庄严象耳,三善勇猛,四胜谛云,五成炽然,六微妙色,七严饰,八金刚。
文殊师利发愿经
一卷,东晋佛陀跋陀罗译,与普贤行愿品中之偈文大略相同,是五言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