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燮

张燮
  • 姓名:张燮
  • 别名:字绍和,又字理阳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漳州龙海市石码人
  • 出生日期:公元1574
  • 逝世日期:1640年
  • 民族族群:

张燮[xiè](公元1574—1640年)明代历史地理学家。字绍和,又字理阳,号汰沃,又号石户主人。漳州龙海市石码人。21岁中举,目睹吏治腐败,无心仕途,与黄道周、曹学佺、徐霞客、何乔远等过从甚密,与地方名士郑怀魁、蒋孟育诸人合称“龙溪七才子”,结社吟咏,寄情山水。张烍一生“淹贯史籍,沉酣学海”,“博学多通”,著述有15种696卷。其中《中西洋考》一书,取材丰富,史料翔实,囊括了明代后期 有关海外交通、贸易的历史、地理、经济、航海等方面的知识,是今天我们研究中外关系史、经济史、航海史、华侨史和台湾史的重要文献,也是台湾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历来是中国领土的重要佐证文献。张燮一生著述编纂的著作有15种共约700卷,黄宗羲称他为“万历间作手”。其著作除著名的《东西洋考》外,又有《霏云居集》五十四卷,《续集》六十六卷,《北海稿》一卷,《藏珍馆集》四卷,《群玉楼集》八十四卷,《闽中记》若干卷。又校刻汉魏七十二家文选和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集。(《号传四部丛刊》,影印的《王子安集》、《幽忧子集》即用张燮的刻本。)他和刘廷蕙等人一道编纂了《漳州府志》,和蔡国祯等人一道编纂了《海澄县志》,还帮助何乔远编辑《皇明文征》。他刊刻的汉魏《七十二家文选》,成为后世刊刻这些书籍的底本。作有《喜秋赋》,见于《明文海》卷八。

张燮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法国大革命中的群众

法国大革命中的群众

法国大革命之所以能够成功,最重要的就是巧妙地利用了人民群众与资产阶级革命分子领导者相结合。从最早的制宪会议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开始,广大民众积极参加的制宪会议三级会议就开始对公职王权和限制贵族教士的权力起了重要的作用。人民群众推动了各个党派尤其是雅各宾派与巴黎公社派的政治计划一步步取得成功,是法国革命一步步深入的助推剂。本书从社会史的角度对此做了深入讨论,很有学术价值。

谦斋文录

谦斋文录

四卷。明徐溥(1428—1499)撰。徐溥,字时用,号谦斋,江苏宜兴人。景泰五年 (1454)进士,由编修累官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谥文靖。事迹具《明史》本传。徐溥于孝宗时在内阁十二年,与刘健、谢迁等协心辅治,不立异同。然于事有不可者,侃侃力争,多所匡正。如谏止李华复官,执奏不撰三清乐章,因视朝渐晏,上疏抗论,并著谠直之节。孝宗时朝廷清暇,海内小康,论者谓徐溥等襄赞之力为多。今集中奏议尚存。其指事陈言,委曲恳至,具见老成忧国之忱。与隆、万后以讦激取名,嚣争立党者,词气迥殊。盖有明盛时,士大夫风气如是。至其他作,则颇多应俗之文,结体亦嫌平衍。盖当时台阁一派,皆以舂容和雅相高,流波渐染,有莫知其然而然者。王鏊《震泽纪闻》曰:“徐溥在翰林,不以文学名。及在内阁,承刘吉恣威福,报私怨之后,一以安靖调和中外,海内宁平。行政不必出于己,惟其是;用人不必出于己,惟其贤。时称休休有大臣之度。是文章不如器量,当时已有公评。然有德之言,终与涂饰者异。是又不能以其器量重其文章。”本书四库已存目。

大破玉佛寺

大破玉佛寺

民国鸳鸯蝴蝶派作家冯玉奇著,讲述了绿珠等一行人上玉佛寺报仇,用和合剑杀死了癞痢僧和玄妙僧,欲放火烧寺,被浮云长老、我佛山人及金光圣母三人阻止并训导了一番,绿珠等人心满意足的回到柴家庄,闭门静修,不再江湖上奔走。过了三年,德悟和尚心有未甘,遂向绿珠等寻仇,又引起了一番轰轰烈烈的故事。该作品为武侠题材,通过对书中主人公人物及经历的刻画与描写,劝忠劝孝,燃犀烛奸,实为寓意褒贬。小说主题深刻,立意深远,使人感到作者有一双洞察一切的眼光,非常值得一读。

天上人间

天上人间

小说,张恨水著。大学教师周秀峰独自居住在寄宿舍里,因自己的朋友们都已成双入对,他非常着急。就在这一个春日,他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大家小姐黄丽华,黄丽华的美丽打动了周秀峰,可是他又同时感到她的富贵做派自己是不能接受的。与此同时,他倾心已久的邻居,贫家姑娘玉子也表示出了对他的好感。他一直在两个女子之前徘徊不定,但是黄丽华的优越条件已经在一点一点占据他的心……

清史论丛

清史论丛

张荫麟除史学外,在哲学、伦理学、 社会学、政治学、翻译等方面都有相当涉及,其涵盖面广,概括性强,识见高明, 富于现代批判精神。其学术作品有真挚感人的热情,有促进社会福利的张荫麟自承“尝有志于近世史”,投身清史研究甚早,在清华大学任教期间曾为研究生开设“清史专题研究”等课程,研究亦颇有成绩。本书主要收入张荫麟的清史研究论著,是张氏清史论文的首次汇总出版,既包括其正式的论文,也有论学函札与史料整理,以期展现其清史研究的全貌,呈现张荫麟丰富的学术世界。另附张尔田和温廷敬的商榷之文,以供参考。

净业障经

净业障经

全一卷。译者不详。约译于前秦、西秦时代(351~431)。又称净业部经、净除业障经。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四册。本经内容分三段,各以无垢光比丘及勇施比丘之犯淫、杀戒之因缘,阐明由一切法本来清净之知见,根本净化业障。无垢光比丘入城乞食,为淫女所咒,犯根本戒,生大苦恼。见文殊师利菩萨,菩萨将诣佛所,佛为说无性之法。发心得记,因广说净业障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