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舜俞

- 姓名:陈舜俞
- 别名:字令举,号白牛居士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湖州乌程(今浙江湖州)人
- 出生日期:公元1026
- 逝世日期:1076年
- 民族族群:
陈舜俞(公元1026—1076年)宋文学家。字令举,号白牛居士。湖州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少学于胡瑗,长师欧阳修而与司马光、苏轼等为友,毅然有经世志。仁宗庆历六年(1046)进士。嘉祐四年(1059)举制科第一。历官都官员外郎。后弃官归,居秀州白牛村,因以为号。神宗熙宁三年(1070)复出,以屯田员外郎知山阴县。青苗法行,不奉令,责监南康军盐酒税。与刘涣游庐山,作《庐山记》。后赦还。卒后,东坡曾作文哭祭之。所上书奏如《上言灾异书》、《上英宗皇帝书》、《奉行青苗新法自劾奏状》等,敷陈剀直,深切著明。记、书、启如《秀州崇德县新三桥记》等条畅明达。蒋之奇序其《都官集》称其文“大者则以经世务极时变,小者犹足以咏性情,畅幽郁”。诗如《失题》、《种梅》、《客意五首》、《上方化成院》等皆有情致。谪居所作诗多自抒胸臆之作,如《骑牛歌》,“世争传之”(《梅磵诗话》卷上)。著有《都官集》、《庐山记》。生平事迹见苏轼《东坡集》卷三五《祭陈令举文》、蒋之奇《都官集序》、楼钥《攻媿集》卷五一《陈都官文集后序》、《宋史》卷三三一。
猜你喜欢的书
柳氏叙训
又名《柳氏训序》或《柳氏序训》《柳氏家训》,一卷,唐柳玭撰,记叙其祖父柳公绰以下内外事迹,宋以后佚。《新唐书·艺文志二》、《宋史·艺文志二》“史部·传记类”均有著录,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亦有著录。
周易参同契考异
朱熹著。《周易参同契》一书,在道教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万古丹经王”,是现存最早论述道教炼丹理论的经典著作。其产生的年代稍晚于《太平经》,约为东汉顺帝、桓帝之际,作者为魏伯阳。参,即三;同,相通;契,相合。《参同契》主要论述《周易》、黄老之学、外丹炉火三者互相契合之意,故名。朱熹对该书有独特的深刻领悟,认为其包含深义,作者则故意隐约其词,曾说:“《参同契》为艰深之词,使人难晓,其中有千周万遍之说,欲人之熟读以得之也。大概其说以为欲明言之,恐泄天机;欲不说来,又却可惜。”(《朱子语类》卷一百二十五)又曾以“空同道士邹”的笔名著《周易参同契考异》,主要是从义理角度对《参同契》进行疏证。认为,《周易参同契》实际上不是对《周易》的解释,而是依据《周易》的象数理论来建构丹道理论系统,“《参同契》本不为明《易》,姑借此纳甲之法,以寓其行持进退之火候。……然其所言纳甲之法,则今所传京房占法见于火珠林者,是其遗法,所云甲乙丙丁庚辛者,乃以月之昏旦出没言之,非以分六卦之方也。此虽非为明《易》而设,然《易》中无所不有,苟其言自成一家,可推而通,则亦无害于《易》”,因此,“与《周易》理通而义合”(《周易参同契考异》)。反映了道家、道教思想(尤其是丹道思想)对于朱熹思想的影响。
脊背与奶子
短篇小说。张天翼著。发表于1931年《文学生活》1卷4期。写乡村家族权势下的地主阶级的荒唐无耻。农妇任三嫂为了摆脱族绅长太爷的调戏,远走溪庄,跟上姓刘的情人。事发后长太爷以“淫奔”罪派人把她捆绑回乡,在祠堂里把任三嫂的上衣脱下,把任三嫂的脊背打得皮绽血流,而长太爷却在一旁睨视着任三嫂白嫩的奶子。为了侵占任三嫂,长太爷以逼债为名强迫任三嫂作抵押,每夜来服侍他。任三嫂在长太爷到桥头迎接时乘机把他打倒在地,连夜与情人私奔他乡。但长太爷却“打肿了脸还称胖子”,声称脸是被“淫妇”气肿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地主乡绅满口仁义道德、其实淫邪无耻的嘴脸。作者采用喜剧的形式暴露传统道德的虚伪,文笔轻松诙谐,读来妙趣横生。
守弱学
讲述世上存在着强弱之分,有强者,但更多的是弱者。难道弱者便永远处于弱势,强者便可恒强吗?人的一生为何有时处于强势有时又处于弱势?强弱之势又是如何转化的?著名古籍整理专家马树全先生,便根据西晋名臣杜预有关强弱之“势”的散见论述,整理编著了这一非常具有实用价值的《守弱学(人生胜经)》。《守弱学(人生胜经)》内容丰富,意义深刻,具有知识性、趣味性、情节性、生动性、可读性等特点。
尚理编
一卷。明代景隆撰。正统五年(1440),应天府五圣庙道士缪尚诫绘制一幅黄龙禅师与吕洞宾的讲礼图,名之曰《神化图》,并附解说谓黄龙禅师深羡吕洞宾的道法。景隆作《尚理篇》以驳其伪,以免世人为其所惑。
舍卫国王梦见十事经
一卷,失译,佛就涅槃而梦国王十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