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

- 姓名:牛顿
- 全名:艾萨克·牛顿
- 性别:男
- 国籍:英国
- 出生地:林肯郡伍耳索普城
- 出生日期:1643年1月4日
- 逝世日期:1727年3月31日
- 民族族群:
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经典物理学集大成者。生于林肯郡伍耳索普城。父亲是小地主,在其生前去世。三岁时,母亲改嫁,由外祖母抚养成人。自幼长于手工艺制作。少年,先在家乡附近格兰腾镇求学。1661年,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1665年获文科学士学位。1668年获文科硕士学位。在三一学院期间,师从著名数学家艾萨克·巴罗 (Isaac Barrow),阅读大量前代及当代自然科学名著,为日后科学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因剑桥附近瘟疫流行,1665~1667年回乡躲避。乡村幽静的环境,使其专心致志地研究,促发旺盛的创造力,获得丰硕成果:提出二项式定理,发明微积分,制成第一架反射式望远镜,认识到万有引力的普遍性质,发现白光的构成等。1669年,接替巴罗的教授职位,年仅27岁。在剑桥工作时期,出版了许多关于光学的著作。1687年终于完成并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692年,患精神分裂症。1695年,身体健康稍有好转后,离开剑桥,被推举为造币厂督办。1699年被任命为年俸丰厚的造币厂厂长,又被选为巴黎科学院外国院士。1703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1705年,被女皇封为爵士,成为贵族。由于各种原因,牛顿从1687年后,很少专心于自然科学研究,除了热衷于社会活动以外,就把主要精力花在历史年表制作和神学研究上。1727年,溘然长逝,终年85岁。葬于皇家墓地西敏寺。墓碑概括说:“他以几乎神一般的思维力,最先说明了行星的运动和图象,彗星的轨道和大海的潮汐。”牛顿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科学成就,与其独特的科学方法论息息相关。笛卡儿企图经由怀疑方法寻求第一原理,然后再从这形而上的第一原理中,推导出基本的物理学定律。而牛顿主张科学家应把理论概括建立在对现象仔细考察的基础上,宣称:“尽管从实验和观察出发的归纳论证并不能证明一般性的结论,但它依然是事物的本性所容许的论证方法。”(《光学》)他把这种归纳——演绎程序称为分析和综合的方法。这个方法和先辈相比,有两点新贡献:其一,强调综合演绎出的推断要用实验确证;其二,强调演绎出的推断有超出原归纳证据的价值。他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坚持运用分析和综合方法。他更注意运用公理方法,这个方法继承了欧几里得的公理思想,认为一个公理系统是通过演绎组织起来的一组公理、定义和定理。他要求公理系统的定理应有与观察相关的程序,反对玄想。其主要著作除《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和《光学》以外,还有《运用无穷多项的方程的分析学》、《流数法与无穷级数》等。
牛顿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雾都孤儿
原名《奥立弗·退斯特》,是英国小说家狄更斯的第一部社会小说,1838年出版。主人公奥立弗是个孤儿,在教会办的收容所里过着非人的生活。由于带头要求增加食物,被赶出收容所,来到一个棺材铺当学徒,但他不堪忍受老板的辱骂、殴打,逃往伦敦。幼稚的奥立弗又被一个小骗子带进了贼窝,被贼头逼迫行窃。一次行窃时被绅士布龙洛抓住,布龙洛出于同情决定收留他,但奥立弗在替布龙洛上街买书时又被小偷发现,再一次沦陷于贼窝。这时,收容所的一位老护士临终前告诉了女管事一个秘密:奥立弗的母亲给他留了一只金盒子,嘱咐她好好保存,将来交给儿子,但女管事见财起意,私留了金盒子。奥立弗同父异母的兄弟蒙克斯为了达到独占遗产的目的,找到女管事,拿到了金盒子。此后他又找到贼头,让他们折磨奥立弗,把奥立弗训练成贼,将来好坐牢、杀头,这样,他就可以侵吞奥立弗将要继承的遗产。此事被布龙洛得知,决定设法证实奥立弗的出身,挫败蒙克斯的阴谋。后来贼头被抓获并被判处死刑,蒙克斯也被迫远走他乡。奥立弗终于得到了父亲的遗产,并被布龙洛收为义子。小说通过奥立弗的遭遇描绘了处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哀苦无告的生活画面。尽管作者还没有认识到社会罪恶的根源,设计了一个让奥立弗被有德行的资本家解救出来的结局,但表明了狄更斯对贫苦人民的关注和同情,是其创作生涯中的一部重要作品。
陶行知教育箴言
《陶行知教育箴言》从陶行知先生诸多著作中精选出最经典的内容,将其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汇集成册,以箴言的形式呈现给读者。全书行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处处蕴涵哲学的思辨、教育的智慧。这些经典内容历经数十年的考验,仍保持了极高的学术价值,并对今天中国教育的改革有着巨大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清稗琐缀
清代笔记
白门秋
长篇小说,冯玉奇著。十二章。1947年正华书局出版。1948年上海汇文书局出版。上海广艺书局出版。上海广益书局出版。一册。书中的爱国青年何惧命运多舛,却有幸在不同时期得到三位杰出少女的搭救,少女们也皆对他心生爱慕。然而,世事无常,几年间众人聚散不定,人事变幻莫测。在诸多阴差阳错下,何惧最终与梅馨许下相伴终身的诺言,与此同时,何惧的表妹菊芬也与梅馨的哥哥思明渐生情愫,走到了一起 。就在几人满心欢喜,筹备步入婚姻殿堂之时,为彻底推翻旧军阀金将军的统治,他们投身于刺杀行动。不幸的是,何惧、菊芬等人在行动中壮烈牺牲,他们美好的爱情化为了悲剧。但他们的忠魂与热血,却永远为后人铭记。
元诗纪事
四十五卷。清陈衍编。由于唐宋、金代诗均有纪事,而元代独无。清初顾嗣立所辑《元诗选》影响颇大。钱大昕想与之同步,故采各家诗文集、笔记与《元史》资料辑为《元诗纪事》。然而,《元诗纪事》似为完稿,亦未见刊本。陈衍有虑于此,故于光绪间即着手于《元诗纪事》的编纂。此书为元诗诗评汇编。凡二十四卷,为初编本。所收之诗,共六百零三人,附歌颂谣谚、杂语等五十二首。此集有光绪间铅字本。民国十年(1921),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足本,凡四十五卷。收元八百余人的诗作或断句。此书卷首有光绪十二年(1888)陈衍自序、凡例。卷一为元文宗、顺帝,卷二为顺帝太子,卷三至二十七大体以时间为序,收入数百元代诗人及作品,卷二十八为割据者,卷二十九为流贼,卷三十为金代遗老,卷三十一为宋代遗老,卷三十二为元代诗人。卷三十三为道流,卷三十四为释子,卷三十五为宫掖,卷三十六为闺阁,卷三十七为女冠,卷三十八为尼姑,卷三十九为妓女,卷四十为藩属,卷四十一为无名氏,卷四十二为乩,卷四十三为仙神鬼怪,卷四十四为梦,卷四十五为歌颂铭谣等。是书对研究元诗极有裨益。有民国《国学基本丛书》、《万有文库》丛书本。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绮情楼杂记
《绮情楼杂记》是一部比较典型的民国文人笔记。分为晚清残影、辛亥风雷、北洋轶事、宁渝旧梦四个部分,内容颇为芜杂,所涉及的人和事以清末至民国年间为主,尤以辛亥革命和北洋时期为重点。全书以一个亲历亲闻者的身份回忆了民国牛人的奇行壮语,风格近似《世说新语》,堪称一部“清末民国人 物言行录”、“辛亥人物志”或“民国版《世说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