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夫

殷夫
  • 姓名:殷夫
  • 别名: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浙江象山东乡大徐村
  • 出生日期:1910年6月11日
  • 逝世日期:1931年2月7日
  • 民族族群:

殷夫(1910年6月11日-1931年2月7日),原名徐柏庭,学名徐祖华,别名徐白,笔名任夫、殷夫、殷孚、白莽、莎洛、莎菲、Ivan等。1910年6月11日(清宣统二年五月初五)出生于浙江象山东乡大徐村。父亲是个医生。殷夫幼年在乡间读私塾,1921年初进象山县立高等小学校读书。次年父亲病故,由慈母抚育。殷夫有两个姐姐三个哥哥,他最小。


1924年初,殷夫从杭州赴外地求学。1925年8月,考入上海民立中学初中二年级读书。他十四五岁时开始写诗,现在留存的一组《放脚时代的足印》的小诗,就是1924—1925年写的。这组小诗显露出诗人少年时代的才华。


1926年7月,殷夫越级考入上海浦东中学高中三年级。这时开始同革命运动发生了关系,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他因一个国民党员的告密而被捕,囚禁三月,几被枪决。后由他在蒋介石总司令部当参谋处长的大哥徐培根保释出狱。这次入狱对他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和深刻的教育。他在狱中所作的长诗《在死神未到之前》详细地叙述了国民党员的告密,敌人的搜查,押送去牢狱途中的经过,以及诗人的思潮起伏,表现出少年殷夫立场坚定,为革命牺牲的决心和高尚的品质。殷夫出狱后,徐培根把他软禁在身边。但殷夫仍坚持学习社会科学,阅读革命文艺书刊,激励自己的革命意志。后殷夫回象山家乡。现有《人间》和《呵,我爱的》两首诗即作于此时。


1927年9月,殷夫想考大学,因曾被捕入狱,没有中学文凭,得女友盛淑真(后改名孰真)的帮助,通过她的同学向浙江上虞人徐文雄借到一张中学文凭,殷夫就顶用了徐文雄的姓名,考入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德文补习科一年级乙组读书。有一段时间,殷夫和革命组织失去了联系,尔后才重新接上关系,继续投入革命工作。殷夫在同济大学附属德文补习科读书时,刻苦学习,半年以后,即能从事德文翻译。1928年2月,殷夫用徐文雄署名写信给创造社的刊物《文化批判》,对该刊一月号上彭康《哲学底任务是什么?》的译文,提出商榷的意见。


殷夫还经常留心阅读《文化批判》、《创造月刊》、《奔流》、《太阳月刊》等进步刊物。1928年1月,《太阳月刊》创刊后不几天,他就投寄一束诗稿给该刊编辑部。这就是发表在《太阳月刊》第四期上的长诗《死神未到之前》(署名任夫),得到了著名左翼诗人、小说家、翻译家蒋光慈和著名文艺评论家钱杏邨(阿英)的赏识。随即参加了革命文学团体太阳社。


1928年秋季,殷夫再次被捕,不久,由他的大嫂托人保释出狱。殷夫出狱后回到象山县城家中。1929年初,殷夫潜离家乡,来到上海,寻找党的地下组织。经过一个短时间的流浪生活,同党的地下组织接上关系,从此离开了学校,专门从事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工作和青年工人运动,成为一个从事地下秘密工作的职业革命家。为了革命斗争的需要,他写下《血字》组诗和《一九二九年的五月一日》一类被誉为红色鼓动诗的革命战歌。


1929年上半年,殷夫用白莽的笔名向鲁迅主编的《奔流》投寄抒情诗篇,开始同鲁迅发生联系,得到鲁迅的热情关怀、培养和帮助。从1929年6月到1931年1月,有关殷夫的记载见于鲁迅日记的,有十八次之多。1929年6月16日的《鲁迅日记》上第一次出现了白莽的名字:“下午复白莽信。”鲁迅这次复信是因为殷夫从德文译出匈牙利民主革命诗人《彼得斐(今译裴多菲)传》,投寄给鲁迅主编的《奔流》。鲁迅发信索取德文原文,以备核校,由于原文是载在《彼得斐诗集》里面的,因邮寄不便,殷夫就亲自送到鲁迅那里。这就是鲁迅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中写到的第一次记殷夫来访的事。


鲁迅收到殷夫翻译的《彼得斐传》后,又写信建议他配合传记,再译十来篇彼得斐的诗,一同发表。他特地托柔石转给白莽一信并《彼得斐集》两本。不久,殷夫译了几首诗,亲自送交鲁迅;鲁迅为了校阅译文,将殷夫送来的那本德文《彼得斐诗集》留下,而将自己在日本留学时买来留在身边的两本德文版《彼得斐诗集》相赠,托柔石亲自送去。殷夫用白莽的笔名在鲁迅主编的《奔流》第二卷第四期上发表抒情诗四首,第二卷第五期上发表译文《彼得斐·山陀尔行状》一篇和彼得斐·山陀尔译诗九首。


同年7月间,殷夫在上海丝厂罢工斗争中第三次被捕,遭到了毒打,在囚禁了一段时间后被释放。鲁迅在《为了忘却的记念》和《白莽作〈孩儿塔〉序》中,对殷夫第三次被捕事,曾有记叙。殷夫当时因为衣物都被没收,没有长衫,而又要穿长衫,便从朋友那里借来棉袍,在大热天穿着它,汗流满面地去看访鲁迅,受到鲁迅的热情接待,并给以资助。


这次出狱后,殷夫很快恢复了工作,专门从事青年反帝大同盟、共产主义青年团和青年工人运动方面的工作。同年冬,他参加了党领导的青年反帝大同盟的刊物《摩登青年》的编辑工作。从1929年末到1930年秋冬之间,参加了共青团中央的机关刊物《列宁青年》的编辑工作。直到1931年春他被捕牺牲前,他在党刊《红旗》、团刊《列宁青年》、青年反帝大同盟刊物《摩登青年》上写了不少政治论文,还自学俄文翻译政论文章。著译涉及当时一些重大政治事件,如拥护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红军中的宣传教育工作、青年工人运动、少年先锋队工作、文化工作,以及党内的路线斗争等等方面。这一时期他在《列宁青年》上发表了二十八篇作品,其中政治论文等二十一篇,文艺作品七篇。在《摩登青年》上发表政治论文两篇、诗两首。在党刊《红旗》上用徐白署名发表《拥护苏维埃运动中劳动青年群众的任务》和《扩大共产主义的儿童运动》两文。此外,在1930年10月1日《北新》半月刊第四卷第十八期上还写过《英美冲突与世界大战》的政治论文。


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殷夫列为发起人之一。他为“左联”的刊物《萌芽》月刊、《拓荒者》和李一氓编的《巴尔底山》等写了不少红色鼓动诗和一些散文、随笔,成为“左联”有影响的诗人之一。


殷夫由于处在斗争第一线,与工人群众血肉相连。这一时期的诗,集中反映了在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统治的中心、中国工人阶级最强大的基地上海,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同帝国主义、国民党当局之间的激烈斗争,反映了觉醒的工人阶级和党的干部为共产主义事业英勇献身的伟大气概。炽热的战斗情绪,高昂的旋律,构成了殷夫红色鼓动诗的特色。这些诗,正如鲁迅在《白莽作〈孩儿塔〉序》中所评论的,它的出世“并非要和现在一般的诗人争一日之长,是有别一种意义在。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一切所谓圆熟简练,静穆幽远之作,都无须来作比方,因为这诗属于别一世界”。


殷夫还写过一些散文、速写、传记、剧本等。这些作品的成就不如他的红色鼓动诗篇,但也不同程度地描写了一些革命知识分子的思想感情变化。发表在1930年5月《拓荒者》第四、五期合刊上的《写给一个哥哥的回信》,是一个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革命战士向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哥哥,公开宣告决裂的宣言书,是一篇优秀的散文。


1931年1月17—21日,林育南、李求实(即李伟森)、何孟雄等二十几位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干部被叛徒出卖,分别在东方旅社等处被捕,其中包括柔石、胡也频、冯铿、殷夫四位“左联”青年作家在内。他们在狱中坚持斗争。2月7日深夜,殷夫同这些革命者一起被国民党当局秘密杀害在上海龙华的淞沪警备司令部附近的荒野里,年仅二十一岁。


二十几位烈士牺牲的消息传开后,以鲁迅为首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立即向全世界革命作家和进步文化界,用中、英、日等几种文字发布了对国民党当局杀害“左联”五烈士的抗议书。“左联”专门编印了《前哨·纪念战死者专号》,刊登了李伟森、柔石、胡也频、冯铿、殷夫五位烈士和早一年在南京雨花台牺牲的宗晖烈士的肖像、传略和有关的作品等。鲁迅写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和《柔石小传》,阿英写了《殷夫小传》。两年以后,鲁迅又为纪念殷夫、柔石等“左联”烈士的牺牲,写了著名的《为了忘却的记念》。越三年,鲁迅又特为殷夫的诗集写了《白莽作〈孩儿塔〉序》和《续记》。


殷夫的政治论文和其他作品散见于《列宁青年》、《红旗》等秘密刊物和《太阳月刊》、《奔流》、《拓荒者》、《萌芽月刊》、《巴尔底山》和《摩登青年》等公开刊物,生前都未能结集出版。据阿英《殷夫小传》所列,殷夫著译计有:(一)《孩儿塔》(诗集),1930年初殷夫自编;(二)《伏尔加的黑浪》(诗集),1929年;(三)《一百零七个》(诗集),1930年;(四)《诗集》(包括译诗),1928—1930年;(五)《小母亲》(小说、随笔、戏曲集),1928—1930年;(六)《苏联的农民》(翻译),1928年;(七)《苏联的少年先锋队》(翻译),1930年;(八)《列宁论恋爱》(翻译),1930年。其中除《孩儿塔》原稿幸由鲁迅保存下来外,其他七种迄今未有发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出版有《殷夫选集》(1951年7月,开明书店)、《殷夫诗文选集》(1954年8月,人民文学出版社)、《殷夫选集》(1958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和《孩儿塔》(1958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仅收原集六十五首诗中的二十七首)。

殷夫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春雨逸响

春雨逸响

《春雨逸响》一卷,明田艺蘅撰。田艺蘅,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字子艺。博学善属文,有《大明同文集》、《田子艺集》、《留青日札》等书。本书载录古人嘉言善行,多为世人可法者,前有小序记成书过程。本书有《百陵学山》本,今据《丛书集成初编》本标点整理。

赤凤髓

赤凤髓

养生学著作。明代周履靖撰,三卷。卷一载太上玉轴六字气诀、幻真先生服内元气诀、李真人长生十六字诀、胎息秘要歌诀、祛病延年六字法、五禽戏图、八段锦导引诀;卷二为诸仙导引法;卷三为华山十二睡功诀。全书内容丰富,言简意赅,并配有插图七十二幅,全书所论,内容丰富,言简意赅,并注重实际,如华山十二睡功,迄今仍有参考价值。书中重视导引的作用,广为搜罗,图文并茂。

文昌延嗣经

文昌延嗣经

《文昌延嗣经》全称《文昌应化元皇大道真君说注生延嗣妙应真经》,其中蕴含了丰富深刻的延嗣生育思想。《文昌延嗣经》秉持了“道生万物”的生命哲学和阴阳和合的生命孕育思想,它认为无嗣的原因在于纵欲竭精、触犯性禁忌、妻妾不和、婚配犯煞,因而与之相应的提出了持诵此经、敬惜字纸、筹办社仓等极具文昌信仰特色的延嗣措施。该经缓解了普通民众求嗣无门的巨大心理压力,扩大了道教的影响力和传播范围,提出了不同于正统儒家的注重阴阳平衡的生育理念,通过宣扬因果报应和道德教化思想提升了社会道德文明水平。深入剖析这部道教科技文献,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思想意义和现实价值。

醉翁谈录

醉翁谈录

宋代文言轶事小说。南宋金盈之撰。足本八卷,是编载记唐代轶闻遗事、宋代诗文记事和汴京风俗,多有参考价值。有《碧琳琅馆丛书》、 《芋园丛书》、 《适园丛书》等本。1960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排印本。 《宛委别藏》本仅五卷,缺后三卷。本书分为《名公佳制》、 《荣贵要览》、 《京城风俗记》、 《琐闼异闻》、 《禅林丛录》等

开元天宝遗事

开元天宝遗事

五代王仁裕撰。一卷。仁裕字德辇,后周天水(今甘肃天水西南)人。以文辞知名,历仕晋、汉、周三朝,入蜀官至翰林学士。蜀亡,仁裕至镐京,采摭民言,得开元天宝遗事一百五十九条,皆系社会传闻,列一百四十六个标题,每条少则一、二十字,多则二、三百字,全书约万余字。内容以奇异物品为多,如记事珠、游仙枕、辟寒犀、自暖杯、照病镜、警恶刀、龙皮扇,夜明杖等等,均属不实奇物。记人物事迹,亦多与史实不符,然初具故事情节。有些故事具有史料价值。历来版本流传较多。卷数各异。如《续百川学海丙集》、《历代小史》、《五朝小说》、《唐人说荟》、《说库》 等丛书均题一卷。《顾氏文房小说》、《丛书集成初编》均题二卷。《四库全书》题作四卷。《旧小说》只收二则。

山西票商成败记

山西票商成败记

清李宏龄撰。是书与《同舟忠告》应为姊妹作。《同舟忠告》曾载有作者在清末时,在京联合祁县太谷平遥三邦票号,并以三邦票号名义,倡议各票号集股创办三晋汇业银行,以保晋人之利益,但后由于种种原因,合组银行事未成,宏龄视此事为票号失败的重要原因,故取是名,内容皆为采往票号之信件,对研究山西清末票号商业经济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有①民国六年(1917)石印本。②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点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