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

- 姓名:凯恩斯
- 全名: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 性别:男
- 国籍:英国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883年6月5日
- 逝世日期:1946年4月21日
- 民族族群: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年6月5日—1946年4月21日),对英国当代资产阶级庸俗经济理论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最有影响的人物。1902年进剑桥大学学习数学,后从马歇尔学习经济学,深得马歇尔的赏识。1906年通过文官考试进印度事务部任职。1908年回剑桥大学讲授经济学原理、货币理论,并任该校皇家学院研究员。1911年起长期兼任皇家经济学会《经济学杂志》主编。在剑桥执教期间,凯恩斯先后几度担任英国政府的要职。1941年起任英格兰银行董事。1942年晋封为勋爵。1944年率领英国代表团出席在美国布列顿森林城举行的国际货币金融会议,积极策划国际货币基金和世界建设开发银行,并任这两个国际组织的董事。1945年他作为英国首席代表参加向美国乞求借款的谈判。凯恩斯生前还从事过金融投资活动,曾任全国互助人寿保险公司董事长,创办过几家投资公司。他终生不渝的立场是竭力维护垄断资本的统治,反对共产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
凯恩斯在经济方面的第1部著作是1913年出版的《印度的通货和财政》,鼓吹用金汇兑本位制,把印度货币更紧密地与英镑连接起来,以加强对印度的统治。1919年出版的《凡尔赛和约的经济后果》,是他早期的成名之作。1923年出版《货币改革论》,以货币数量论为基础,用通货数量的变化说明价格水平的变化,又用价格的波动说明生产水平的波动;竭力反对恢复战前的金本位制,主张用通货管理来稳定物价和生产水平。1926年发表《自由放任主义的终结》,提出对资本主义经济实行管理的必要性。1930年出版《货币论》,提出投资与储蓄的平衡是稳定价格水平和经济活动的前提,主张通过调节信用,特别是调节利息率来维持储蓄和投资的平衡以稳定价格和经济活动水平。1933年发表《通向繁荣之路》,进一步强调财政政策对国民经济的调节作用。这一时期,凯恩斯尽管提出了依靠国家干预经济以摆脱失业和萧条的政策建议,但还缺乏一个系统的理论加以论证。
1936年他的最有影响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出版了。该书抨击供给自行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摒弃传统庸俗经济学关于资本主义制度可以通过自动调节实现充分就业的说教,提出有效需求理论和总量分析方法。
由于《通论》为资本主义制度提出了新的辩护理论,并适应了垄断资产阶级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迫切要求,引起了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界的轰动。有的把《通论》的出版吹捧为凯恩斯革命;有的把凯恩斯誉为经济学领域的哥白尼,与斯密、李嘉图并列;有的甚至把凯恩斯的学说称作资本主义的救星。有些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甚至把战后20年左右的时间标榜为凯恩斯时代,称颂凯恩斯拯救了资本主义。事实上,凯恩斯的政策措施,虽然在战后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和失业起了一定的延缓作用,可是这无异于饮鸩止渴,并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反而使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矛盾更加激化。这些无情的事实已经宣告了凯恩斯学说的破产。
凯恩斯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王安石文集
文集,王安石著。王安石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善于用典故,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也有情韵深婉的作品。该书收集王安石先生的精选优秀文章8篇。
萍踪寄语
现代通讯报告集。邹韬奋著。本书分初集、二集、三集,分别于1934年6月、9月和1935年6月由生活出版社出版。1933年,邹韬奋参加了宋庆龄、鲁迅和蔡元培等人发起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并被选为执行委员。同年6月民权保障同盟的负责人之一杨杏佛被国民党特务暗杀,邹韬奋也被列入“黑名单”,被迫于7月14日流亡欧洲进行考察,先后到过意、法等国,后住伦敦,研读政治和马克思主义;次年2月,又去比、荷、德诸国考察,7月从伦敦回到莫斯科。这3部作品就是作者根据自己考察学习的见闻写成。初集记述作者离开祖国后,在旅途中和到达意、法、英等国后的见闻,其中关于英国情况的报道占大部分。在离开祖国的半年中,作者在英国考察就占去了4个月的时间。在考察中,作者特别注意华侨在国外的命运,深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东方民族的“贱视”,同时也感到英帝国已经走向没落。第二集和第三集主要报道德国和苏联的情况。其中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是作者考察的重点。他看到德国希特勒纳粹政府统治下的失业和种族歧视特别严重,深感欧洲“列强”国家,“一方面是少数人的穷奢极欲,生活异常阔绰;一方面是少数人的日趋贫困,在饥饿线上滚!”而苏联在完成农业“集体化”后,正在转向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方面都出现生气勃勃的现象。对苏联现实中的缺点,如官僚主义、工作效率低等,他也严正指出,但确信他们的目的“是要造成一个没有阶级的社会”。作者通过考察,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崭新的社会主义苏联进行对比,注意让事实说话,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和评论。作品文笔朴实、通俗易懂。
新旧社会之怪现状
晚清人情世态小说。题冷眼旁观人撰。5回,从故事内容看,尚未完结。上海鸿文书局光绪三十四年(1908)出版,页12行,行29字。封面仅印书名。作者取“冷眼旁观”态度,对清末“新”“旧”社会交替之际的种种“怪现状”予以讽刺,特别对某些无行文人的嘴脸作了揭露和刻画。如书中的贾存仁,是一个“假洋鬼子”。他“颇识时势”,同广德州里的读书人“时常议论维新的事,也曾募了些捐,开了一个小学堂,又要想建藏书楼,创阅报社,开演说会。那班新党,就间日三朝到他家里来,谈起这种事,好似发狂的一般。”其实他“原是逢场作戏,博个新党的头衔罢了”。一但见榜上有名,中了举人,便不禁“满面春风”,洋洋得意起来。作者给他起名“贾(假)存仁”,显然不无旨讽。书中还借贾妻柳氏之口来讽刺那些假“新党”:“嘴里说得狠强,若皇帝知道了,钦赐他一个举人,或进士,他的行为翻变转来比风轮还快哩。”又如贡生阎日非,临放榜日,在家中踱来踱去,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夜间将几张稿子再翻开来,看了又想,想了又看。“想道,照这一段,若中了试官的意,必定加圈,不觉欢喜起来。又想道,照那一段,倘试官嫌气势不足,便尴尬了,不觉又发燥起来。坐又不是,立又不安。”令人觉得可笑和可怜。但听他发出长叹:“天啊,就给我一个举人吧。好让我去做个董事,包包粮米,管管闲事,一年有七八百块洋钱现成到手。……那蚕丝局的公款我也可以去考察考察,不致被那狗头军师独吞了去。”几句话却又暴露出这一人物的卑污心态。书中对某些人物的刻画手法上是成功的。如混迹于上海的章丹翼,不通中国文理,但因在外国学堂里用七年功夫混了个特班生文凭,便“趾高气扬,如有天大的本事,把什么人都看不上眼”,“成日价去拜望几个外国人,又和那吃洋饭的几个中国人时常打麻雀,吃花酒,有时讲到时事上头,便摇摇头道:‘中国气数!中国气数!’好像自己并不是中国人了。”对阎日非的蛮横和愚昧无知,则是通过他发现塾中学生们手头有春宫画的情节来写的。阎贡生检查学生的文具,发现一个学生的抽屉中有张小方纸,“上面画着一个繁荣所在,自左至右,横写着‘英之伦敦’四个字。阎贡生看了不解,把四个字倒念一遍,忽然厉声道:‘可恶!原来这些不祥的东西,都是你这畜生画的,快去叫你老子来,我这里不容你读书了。’”学生的父亲来后力辩说:“这张英伦景致,是我见过的,那几张恐怕不是他画的。”阎贡生道:“哼!‘敦伦’二字,你难道不懂吗?‘敦伦’是什么事,他今年只有十五岁,就敢在这个上头逞英雄,那春宫还说不是他画吗?”结果立逼家长把学生带回家去才算了事。观此书名,作者或有效《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之意。但由于反映“社会”的范围比较狭窄,加之篇制短小和功力不足等原因,这篇小说在思想性和艺术成就方面都无法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相比。
钟情丽集
明代通俗言情小说。四卷,现存为弘治十六年刊本,传为成化时作者邱濬为记自己少年遇合事而作。又见于《风流十传》、《万锦情林》、 《燕居笔记》冯本(以上三种均为一卷) ; 《国色天香》、 《燕居笔记》林本、《花阵绮言》、 《绣谷春容》(以上三种为二卷, 《绣谷》篇名为《辜辂钟情丽集》)。叙辜辂和黎瑜娘的爱情故事。琼人辜辂到祖姑家读书,与祖姑的孙女黎瑜娘相爱,二人以诗词书画传情。辜生原住西轩,假说有鬼移入东轩,靠近女室,得与瑜娘通,两情缱绻。辜生两次回家后遣媒求亲,黎父允婚。后辜父死,家境衰落,生守制两年未通音信,黎父又允婚苻氏,瑜娘执意不肯,自缢得救。辜生第四次来黎家,在祖姑的帮助下,二人终于私奔。苻氏告到官府,辜辂、瑜娘陷入囹圄。虽经曲折,终成眷属。其间穿插诗词韵和,才子佳人小说格套。此小说早在明嘉靖年间晁氏宝文堂就出过单行版,后被收入《国色天香》、《绣谷春容》、《万锦情林》、《风流十种》等多种集子,在明代得以广泛流传。然而,由于《钟情丽集》与邱濬的形象之间存在巨大的文化反差,此说长期备受质疑。
咸同将相琐闻
《咸同将相玫闻》收人《清代野史》第3辑中,凡20篇(重印时疏忽,目录漏录2篇),记咸丰、同治两朝参与镇压太平军、捻军起义的清军将领(如曾国荃、苗沛霖)的史迹,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陈书
36卷。姚思廉、姚察撰。唐太宗贞观三年,姚思廉受诏撰梁、陈二史,魏徵总领其事。他是根据其父旧书稿,又采择史著撰成。陈朝是南朝的一个小朝廷,统治仅33年的历史,全书只36卷,是《二十四史》中卷数最少的。记事从武帝永定元年(557)陈霸先建立陈朝开始,到后主陈叔宝祯明三年(589)为隋朝所灭止。本纪6卷,记陈朝五个皇帝史事,高祖陈霸先之纪分上下两卷。本纪中有两篇标有“陈吏部尚书姚察曰”字样,其他为姚思廉所修撰。列传30卷,安排大致与《梁书》相同,第一篇是《皇后传》,记五个皇后,最后是后主贵妃张丽华传,传尾有魏徵的评论一篇,接近史事。列传第二十一《姚察传》三千多字。类传中除《皇后》、《宗室》外,还有《孝行》、《儒林》、《文学》等门类。《陈书》无志,志的内容包括在《隋书》里。中华书局1972年出版的校定本《陈书》为现时最通行之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