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武

孙武
  • 姓名:孙武
  • 别名:字长卿
  • 性别:
  • 朝代:春秋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约公元前545年
  • 逝世日期:约公元前470年
  • 民族族群: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春秋末期著名的军事家,生卒年月不可考,约生于公元前5世纪下半叶,与孔子同时。名武,字长卿,齐国人。祖先原居陈,又因战乱避于齐。祖父名田书,因征战有功,赐姓孙。孙武是将门之后,从小习武练兵,善于击剑。后流寓于吴,隐居不出,专心务农与兵法研究。在春秋各国纷争的历史时期,他总结前代及当时的战争经验,著兵法十三篇,用以指导军事斗争。约公元前512年,结识了楚国亡臣伍子胥,二人过从甚密,建立了友谊。后吴王阖闾取得王位后,采纳伍子胥的建议,拜孙武为大将。孙武任大将后,助吴王发展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并与伍子胥共谋伐楚,五战五胜,攻破楚国都城郢城(今湖北江陵北),吴国因而成为春秋末期重要强国。吴国北威齐晋,南服越人,声威大振,显名诸侯,称霸中原。吴国强大之后,孙武不愿做官,功成身退,隐居乡村,不知所终。


孙武留下的《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的军事名著,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全书共十三篇,论述了“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等问题。对于战争的看法,孙子首先指出:“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即战争关系着国家存亡,须予以足够的重视。接着提出“五事”、“七计”,强调必须掌握战争的一般原则,制定正确的作战计划,才能预见战争的胜负,才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孙子从战争的实际出发,在历史上首次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作战指导思想。这是他军事思想的精华,是他指导作战的基础。只有确切了解敌我双方的全方面的情况,然后进行周密的比较分析,从而制定正确的作战方案。孙武还强调作战指挥上要“求之于势”,注重指挥官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即“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形”等。《孙子兵法》中也反映了朴素唯物论和原始辩证法思想。这部书经过长时间的流传和不断的润色加工,到战国中期才成书。《汉书·艺文志》载该书82篇,曹操作注时,削其繁剩,取其精粹,还其旧制。这部书历来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成为历代军事家必读之书,在世界也有广泛的影响,有很高的声誉,至今仍有其实用价值。美国把《孙子兵法》列入“国家战略”课程。孙武以其显赫的战功和著名的兵书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形成战略思想的伟大人物。《孙子兵法》所阐明的理论原则,今天已被运用到政治、经济、外交、体育等众多领域,创造了奇迹。

孙武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星空暗流

星空暗流

经过若干年的星际争霸,川陀已席卷银河半壁江山,只剩富甲天下的萨克能与之抗衡。萨克的经济命脉是其殖民星弗罗伦纳的特产——蓟荋,这种稀有植物为萨克嫌取了全银河的财富,川陀对此觊觎已久。愚可,一个曾遭心灵改造的白痴,突然宣称整个弗罗伦纳的末日即将来临,银河其他世界亦将遭到同样的命运。他脑中究竟藏着怎样的惊天秘密?接二连三的凶杀案,是否与这个天大的秘密有关于为了挽救整个银河,两大强权破例携手合作,在既联合又斗争的行动中,究竟哪一方才是最后的胜利者……

六韬

六韬

《六韬》是中国古代兵书。相传为周初吕尚(姜太公)作,一般认为是战国时作品。现存六卷, 即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故名。该书重视武器和战法的革新,主张分进合击,阐述了步、车、骑各兵种的运用及其协同问题,并记述了古代军事秘密通信制度。《六韬·王翼第十八》还比较详细地记载了我国军队最古老的“司令部”的组织和任务分工。该篇所论述的司令部的18项工作,除“术士”一项外,其它诸项仍有一定的参考作用。篇首详述的“凡举兵师,以将为命。命在通达,不守一术;因能授职,各取所长;随时变化,以为纪纲”的选拔司令部人才的重要性和条件,至今对我亦有明显的指导价值。《六韬》被列为宋神宗时颁布的《武经七书》之一。

录曲余谈

录曲余谈

一卷。王国维撰。本书为戏曲杂考札记一类,对古代戏曲中的角色名目、杂剧传奇的本事、曲家、曲目、南曲源始等多有考证。采取分条列项的说明方式,眉目十分清楚。其中有些材料被作者纳入所著《戏曲考》、《宋元戏曲史》等著作中。由于作者写作此书时,许多关于戏曲的刊本、抄本尚未传世,故所考亦有疏失。此书写于宣统元年(1909),初刊于上海《国粹学报》第六年第五号至第七号,后收入1927年《王忠悫公遗书》第四集及1936年《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中。1957年中国戏剧出版社编辑出版的《王国维戏曲戏文集》亦收入。

资治通鉴全译

资治通鉴全译

北宋司马光撰。二百九十四卷,又考异、目录各三十卷。光有意编撰编年体通史,初成战国、秦时八卷,因“私家力薄,无由可成”,乃上进于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奉命设书局继续编撰,至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完成,历时十九年。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故名。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威烈王命韩赵魏为诸侯,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取材广博,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三百二十二种。帮助编撰者有刘攽、刘恕、范祖禹等,各就所长,分段负责。先排比材料为“丛目”,再编成“长编”,然后由光总其成,删订成定稿。全书篇幅甚巨,虽资众手,而体例和行文,如出一人。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叙事或先提其纲,后详原委;或先溯由来,再述本事;或书一事而连类及他事;或因叙事而兼及时人言行。该书熔铸群书,加以精炼,贯串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史事,且有“考异”以明取材不同之故,有“目录”以备查阅之用,实为当时史学界空前杰作。其编撰时所据的参考书,和《考异》中所引的书,今已多亡失,故本书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避戎夜话

避戎夜话

杂史。南宋石茂良撰。1卷。是编载靖康元年(1126)十一月金人陷汴京事。此书逐日记载开封被围直至最后陷落的经过,其中主要写都统制姚友仲守御东南两壁的详细情况,据朱胜非《秀水闲居录》说,作者在围城期间一直住在姚友仲家,而本书中也提到作者跟随在姚的左右,后来姚在城破时被乱兵所杀,还是石茂良为他收的尸。书中记守城经过最为详尽,谓金军攻城之具有火梯、云梯、编桥、鹅车、洞子、撞竿、兜竿之类,又记宋军分别用什么办法来对付这些攻城器具。后来徐梦莘撰《三朝北盟会编》时,大量采录此书的材料。书中还对靖康之变的教训进行了总结,对宰相唐恪等人的一味主和进行了揭露,说靖康元年春金军第一次围城撤退后,朝廷不务边防守备,却尽料理些不急之务,如恢复春秋科考试、太学生免解、改舒王从祀之类,当时有民谣说:“不管肃王,却管舒王,不管燕山,却管聂山,不管山东,却管陈东,不管东京,却管蔡京,不管河北界,却管秀才解。”确实切中了时病。在宋人记载靖康事变的各种著作中,《避戎夜话》堪称第一手材料,值得研究者重视。今本已非完帙,通行者有《说库》、《广四十家小说》等本。此书有《中国内乱外祸历史丛书》本,1982年上海书店改题为《中国历史研究资料丛书》,重新影印出版。

钵兰那赊嚩哩大陀罗尼经

钵兰那赊嚩哩大陀罗尼经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除恶魔鬼神,及消除灾害疾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