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琳

- 姓名:贝琳
- 别名:字宗器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上元(今江苏南京)
- 出生日期:1429
- 逝世日期:1482
- 民族族群:
贝琳(1429~1482),中国明代天文学家。字宗器,号竹溪拙叟。祖籍浙江定海,后迁居上元(今江苏南京)。据史书记载,贝琳幼习儒学,兼通天官之学。明正统(公元1436~1449年)﹑景泰(公元1450~1456年)年间服务于军队,通天象、占候,被推荐入钦天监工作。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因灾异疏,陈述“弥变图治”六件事,被提升为钦天监监副。成化八年,改授南京钦天监监副。成化六年至十三年(公元1470~1482年)编写《七政推步》,公元1482年去世。
贝琳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禅的思想
本书系统梳理了禅的思想体系和行为原理,既有原汁原味的禅的思想精髓,又有对生活体验的意见和建议,可作为了解东方禅学思想的入门之书。 本书按照知、行、问答的顺序编撰而成,分为禅思想、禅行为、禅问答三部分。通过解说达摩遗作、禅宗史书和古代韵文著作中的禅意,揭示出“二入四行观”“安心法门 ”“信心铭”等禅学思想的内涵及“无功用”“超个我”等禅学行为原理,进一步引导读者从知行合一的角度理解“禅是什么”。 铃木先生在本书中对一些参禅趣事的描绘细腻生动,增添了书稿的新鲜感,无形中也发挥了抚慰人心、启迪智慧的作用。
傅与砺诗文集
元代诗文别集。文集11卷,诗集8卷。傅若金撰。傅若金初字汝砺,由揭傒斯改为字与砺。《四库全书》曾据江苏巡抚采进本编入别集类。文集为傅若川编,卷首有洪武十七年(1384)梁寅序。卷1为赋、诏、策、制、表,卷2—3为记,卷4—5为序,卷6为说、解,卷7为题跋,卷8为赞、颂、铭、戒,卷9—10为行状,卷11为志、传、文。卷末附录有关诗文20余篇。诗集为宋应祥点校、傅若川编次。傅与砺生前将所写的诗编为《初稿》、《南征稿》、《使还新稿》、《牛铎音》诸集,傅若川又统编为《清江集》。后人将诗文合刊时,又改名为《傅与砺诗集》,以与文集相匹配。卷首有天历二年(1329)范梈序(为《牛铎音》作),元统三年(1335)揭傒斯序,至正元年(1341)虞集序(为《使还新稿》作),至正十八年(1358)胡行简序(为《清江集》作)。卷1为杂著(赋、引、辞、四言诗等),卷2为五言古诗,卷3为七言古诗,卷4为五言律诗,卷5-6为七言律诗,卷7为五言长律,卷8为五言、六言、七言绝句。卷末有明洪武十六年(1383)傅若川跋语。傅若金曾学诗于范梈,诗风力追范作,以至时人有读他的诗“如复见德机(范梈)”之语(揭傒斯序)。《傅与砺文集》11卷与《傅与砺诗集》8卷都有明洪武年间建溪精舍刻本传世。
石室秘录
综合类著作。清陈士铎撰。六卷。士铎有《辨证录》已著录。假托岐伯口授,张机、华佗等发明,雷公增补。卷首有三序,亦题岐伯、张仲景及吕道人撰,殊为诡诞。实为傅山遗著,经士铎补充整理而成。初刊于康熙二十六年 (1687)。卷一至卷五,不分病证、脉象,统述正医、反医、内治、外治、急治、缓治、正治、反治等百二十八法,各附列方剂。所论不同凡响,见解独特,尤多新意。如言治则,除内治外治、劳治逸治外,又有因人而治的男女治法、老少治法、产前产后治法、贫富治法。因时而治的春夏秋冬治法,因地而治的东南西北治法,因病而治的寒治、热治、正治、反治法等。论述方剂亦精,如分析补中益气汤“妙在用柴胡、升麻二味”,“去参、芪则柴、麻无力”,颇合临床实际。余如论精神疗法,析乌梅止虫痛和饥时服去虫药之理等,皆有参考价值。卷五后半部论及阴阳五行、经络气血、脏腑、诊断及儿科论治等,简捷明了。卷六为伤寒、杂病类证治。并载若干验方。提出治痿症不独取阳明,更重补肾等观点,颇有发明。内容较繁,间有重复。夹有鬼神、报应等不经之语,应去粗取精。有康熙二十六年(1687)本澄堂刊本,康熙二十八年(1689)明德堂刊本,雍正八年(1730)广陵萱永堂镌本,一九五五年锦章书局石印本等数十种刊本。
龙虎元旨
龙虎元旨,原不题撰人。据篇末跋文称:东岳董师元于贞元五年(789)受丹法于罗浮山隐士青霞子,开成五年(840)传授成君。可知此篇当出于晚唐。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本篇包括论文及七言歌诀七首,论述外丹药物及法度火候等要旨。书中称龙虎即铅汞二物,为还丹主要药材,另需以曾青为气,雄黄为史。汞、砂、铅、金分别取震、离、兑、坎四卦,尽归中宫戊己土而产黄芽,乃名还丹。炼丹须依阴阳消息,五行生守克之理,合天地之大道。汞铅二药得天地之元气,水火销铄,石沉金浮,君臣相返,然后阴阳相须,君臣相得。又须应六十四卦以分药物铢两,依十二月阴阳消长而定煅炼火候。还丹炼成,服之可历千年而不死。书中多引魏伯阳、狐刚子、青霞子等人丹诀。
凤凰池
清代白话才子佳人小说。全称《新编凤凰池续四才子书》,十六回。题“烟霞散人编”,作者姓名与生平不详,除本书外,还写有《幻中真》。 日本亨保十三年《舶载书目》著录,当创作于雍正十年(1732)前。北大所藏刊本版式与耕书屋刊本同,均不分卷,而多“华茵主人序”,鼎翰楼刊本分四卷。书叙明代河南洛阳才子云剑,乃兵部侍郎子。父母早亡,才学出众。因被诬通盗,避祸苏州,被致仕总兵文斌延请至家,因与文斌女若霞相爱。文斌被兵部尚书诬谄,诛其族。若霞改男装,化名云湘夫投章太仆为幕宾。章见湘夫文采出众,以独生女湘兰妻之。婚后知原委,结为姊妹。云剑辞文斌家后,结识江西吉安府才子水湄,两人赴考,文剑中状元,水湄中传胪。若霞得云剑、水湄消息甚喜,以章太仆婿之便会水湄,为湘兰作伐,水湄欣然应允。后又经各种磨难,云、水二生与若霞、湘兰终成眷属。
蜀记
甲申六月,四川闻京师之变,威宗烈皇帝殉难后,中原无主。是时,流寇张献忠号八大王。先是,榖城就抚复叛,破襄阳,杀襄王。督师阁部杨嗣昌,自以剿抚无功,致贼猖獗,遂仰药死。献忠焚劫楚地,大肆杀戮。闻闯贼李自成陷京师,献忠遂欲称雄并立,乃由夔巫逆流而上,水陆并犯,于甲申六月攻蜀之重庆,不数日,城陷。蜀抚陈士奇率师御贼,不克,被执;囚见献忠,骂不绝口,贼断其手足,剜目割舌,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