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德

- 姓名:甘德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战国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甘德,战国时天文学家。生卒年月不详,著有《天文星占》八卷,今已佚失。据《史记·天官书》记载,甘德为齐国人,称“甘公”。《集解》曰:“甘公名德也,本是鲁国人”。《晋书·天文志》称甘德为齐国史官,掌著天文。《汉书·艺文志》记载甘德还著有《长柳占梦》二十卷,今亦佚。另有一称甘德为楚国人。后人将甘德所著《天文星占》一书,与当时魏国天文学家石申所著《天文》一书,合起来称《甘石星经》。但传世的《甘石星经》,已非他和石申的原著。《甘石星经》一书中,记载了甘德与石申精确测定了121颗恒星的黄经度数和距北极的度数,即当时已记录了121颗恒星的精确位置。据推算,这个时间大约在公元前350—前360年。这是世界上最古的恒星表。相传他测定的恒星,总数多达510个。此外,《甘石星经》一书中还记录了木、火、土、金、水五大行星的运行情况,发现了它们出没的规律。
甘德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茅盾散文集
散文随笔集。《茅盾散文集》毕竟是作者正式出版的第一本散文集,它是散文和杂文的结集。作者说,这些文章是被“逼”着写的,收集起来出版,也是因为书店要稿子,“拿这些来充数”的。但不可否认,这是一本好书,在30年代产生过影响,也奠定了茅盾作为散文家的地位。郁达夫曾说: 茅盾的“观察的周到,分析的清楚,是现代散文中最有实用的一种写法,然而抒情炼句,妙语谈玄,不是他的所长。”到30年代,茅盾真正地按郁达夫的说法,“利用他之所长而遗弃他之所短”,写作了不少速写和随笔,成就了作为散文家的茅盾。待到1935年12月,茅盾编了散文的自选集《速写与随笔》,由开明书店出版,被列为“开明文学新刊”之一种,可见其成绩之斐然了。
唐摭言
简称《摭言》。笔记。唐末五代王定保(870—940)撰。十五卷。定保,南昌人。光化进士,后仕南汉,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本书为记载唐代科举制度掌故专著,十五卷,分一百○三个子目,近十万余字。每条有论赞,所述典故,有选举志所未备者。大部分篇幅记载唐代科举制度及有关活动、遗闻轶事,所记颇为详备,为史志及他书所不及。唐代诗人零章断句为别集失载者,亦多赖以保存。宋计有功《唐诗纪事》从中多有取材。
愤怒的乡村
长篇小说。王鲁彦著。写于1936年。同年6月曾以《野火》为题,连载于巴金和靳以主编的《文学季刊》。1948年10月上海中兴出版社初版时改名为《愤怒的乡村》。它是一部以旧中国农民的苦难生活和反抗斗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作者以现实主义的手法,运用细腻的心理描写和强烈的感情抒发相结合的艺术手段,通过生动感人的斗争场面和富有立体感与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了一系列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富有反抗精神的青年农民代表华生;被封建统治压弯了脊梁,认为人生“是命运注定了,没办法的”“弥陀佛”葛生哥;阴险狡猾、善于玩弄权术、具有两面派嘴脸的反动乡长傅青山等等。作品“在当时的《文季》杂志发表后,得到了文艺界的好评,认为这是鲁彦创作过程中的一个跃进。”(覃英《愤怒的乡村》后记)小说摒弃了作者过去作品中反抗人物单枪匹马的斗争方式和压死不动手、屈死不呼冤的性格描写,表现了被压迫者群体的觉醒和斗争,表现了忍让者最终的醒悟和呐喊。作品的影响和现实意义,正如周立波在《“鲁彦选集”序》中所言,使“年青的读者可以了解过去的中国是什么样子,我们是从什么样的状态里,走向幸福的今天的。”
删补文苑楂橘
《文苑楂橘》文言短篇小说集。明无名氏编。国内已不见传本,惟日本宫内省并成篑堂分别有藏本二种,均作《删补文苑楂橘》,二卷,可知非足本。卷首无序,孙楷第认为系高丽抄本,活字排印(见《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所收以唐人传奇为主,兼收明人作品,共十九篇,计卷一《虬髯客》、《红线》、《昆仑奴》、《古押衙》、《韦十一娘》、《义倡汧国夫人》、《负情侬》、《崔莺莺》、《赵飞燕》;卷二《裴谌》、《韦鲍生》、《崔玄微》、《韦丹》、《灵应》、《柳毅》、《薛伟》、《淳于棼》、《张直方》、《东郭先生》。选材精当。其中《负情侬》一篇出自宋懋澄《九龠集》,为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故事所本。《韦十一娘》一篇,为凌濛初《拍案惊奇》卷四《程元玉店肆代偿钱,十一娘云冈纵谭侠》故事所本。
御制喇嘛说
乾隆帝论述喇嘛教宗旨及清廷对该教所持政策的文章。乾隆五十七年(1792)撰。《卫藏通志》卷首有载该文首释“喇嘛”一词含义及清廷沿元、明旧制加封其宗教领袖为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号。继述兴黄教以安蒙古、西藏,为有清一代之宗教政策,并言及呼图克图转世出于一族,为希求世袭爵禄酿成弊端,为除此弊,特立金瓶掣签制以期“辑藏安边”。此文明确宣布清廷对喇嘛教的基本政策,于是后该教在蒙、藏地区的活动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雪峰义存禅师语录
凡二卷。唐代僧雪峰义存(822~908)撰,明代林弘衍编,崇祯十二年(1639)刊行。又作雪峰禅师语录、真觉禅师语录、雪峰真觉禅师语录。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九册。编录上堂示众语、机缘问答、偈颂、规则、遗诫等,卷末附录雪峰真觉大师年谱、雪峰崇圣禅寺碑记文、雪峰禅寺二十四景诗,以及孙觉、方山慧真诸人之序、跋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