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忍

弘忍
  • 姓名:弘忍
  • 别名:
  • 性别: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浔阳(江西九江)人
  • 出生日期:602
  • 逝世日期:675
  • 民族族群:

弘忍(602~675)唐代僧,为我国禅宗第五祖。浔阳(江西九江)人,或谓蕲州(湖北蕲春)黄梅人,俗姓周。七岁,从四祖道信出家于蕲州黄梅双峰山东山寺,穷研顿渐之旨,遂得其心传。唐永徽二年(651)五十一岁,道信入寂,乃继承师席,世称‘五祖黄梅’,或仅称‘黄梅’。咸亨二年(671),传法于六祖慧能。我国禅宗自初祖菩提达摩至唐代弘忍之传承,为后世禅宗各派所承认。弘忍继此传承,发扬禅风,形成‘东山法门’,禅宗传教自楞伽经改为金刚般若经即自其始。弘忍之思想以悟彻心性之本源为旨,守心为参学之要。门下甚众,其中以神秀及慧能二师分别形成北宗禅与南宗禅两系统;至后世,分衍出更多宗派。于高宗上元二年示寂(即于传法后四年),世寿七十四。代宗敕谥‘大满禅师’。相传著有五祖弘忍大师最上乘论一卷,或以为伪作。


其禅法要点有二: (一)“诸佛只是以心传心,达者即可,更无别法”(《宗镜 录》卷九十七)。(二)奉“一行三昧”。“一行”指“法界”一 相,“三昧”是禅定之意,即以法界一相作为禅定的境 界。这是其师道信根据《文殊般若经》提出的,认为“入 一行三昧者,尽知恒沙诸佛法界无差别相”,由此而知 “离心别无有佛。若知此理,即是安心”。据说,弘忍的禅 学功夫达到了“缄口于是非之场,融心于色空之境”的 程度。门徒很多,见于记载的约有二十五人,其中的玄 颐、老安、神秀、智诜、惠能等皆一代宗师,他们各化一 方,使“东山法门”遍传于全国。著作不见记载,有一些 言论散存于《楞伽师资记》、《宗镜录》等书中。弘忍时期 是达摩所创立的中国禅学过渡变革的时期,他死后形 成了“南能北秀”两大势力,后来惠能所代表的“南宗” 代替了神秀的“北宗”遂成为中国禅宗的正宗。

弘忍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小说灯笼

小说灯笼

本书收录了太宰治的十六篇短篇小说,这些作品一反太宰治充满颓废、内疚与自我否定的刻板印象,呈现出宛如灯笼般的明亮与温暖。本书共分为四辑:辑一「喧哗」:生活安乐时,作绝望之诗;失意受挫时,写生之欢愉。辑二「幻灭」:我不太喜欢听别人的恋爱故事,因为恋爱故事里,一定有所粉饰。辑三「独白」:其他生物绝对不会有“秘密”,那是只有人类才可能拥有的东西。辑四「人间」:我的善良是,毫不斟酌地让对方看到我的全貌。在太宰治的故事里,没有坏人,只有软弱的人。但软弱并非罪恶,因为软弱更能体会点点温情。太宰治总在内心痛苦、身感疲惫时,反而拼命制造愉快的气氛。太宰治本人,即是哀伤的喜剧。众人以为他极度自私,事实上,他总顾虑着他人的感受。或许他认为只要带给周遭温柔,自己也能温暖起来吧。

易学四同

易学四同

八卷,明季本著。朱熹《易本义》首列九图,谓:“有天地自然之《易》,有伏羲之《易》,有文王之《易》,有孔子之《易》。四者不同。”季本极反对朱熹此说,故反其义以《四同》为名。主旨以发明杨简之《易》为主,以心学为宗。又据欧阳修说,以《系辞》为经师所传,非孔子所作,故多割裂经文,从吴澄所定之本。将《系辞上》“《易》其至矣乎”句,删“子曰”二字,分属“易简之善配至德”以下;于“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至“拟议以成其变化”九十五字,谓前五十六字为重出,后三十六字当移于第十二章;“鹤鸣在阴”七节与其古本十二章“《易》曰自天佑之”五十一字,与《系辞下》古本第五章合。乾、坤《文言》为一卷,附《系辞》之后。《系辞下》“夫乾确然示人易矣”三节,分为二章;“天地之大德曰生”一节合第十章“将叛者其辞慙”为第三章。此书后附《别录》四卷,其中《图文馀辨》分内、外两篇,内篇辨朱熹九图之误等,外篇杂论术数之数,如《皇极经世》、《易林》、《京房易传》、《火珠林》、《太玄》、《潜虚》、《洪范》九九数、《参同契》皆一一辨之。又有《蓍法别传》二卷,其序称:“发明蓍法本旨者,定为占辨、占例、占戒、占断,合卜筮论为内篇;若象占取应于《易》词之中,物类增分于《易》象之外,及以己意断占有验而非出《易》理之自然者为外篇。”朱彝尊《经义考》载两书各为一卷,疑误二为一。又载《古易辨》一卷,此本无之,可能已脱佚。今存《四库全书》。

邕州小集

邕州小集

一卷。宋陶弼撰。陶弼字商翁,永州(今湖南零陵)人。庆历中,随杨畋讨湖南猺,因功授阳朔县主簿,历官知邕州。四迁为东上阁门使、康州团练使。陶弼善作诗墓志铭谓其:“聚晚学弟子讲授六经,平生不治细故,独以文章自喜,尤号为能诗。”《湖广通志》称:“弼诗尤善言风土,蜡茶诗至五十韵。”其著作有诗文集十八卷,今仅存《邕州小集》一卷,内有诗七十三首,都是陶弼在湖南时所作,故以邕州为其名。《邕州小集》一卷有《四库全书》本,晨风阁丛书本。另有《陶邕州小集》一卷见《宋人小集四十二种》,式训堂丛书本。

论三国人物

论三国人物

三国时代是一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时代,也是一个我们所熟知的时代。然而,我们对这一时期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了解,往往来自《三国演义》,因此与历史上的实际情况相距甚远。因此,我们有必要根据现存史料,还历史以本来面目。《论三国人物》的作者方诗铭先生力图通过详密的史料辨证,去掉这些历史人物形象上的迷雾,为读者呈现一幅真实的三国英雄群像,这是非常难得的。

入中论颂讲记

入中论颂讲记

演培法师著,福建莆田广化寺出版。《入中论颂》是依华严的十地行果与般若的毕竟空理而组织成的,在菩萨的大行中,显示诸法的真理,从诸法的真理中,以明菩萨的大行,真可说是做到了实践与理性的统一。 演培法师用白话文综合讲解《入中论颂》的要义为使修学者能契合于经义,修习无我的正观从而达到生死的解脱。 本书依华严的十地行果与般若的毕竟空理而成,乃中观论著。

香岩洗心水禅师语录

香岩洗心水禅师语录

清照水说,实云、海清等编,赵运熙序(印章误摄在后,今移前),王吉相序,文止跋、有行实。南岳下第三十七世,嗣象林真。依驹本印。二卷。卷首收序;卷一收上堂、拈古、颂古、偈;卷二收杂咏、赞、佛事、书问、行实、附创修瑞岩洞碑记、附初晤洗心禅师访记;卷末附后跋。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九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