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忍

弘忍
  • 姓名:弘忍
  • 别名:
  • 性别: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浔阳(江西九江)人
  • 出生日期:602
  • 逝世日期:675
  • 民族族群:

弘忍(602~675)唐代僧,为我国禅宗第五祖。浔阳(江西九江)人,或谓蕲州(湖北蕲春)黄梅人,俗姓周。七岁,从四祖道信出家于蕲州黄梅双峰山东山寺,穷研顿渐之旨,遂得其心传。唐永徽二年(651)五十一岁,道信入寂,乃继承师席,世称‘五祖黄梅’,或仅称‘黄梅’。咸亨二年(671),传法于六祖慧能。我国禅宗自初祖菩提达摩至唐代弘忍之传承,为后世禅宗各派所承认。弘忍继此传承,发扬禅风,形成‘东山法门’,禅宗传教自楞伽经改为金刚般若经即自其始。弘忍之思想以悟彻心性之本源为旨,守心为参学之要。门下甚众,其中以神秀及慧能二师分别形成北宗禅与南宗禅两系统;至后世,分衍出更多宗派。于高宗上元二年示寂(即于传法后四年),世寿七十四。代宗敕谥‘大满禅师’。相传著有五祖弘忍大师最上乘论一卷,或以为伪作。


其禅法要点有二: (一)“诸佛只是以心传心,达者即可,更无别法”(《宗镜 录》卷九十七)。(二)奉“一行三昧”。“一行”指“法界”一 相,“三昧”是禅定之意,即以法界一相作为禅定的境 界。这是其师道信根据《文殊般若经》提出的,认为“入 一行三昧者,尽知恒沙诸佛法界无差别相”,由此而知 “离心别无有佛。若知此理,即是安心”。据说,弘忍的禅 学功夫达到了“缄口于是非之场,融心于色空之境”的 程度。门徒很多,见于记载的约有二十五人,其中的玄 颐、老安、神秀、智诜、惠能等皆一代宗师,他们各化一 方,使“东山法门”遍传于全国。著作不见记载,有一些 言论散存于《楞伽师资记》、《宗镜录》等书中。弘忍时期 是达摩所创立的中国禅学过渡变革的时期,他死后形 成了“南能北秀”两大势力,后来惠能所代表的“南宗” 代替了神秀的“北宗”遂成为中国禅宗的正宗。

弘忍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檀园集

檀园集

明代诗文别集。李流芳(字长蘅)著。为李流芳自编。有崇祯年间刻本,凡12卷。前有崇祯二年(1629)谢三宾序。序略云:“予为嘉靖之三年,始谋刻四家文集。于时长蘅已病卧檀园,予躬致药饵,登床握手。长蘅好强起,尽出所著作,手自芟纂,得诗六卷,序记杂文四卷,画册题跋二卷,合十二卷,题曰《檀园集》,授其侄宜之以应予之请,遂刻自《檀园集》始。明年正月长蘅没,予哭其家,为经纪其丧。已而刻成,因为之序。”《四库全书》即以此刻本著录。钱谦益《列朝诗集》评其人说:“长蘅性好佳山水,中岁于西湖尤数。诗酒笔墨,淋漓挥洒。山僧榜人,相与款曲软语,间持绢素请乞,忻然应之。”“书法规抚东坡,画出入元人,尤好吴仲圭。其于诗,信笔输写,天真烂然。其持择在斜川、香山之间。”“晚尤逊志古人,草书杜、白、刘、苏诸家诗,至数十巨册,故于诗律益细。”沈德潜《明诗别裁集》评其诗说:“嘉定四君子中,以檀园为上,虽渐染习气,而风骨自高,不能掩其真性灵也。”其文亦清新飘逸,风格雅淡。

乡言解颐

乡言解颐

5卷,旧本不题撰人,自序末署“瓮斋老人”,据周作人考证,此书作者为李光庭,号朴园,宝坻人,其生平不详。此书自序作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时作者年已77,知其生于乾隆年间。本书共分为天、地、人、物4部,举凡天文、地理、人情、物态,均证以乡言俗语,每多涉笔成趣。如第2卷“山”条,引俗语谓敬仰之人曰金山,倚仗之人曰靠山,作者居间者曰保山,事已作成者曰好山。第3卷“婚姻”条,记与婚姻有关的俗语说;“乡人谓纳采曰下定,又曰下茶;谓纳吉曰通信,又曰送吉期;谓亲迎则曰大娶;谓入赘曰倒踏门;谓无子招婿者曰养老女婿;谓以女与人为继妻者曰填房;谓娶再醮之妇曰后婚;谓娶妾曰置偏房,又曰搭偏厦;谓男子有外交者曰走花道儿;谓妇人之不贞者曰半掩门”。这些民间俗语有许多今天仍然存在于口语中。本书还以很大的篇幅记述了作者故乡一带的百工技艺、商贾市肆、民俗民风及轶事琐闻等等,如第4卷“造室十事”条,列举了当地建房通用的打夯、测平、煮灰、码磉、上梁、垒墙、盛泥、飞瓦、安门、打炕共10道工序;“消寒十二事”条,一一记述暖砚、冰床、手炉、脚婆、菜窖、饭囷、支锅瓦、煤球、选炭、火锅、风斗、神仙炉等冬日必用物品,为研究当时的民俗及社会生活提供了有用的材料。

家学树坊

家学树坊

《家学树坊》,光绪二十四年(一八九八)廖平命其子廖师政初编,作爲提要刊于《井研县志》,光绪二十八年(一九〇二)由廖师慎补成。此书宗旨有三:一辨明外间以素王改制爲有流弊之説;二斥标举宋儒及帖括;三复兴言语科以救时病。此书主要爲回应外界对廖平学术批评而作,实际上是廖平学术思想前三变之提要。《光绪井研志》卷十四《艺文四·子部一》著録《家学树坊》二卷,今本实只有一卷。包括《知圣编及孔子作六艺考》、《知圣编读法》、《家学纪闻》县志提要、《诸子凡例》提要、《诸子四出科论》提要、《古今学考》提要、《五等封国説》、《三服五服九服九畿考》等,并附《致箌室主人书》。民国三年(一九一四)成都存古书局印入《六译馆丛书》,民国六年(一九一七)《国学荟编》第七、八期连载。今据民国三年成都存古书局印本整理。

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

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

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一卷,唐三昧苏嚩罗译,日本佚名题记,慈忍题记,快道题记,略云千光眼秘密法。

血盆经

血盆经

全一卷。全称大藏正教血盆经。收于卍续藏第八十七册。本经叙述目连尊者至羽州追阳县时,见许多女子在血盆池地狱中受苦。目连问狱卒原委,狱卒即道彼等受苦系由于女子月经、生产时所流污血污秽了地神;加之用水洗其不洁之衣,人们不知情,复用此水供养诸圣。女子有上述罪业,故死后堕血盆池地狱受苦。目连复问如何为彼等解脱此苦,狱卒答以孝顺、敬重三宝,及持血盆斋三年,后再行血盆法会,请僧诵血盆经,血盆池地狱中之罪人即可超生佛地。 本经未见记载于诸经录中,而被疑为伪经。然因具有上述之功德,故日本禅宗亦持诵之,尤以曹洞宗,于授戒会时,常将本经授予妇人。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全一卷。略称阿难问事佛经、阿难问事经。后汉安世高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内容叙述信佛者若能就教明师、持戒精进、朝夕恭敬等,则诸事和谐,谓之吉;反之则诸事不谐,谓之凶。本经之高丽本与宋、元、明等三本之内容一致,惟文句有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