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辨

清辨
  • 姓名:清辨
  • 别名:
  • 性别:
  • 国籍:印度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约490
  • 逝世日期:570
  • 民族族群:

清辨(约490~570),梵名Bha^vaviveka ,或Bhavya。音译婆毗吠伽、婆毗薛迦。又作清辩、明辩、分别明。为六世纪南印度大乘佛教中观学派之论师。或以师为南方末利耶那国(梵Malyara )之王族,或为摩伽陀国种姓大士。曾至中印度,师事僧护(梵Sam!gharaks!ita ),勤习大乘经典与龙树(梵Na^ga^rjuna )之教说。后返南印度,宣扬空义,与磨羯陀国护法(梵Dharmapa^la )之瑜伽宗展开‘空有之诤’。护法承继无著、世亲,说尽空之有;清辨祖述龙树,主张尽有之空,彼此相破相成。或传说师返南印度,主持五十余所伽蓝,宣说教法,造中论释,破斥同为中观学派的佛护(梵Buddhapa^lita )之说,如师所著之般若灯论释,即可见与佛护之意见相左。晚年隐于驮那羯磔迦国南方山中,口诵真言示寂。主要著作为大乘掌珍论二卷、般若灯论释十五卷及传入西藏之中观心论颂等。印度佛教中期大乘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中观派的实际创始人之一。又名婆毗呔伽。生平不译。藏传资料谓其出身于南印度摩卢那罗之最胜王族,并在该国出家,从僧护学习龙树中观学说,曾为南方五十伽蓝之主。汉传资料则谓其上承青目。他对佛教内部大小乘及佛教以外各派,凡是与他说法不同的,一律采取批判的态度。据传他曾欲与护法辩论,护法避而不见。又传说他晚年在驮那羯磷迦国南山念陀罗尼而逝。


清辨承认心外有境,认为外境由极微积集而成,反对瑜伽行派的唯识无境说。他主张俗有真空,认为瑜伽行派所执的三性,从世俗谛可许为有,但从胜义谛则应为空,并与瑜伽行派展开辩论。后世称这一场辩论为“空有之争”。在方法论上,清辨主张液化 是破是立,都应该自己立量,即用因明格式建立适当的比量以积极地表述空,反对中观派另一学者佛护只破不立的归谬论证法,故后世把清辨倡导的这一派称作“自立量派”或“自续派”。清辨著作甚多。为当时注解《中论》的八大家之一。流传下来的主要著作有《中观根本般若灯释》(又名《般若灯论》)、《中观心论》、《大乘掌珍论》、《异部宗精释》等。

清辨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世说新语笺疏

世说新语笺疏

余嘉锡撰。周祖谟、余淑宜整理。中华书局1983年初版。本书经始于1937年,记于三种刻本字里行间,自谓“一生所著甚多,于此最为劳瘁”。整理者屡经抄录,方成清本。采用清王先谦重雕“纷欣阁”本,以宋代董棻刻本(日本影印本)、明代袁重雕本等对校。笺疏列于原文每条之后。内容极为广泛,主要注重考案史实。对原作及南朝梁刘孝标《注》涉及的人物事迹,一一寻检史籍,考核异同;原书不备者,略为增补,以广异闻;事乖情理者,则加评论,以明是非。于《晋书》亦多有驳正。书末附《常见人名异称表》、《人名索引》、《引书索引》。

性命古训辨证

性命古训辨证

傅斯年著,1947年商务印书馆版,分上下2卷,共22章。辨证了周代金文中生、令、命三字之统计及字义;《周诰》中性字、命字;《诗经》、《论语》、《左传》、《国语》中之性字、命字;告子、孟子、荀子,《吕氏春秋》言性之本原及区别;生字与性、令、命诸字之语言学关系;阐释了周初人之帝、天、天命无常之义;诸子天人论道源;自类别的人性观至普遍的人性观;《墨子》非命论;汉代性之二元说,理学之地位。本书是为辨证阮元《性命古训》而作,对研究中国伦理学史有一定参考价值。

经络考

经络考

经络类著作。明张三锡撰。一卷。三锡字叔承,号嗣泉,江苏南京人。世医出身。曾编辑《医学六要》十九卷,此即其中之一。成书于万历三十七年(1609)。作者重视经络学说,认为学医必须明经络。遂集《素问》、《灵枢》、《难经》及滑寿《十四经发挥》等书之论提要钩玄而成。首为仰、伏人尺寸图,总论经脉。次叙十四经脉之走行,并分别详叙本经图、生理位置、病理变化、诸穴歌、分寸歌、循行图等。次论营卫,正、伏人脏图,精、气、津液、血脉、五伤等,并分叙五官、四肢、筋、骨、肉、皮等人体各器官。末为经脉所合与所传。所论多宗《十四经发挥》,故名。文中言考者不多,引文亦不注明出处。但条理尚清,释文简明易懂,可供学习经络学说参考书。有明崇祯十二年(1639) 《医学六要》刻本。另有十七年其孙张维翰等补刻本。

沈从文甲集

沈从文甲集

短篇小说集。沈从文著。上海神州国光社1930年6月初版。收1929年和1930年所写短篇小说7篇。其中《我的教育》通过一个士兵的见闻,描写旧军队强逼筹饷、残杀农民、毒打逃兵,以及刽子手拿着带血的杀人刀到肉案上随意割肉等情形;《第四》描写一牧师以宽厚的态度征服已另有所爱的妻子及其情人的故事;《牛》描写农民和牛的亲密关系。另外4篇是《冬的空间》、《夜》、《自杀的故事》和《会明》。

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

《少年丛书》之一,《少年丛书》最早于1908年冬天由张元济主持的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出版,又名《中外伟人的传略》。《少年丛书》共28册,分别讲述了28位中外名人的人生故事。《克林威尔》林白水著。 彼得一世 : 俄国著名沙皇,即“彼得大帝”。1682年即位,1689年平定辅臣索菲亚的叛乱后亲政。1697年曾化装到英、荷考察,回国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重要的有:军备上,仿照西欧建立并扩大海军,实行按农户征兵制,还派人到西欧学习技术,改进装备;政治上,改革行政机构,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购买整村农奴,还改进税制;文化教育上,推行学校教育,强迫贵族子弟入学;生活习惯上西欧化,等等。经过改革,俄国强盛起来,为进一步扩张创造了条件。他北征瑞典,兴建了新都——彼得堡,夺得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打败波斯,夺取了里海沿岸。虽两次和土耳其交战,但未能占领黑海出海口。经过一系列扩张,俄罗斯帝国初步形成。彼得一世于1721年称为“大帝”。

杜工部年谱

杜工部年谱

一卷。宋赵子栎(?~1137)撰。赵子栎字梦授,天水(今属甘肃)人。宋太祖赵匡胤六世孙。元琇六年(1091)进士,绍兴中官至宝文阁直学士。《杜工部年谱》又作《杜工部草堂诗年谱》,是为唐代大诗人杜甫所编的年谱。宋人为杜甫编纂年谱甚多,先后有吕大防、蔡兴宗、鲁訔、计敏夫、黄鹤、 吕若、鲍彪、梁权道、吴仁杰、徐宅等人著作问世。是谱考杜甫生于开元元年癸丑 (713),卒于大历六年辛亥之冬(771),而古今多数学者已考订杜甫生于睿宗先天元年(712),卒于大历五年(770)。本书现存最早的版本有南宋刊本 (现存北京),以后有元刊本 (现存上海),《四库全书》本,1957年商务印书馆排印本 《杜工部集》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