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怀

余怀
  • 姓名:余怀
  • 别名:澹心,又字无怀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江宁(江苏南京)
  • 出生日期:1616
  • 逝世日期:1696
  • 民族族群:

余怀(1616~1696),清初诗人。字澹心,又字无怀,号曼翁。原籍莆田(今属福建),长于江宁(江苏南京)。其家中颇富有,一生未曾应试、入仕。明亡前征歌选曲,纵情于声色,明亡时一度避难逃至浙中,后返回江宁。晚年移居吴门(江苏苏州)。卒年不详,卒时年在80岁以上。他在明末已有诗名,与杜濬、白梦鼐合称“余杜白”。其诗中多写景咏物怀古之作,但内容、风格在明亡前后有所不同,前期诗多表现闲情逸趣,诗风轻俊流美;后期诗每寄寓兴亡之感,风格转为悲凉雅健。后期诗代表作为《咏怀古迹》七绝30首,历数南京名胜,抚今追昔,感慨深沉,王士禛评为“不减刘宾客”(《渔洋诗话》)。又《七歌》直接抒发亡国悲痛,以“呜呼七歌兮声啾啾,吞声忍恨归山丘”结束全诗,凄楚动人。陈田说他的诗“擅六朝之华藻,运唐贤之格调,吐属隽雅,角逐词场,不减子山哀艳,小杜风流”(《明诗纪事》)。他又喜填词,入清后的词作语多感伤,如“繁华往事空流水,最飘零、酒狂诗瘦。六朝花鸟,五湖烟月,几人消受?”(〔桂枝香〕《和王介甫》)亦能文,长于笔记小品,晚年著有《板桥杂记》3卷,记南京狎游琐事传闻,格调情趣虽不高,然娓娓道来,文字清新可观。著作多种,有《味外轩稿》、《江山集》、《甲申集》、《玉琴斋词》、《板桥杂记》及《茶史》、《砚林》等。

余怀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蒙求

蒙求

凡3卷,现存本2484字。书名取自《易·蒙卦》:“匪我童蒙,童蒙求我”之义。是一部以历史典故为主要内容的蒙学课本,唐代李翰所作,宋徐子光注。书名取《易·蒙卦》“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之义。全书4字一句,一句概括一个历史人物或传说人物的故事。上下两句成对偶,读起来琅琅上口,极有韵味,便于记忆。既能用以识字,又可学习典故知识,较以认字为主的蒙书前进了一步,在中国蒙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女青鬼律

女青鬼律

道教律文。撰者不详,一般认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天师传道的著作,属于盟威正一之道,当为古正一派之书。《赤松子章历》、《道要灵祗神鬼品经》等早期道书已引此书。原本八卷,《通志·艺文略》著录作十卷。今存六卷,收入《道藏》第十八册。书中宣称:自后天皇元年以来,天下有无数恶鬼伤害人民。太上不忍见之,乃于后天皇二年七月七日,“下此《鬼律》八卷,纪天下鬼神姓名、吉凶之术,以敕天师张道陵,使敕鬼神不得妄转东南西北”。书中记述了众鬼及鬼主姓名、居处及神通危害,并假托太上和张天师劝导信道男女行持戒律,守禁戒,含诵鬼名,如此则可避免冒犯诸鬼,趋吉避凶。还记述了符咒、呼名、章奏等治鬼、避鬼之法。

地理醒心录

地理醒心录

龙势住,看左右,一手不回终有咎,左龙右虎两边齐,儿孙兴旺多田土

叶嘉传

叶嘉传

传北宋苏轼作。南宋陈善《扪虱新话》推测可能为陈之规手笔。全文以拟人手法为建茶立传,形象全面地介绍茶叶的历史与效用。其以“叶嘉”具名,源于陆羽《茶经》“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先叙叶嘉生长在“上谷”,举家于“武夷”,繁衍于“郝源”(壑源)。后写叶嘉兴衰际遇:传入宫廷,得到天子赏识,遂命地方进奉。天子见其“容貌如铁,姿质刚劲”,命人烹之,饮之觉其“风味恬淡,清白可爱”,赞其“真清白之士也,其气飘然若浮云矣”,敕封为“钜合侯”,用于朝廷宴饮。天子一日三啜,也曾不堪其“苦”,一度想弃而不用,但在“思困”之时,又再思之如渴。后因国家战事频繁,财政见绌,遂行榷茶之法,一年即国库“半赡”。从此榷茶之法,遂为历代袭用。结尾的“赞语”与开头相呼应:“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夥,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全文言辞委婉,情节曲折,风趣幽默,起伏跌宕。对叶嘉的身世和品格的评判:“嘉以布衣遇天子,爵彻侯,位八座,可谓荣矣。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盖有以取之。”实际上蕴涵着作者自身遭遇的体验和慨叹。

元叟行端禅师语录

元叟行端禅师语录

元叟行端禅师语录,八卷,元行端说,法林、昙噩、祖铭、梵琦等编,虞集序,妙道跋,明宋濂重刻序,有塔铭,内题慧文正辩佛日普照元叟端禅师语录。

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

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

全一卷。为唐代不空(705~774)所译之密教仪轨。又作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毗沙门随军法。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本仪轨乃毗沙门天王与其孙那吒太子,为护持佛法、摄化恶人或起不善之心者而说,其内列举护持国界之自心暴恶真言,并叙述画像法及护摩仪则。卷末记载此法曾降伏五国五万军,故称随军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