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月

- 姓名:慧月
- 别名:
- 性别:
- 国籍:印度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慧月(梵文Maticandra)印度古代胜论派哲学家。《胜宗十句义论》的作者。在印度保存的古代文献资料中没有任何关于他的记载。中国佛教僧侣涉及他的记述也极为零散不详。学术界关于他年代的看法,主要根据其著作内容与佛教及其他胜论哲学家的学说对比提出。慧月用“句义”理论构成其哲学体系,在印度传统的胜论学说(即以《胜论经》为主要内容的胜论学说)所主张的实、德、业、同、异、和合六句义上增加了有能(与实、德、业三句义有内在联系,并可使它们共同或单独生出特定结果的句义)、无能(与实、德、业三句义有内在联系,并可使它们不共同或单独生出其它结果的句义)、俱分(相对的同与异,即把同句义限于存在性,把异句义限于最终差别性,其余的同与异另成一独立的句义)、无说(关于事物的非存在状态,分为五种:未生无、己灭无、更互无、毕竟无、不会无)四个句义。慧月在新设句义时,吸收了《胜论经》中的许多思想,如迦那陀关于同与异依赖于人们的意识(觉)的观点、关于非存在的论述等等。此外,他的学说也可能受到6、7世纪弥曼差派理论的影响。慧月在句义论的体系中论述了许多胜论派哲学家一般都探讨的问题,如原子(anu)说、现量与比量、法与非法(不可见力)的作用等等,但内容有不同程度的发挥。在理论上与迦那陀和钵罗奢思多波陀(Prasastpāda,约6世纪,胜论哲学家)的主要异同表现在:没有提到最高神的概念,认为德有二十四种,未采用“因的三相说”,未提及遵从婆罗门教所规定的社会秩序和义务等问题。慧月所传的胜论学说在中国和日本有一定影响。
慧月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西南夷风土记
记载西南少数民族和缅甸风土人情的著作。作者姓名已佚。最早见于明人朱孟震的《游宦馀谈》。《学海类编》题为朱孟震所作,不确。书的作者当是亲历明神宗万历年间刘綎率兵征西南地区之事的。书中记叙木邦、孟养、孟密、蛮莫、缅甸等地的风土习尚、山川形势,大多确实可信。其中对蛮夷地区的情况,内容最为详细。全书分天度、风气、地理、山川、草木、鸟兽、鱼虫、五谷、种类、饮食、婚姻、治理、生活、俗尚、交易、城郭、器用、岁时、礼节、邪术、土产、战斗、形胜等20余类。讲述作者的所见所闻,条理清楚,涉及广泛,资料价值很高。
伊江集载
不分卷,约1.7万余字。是书汇抄清代伊犁地方应办各项事宜及舆地形势。记事至清咸丰年间。为辑录案牍而成,边围制度据此得传,亦属治方隅史之要籍。抄本,极为罕见,弥足珍贵。按舆地、城池、山川、坛庙祠宇、军台、河渡、堤堰、官制兵额、屯务、派防、营务、库储、粮入数、粮出数、饷入数、饷出数、红白赏恤、借办军装货物、封储钱两、实存银两、绿营采买、绸缎、回布、棉花、茶叶、铸钱、铝厂、铁厂、煤窑、木税、房租、杂税、厂务等等。
说文解字
简称《说文》。文字学著作。汉许慎撰。15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部次分明、推本求源的文字学巨著,在世界语言学史上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正文14篇,叙目1篇,后人以其篇帙繁重,每篇厘为上下,成30卷,今通行大徐本即如此。收字9353个,重文1163个,解说133441字。字头和重文用古籀篆,解说用隶书。设540部首,始一终亥,据字形的相近排次;每部所收字,据字义的关联引申排次。每部终了,合计文数、重文数;每篇完了,总计全篇部首、文、重文、解说数,加以标明。解说,先释义,次释形,后释音;于形音义不明瞭者,则标以“阙”字待考。此书首创部首统字法,至今编纂字典还在承用;保留了1万多古字,可资研究汉字历史以及考求甲骨金文;首次为六书发凡起例,开形音义互求先河;保留大量古音、古训,古制材料,于训诂学、音韵学、考古学必不可少。不足之处:说解形义均有失误,有时带有封建色彩,编排体制和部首设立不够严密。《说文》书成后,即为著名学者郑玄、应劭等称引,历代研习不断,至清达到全盛,专家数十人,专书数百种,段玉裁、桂馥、朱骏声、王筠被称为“《说文》四大家”。近人丁福保辑录研究著作二百余种,成《说文解字诂林》,有此一编,诸家之说皆得披览。近世研究《说文》,多以甲骨金文互证,取得新的进展。许书原本久佚,今日得见最早之本为唐写残本,通行完本为二徐本。小徐本以道光间祁㝦藻刻本为精,大徐本以孙星衍平津馆丛书本为好。孙刻保留宋本旧式,但眉目不清,讹误仍旧。清同治间陈昌治据孙刻改为一篆一行本,又加校录,才使全书眉目清晰,开卷了然。1963年中华书局据此缩印,并于篆首填加楷体,卷末附新编检字,方便读者,流布颇广。
救急选方
方书。1卷。日本丹波元简辑。刊于日本享和元年 (1801年)。取张仲景以降历代医籍及日本方书危证门中之方法简捷、仓促易办者,汇辑成帙,以为救卒拯急之用。分30门,每方注明出处。现存文化七年 (1810年) 聿修堂刻本、《皇汉医学丛书》本。
地藏菩萨经
中国人假托佛说所撰经典。作者不详。一卷。篇幅甚短,仅二百余字。谓地藏菩萨在东方琉璃世界,见地狱众生受苦,故来到地狱,与阎罗一起断案。并谓凡造地藏像、写地藏经、称地藏名者,皆得往生净土。舍命之日地藏菩萨当亲自来迎,常得与地藏菩萨共同一处。此经与民间流行的地藏菩萨信仰及敦煌地区广为流传的三阶教有关。中国历代大藏经均未收入,仅存于敦煌遗书中。后被日本《大正藏》收入第八十五卷。
大佛顶如来放光悉怛多钵怛啰陀罗尼
一卷,唐不空译,悉怛多钵怛罗,译言白伞盖。白伞盖佛顶尊之陀罗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