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的

宋之的
  • 姓名:宋之的
  • 别名: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河北丰南人
  • 出生日期:1914年
  • 逝世日期:1956年
  • 民族族群:

宋之的(1914年~1956年),原名宋汝昭。笔名有怀昭、宋一舟、艾淦等。河北丰南人。1930年在北平大学法学院俄文经济系读书时,参加呵莽剧社的反帝话剧公演。1932年,与于伶发起组织苞莉芭剧社,参加北平剧联,主编剧联机关刊物《戏剧新闻》。1933年在上海参加剧联,并领导新地剧社。其间因参加进步的文化戏剧活动而两次被捕。出狱后,在山西太原任西北影业公司和西北剧社编剧,创作反映矿工生活的三幕话剧《罪犯》。1936年重返上海,创作剧本《平步登天》、《太平年》,报告文学《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并加入业余剧人协会。1937年创作多幕历史剧《武则天》,参加创作三幕剧《保卫卢沟桥》。八一三事变后,与马彦祥一起率领上海救亡演剧一队,在上海、南京、武汉、郑州、西安一带进行抗日救亡演剧宣传。为配合演出,创作了反映抗日斗争的独幕剧《烙痕》、《黄浦江边》等。年底,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在武汉成立,他当选为常务理事。1938年在重庆与陈白尘合作,创作多幕剧《民族万岁》,与荒煤等合作多幕剧《总动员》,后又与曹禺合作将《总动员》改编为《全民总动员》。1939年创作多幕剧《自卫队》,该剧在重庆上演时, “全场满座,极盛一时”。曾和王礼锡率领作家战地访问团,赴西北战场访问。1940年创作多幕剧《鞭》,与老舍合作多幕剧《国家至上》,上演后观众反映强烈。1941年皖南事变后,避走香港,组织旅港剧人协会,演出《雾重庆》等剧。香港沦陷后,又回到重庆,与金山一起出面组织中国艺术剧社。1943年创作多幕话剧《祖国在呼唤》,又和夏衍、于伶合作五幕剧《戏剧春秋》。1944年创作话剧《春寒》,又和夏衍、于伶合作多幕剧《草木皆兵》。1946年回到上海,协助于伶恢复上海剧艺社,后去山东解放区,任山东大学教授,创作独幕剧《群猴》。1947年创作独幕剧《故乡》,后去东北主编《生活报》。建国后先后在武汉军管会文艺处、解放军总政文化部、《解放军文艺》编辑部等单位任职。创作有话剧《爱国者》、《控诉》、《保卫和平》等。他一生创作剧本四十个,是一位多产的戏剧家。

宋之的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景岳全书发挥

景岳全书发挥

4卷。原题清·叶桂(天士) 撰 (一作姚球撰)。刊于道光二十四甲辰(1844)。作者对张景岳所主张的温补学说提出了不少论评,是不同学派的辩论之作。卷一:包括传忠录和脉神章。 卷二、卷三:涵盖伤寒典、杂证谟和妇人规。 卷四:包含小儿则、麻诊诠、外科钤、本草证、新方八阵及古方八阵。本书现存最早为清道光二十四年甲辰(1844)刊本。另有清光绪五年己卯(1879)吴氏醉六堂据眉寿堂原来的刊行本。1917年竞进书局石印本。1936年千顷堂书局石印本等。

太上登真三矫灵应经

太上登真三矫灵应经

太上登真三矫灵应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出于宋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众术类。此经言三跻之术,三跻即龙跻、虎蹄、鹿跻。其术渊源甚古,《抱朴子‧遐览篇》已着录「龙跻经」、「鹿卢跻经」。本书所谓龙跻者,指炼身为气,与道合真,足下生云,可漫游洞天福地;虎跻者,聚为形而散为风,可乘风往来;鹿跻者,能助人日行千里,采食灵芝。是为道教分形变化,缩地飞行之术。书中详述修炼方法,如择日斋戒,立坛上供、吞印念咒、存想龙虎鹿现形而乘骑飞行等。

金丹直指

金丹直指

金丹直指,南宋道士周无所住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卷首有淳祐庚戌年(1250)作者自序,自称从张伯端徒裔方碧虚、林自然得金丹之道,证验有效,遂撰此篇。原书前半篇有颂诗十六首,分别颂述内丹玄关一窍、真土、阳晶、玄牝、龙虎、铅汞、真炉鼎、真药物、斤两、抽添,火候、法度、沐浴、工夫、温养。后半篇为〈或问〉,自设问答解释前十六颂。其内丹说虽出自张伯端门派,但以炼性养神为本,以无为清静为要。谓性即命,命即性,性命同出而异名,尽性乃至于命。但能清静无为,湛然若存,则形神俱妙,与道合真。又称玄关一窍指人念头起灭处,不可以有心求,不可以无心得,须不著有无,「丝毫不动露真空,个中便是真宗祖」。又称「真土」乃中道异名,得其中者性命混一,湛然圆明,谓之阳品。念中无念谓之降龙伏虎,擒汞制铅。一念未萌即真炉鼎。外应诸缘,内心无端,即真药材。动静相忘,不静中静,不动中动,却为真火候。乃至工夫口诀,沐浴温养,亦无非清静守中而已。作者又力倡三教合一。认为道家所说无名之道即佛家真空,道家炼丹修性即佛家参禅顿悟。佛道修炼皆悟心养神,其实一致。「神即心,心即道,道即禅也。天下无二道,圣人不两心,三教皆是无为之道,道同而教不同耳。」此说与北方全真派几乎完全相同。

兰台妙选

兰台妙选

《兰台妙选》一书乃唐宋纳音论命法之经典,专以纳音取象再配以五行生尅论命,为虚中法遗存,《古今图书集成》收录。《兰台妙选》所用纳音论命与明清子平法迥异,属於古法论命体系。目前普遍流传的版本为古今图书集成版《兰台妙选》,题 明「西窗老人」著。开篇即点明「原出琴堂.此专以纳音地支取象」。

盂兰盆经略疏

盂兰盆经略疏

盂兰盆经略疏,一卷,清有炯令沙弥元奇依圭峰疏略出。佛典注疏。清光绪六年(1880)元奇书。是唐宗密撰《盂兰盆经疏》的略抄本。据书后有炯书语称,系作者应乡人之请而抄,抄出宗密疏文中直释经文的文句,略去玄谈及释文中诸多引经据典的论证,“使文义简而易、近而彰”,不至于“使初学浅识未阅望门而退”。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十地经论义记

十地经论义记

凡十四卷(今存八卷)。又作十地义记、十地论疏。隋代慧远撰。收于卍续藏第七十一册。乃注解世亲菩萨十地经论之作。本书初反覆说明十地经论所言之心意识,并以未见经文之阿梨耶识一语说明之。且谓阿梨耶识与心意识不同,阿梨耶识为真,心意识为妄,然若不以阿梨耶为第八识,则不得以赖耶缘起之八识论直接比拟真如缘起。至慧远作本书,以心意识(妄识)配前七识,而总第八真识、前七妄识为真如缘起论之大成。华严之六相圆融义虽亦据世亲之十地经论,实际系依用慧远之解释始得大成。其章疏有十地经论义记抄出二卷、十地义记心意识考略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