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得翁

- 姓名:耐得翁
- 别名:
- 性别:
- 国籍: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耐得翁,姓赵,南宋宁宗、理宗时人,生活在南宋中后期。生平籍里不详。《都城纪胜》原署灌圃(一作灌园)耐得翁著。“灌圃”,汉代以来常用指退隐家居;“耐得翁”当为其别号。《四库全书总目》云:“是书作于端平二年(1235),正文武恬嬉,苟且宴安之日,故竟趋靡丽,以至于斯。作是书者,既欲以富盛相夸,又自知苟安可愧,故讳而自匿,不著其名。”
耐得翁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白氏长庆集
中国古代诗文别集。唐代白居易撰。此集的最早编定者为白氏的好友元稹,约成于穆宗长庆年间。50卷,收有白前半生的作品,除各类诗外,还收有赋赞等散文。白氏生前曾亲自对自己的诗进行多次编集、整理,并请人抄写数份,分存各处,把诗分为讽谕、闲适、感伤、杂律四类,并于会昌五年(845)写有《白氏集后记》,自云:“白氏前著《长庆集》五十卷,元微之为序;后集二十卷,自为序;今又续后集五卷,自为记。前后七十五卷,诗笔大小凡三千八百四十首”,后经兵乱,虽有散佚,但大多完整保存下来,并以《白氏长庆集》、《白氏文集》或《白香山集》之名传世。宋绍兴间刻71卷本《白氏长庆集》是现存最早的白集刻本。又有明万历马元调刻本,71卷,附录1卷;汲古阁本;《四部丛刊》本等。1979年中华书局出版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71卷,外集2卷,书末附有有关白居易的传记和序跋及重新编写的白居易年谱简编等。此集以绍兴本为底本,搜罗较为完备,为今日最流行之版本。其中卷三十八、《外集》下卷共收有赋文18篇。这些赋作华而不艳,美而有度,借物抒情,针贬时弊,体现了他“为文者必当尚质抑淫,著诚去伪”、“文章合为时而著”的主张。
雍正惠来县志
十八卷。清张玿美纂修。张玿美,陕西武威人,廪膳生员,邑举人。旧志始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林春秀,至康熙间查曾莱共四修。雍正八年(1730)特命直省郡县汇辑成书,备修《一统志》,县令张玿美开局修志,集绅士纂修,汇辑四月而成,时雍正九年 (1731)事。《惠来县志》雍正九年 (1731)刻本。全书共十八卷,为卷一建置沿革,卷二星野、疆域、城池、坊巷、都鄙、市政,卷三山川、关隘、水利、庙宇、寺观,卷四民赋、物产,卷五职官 (名宦附),卷六选举,卷七公署,卷八学校,卷九秩祀 (事典附),卷十兵防 (屯田附),卷十一兵事,卷十二灾祥,卷十三风俗、气候附,卷十四人物、乡贤、宦迹、贤迹、孝义、硕隐,卷十五节烈,卷十六寓贤、仙释,卷十七、十八艺文,共十八门。此志在康熙本基础上按类增补而成,利用旧板,新刻增补,接古续今,续上下二百六年之间史事。有误必正,有芜必芟,此志义例较前志为精审。尚有同治五年 (1866)年补刻本和民国十九年 (1930)铅印雍正本行于世。
上清外国放品青童内文
早期上清派经典之一,约出于东晋南朝。《上清大洞真经目》着录「上清外国放品青童内文二卷」:《无上秘要》等书引《洞真外国放品经》,皆指此书,今本二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 经文乃高上玉帝授上相青童君,言诵音佩符之法。上卷题作《高上入国隐元内文》,内称东西南北上下六方各有神国,每国各有「六音之铭」(六枚篆文,附注读音),合计六国之铭三十六首。若有知此铭文内音者,即寿与天齐。又载「入六国隐文」(六组符文,共一百八十枚),据称佩带此符,可以游名山、之五岳、入六国,召致群仙,制魔伏兵。「佩之六年,得与六国仙官交言,自明三十六国之音也。」经文下卷题作《高上九玄三十六天九垒三十六外国放品内音》。内称上有九玄三十六天,下有九垒三十六地,诸天地各有「内音」。所谓「内音」,即代表三十六天王和三十六地皇隐名之符箓,共七十二枚。修仙者依法受此「内音」,诵念真名,即可书名东华,灭尸土皇,周游六国,灭魔伏兵。篇内又载「高上外国六品正音(六枚篆文,附注音读),其功用与上卷所载「六国之铭」相同。
双清
现代长篇小说。鸿蒙(王统照)著。初载1943年7月至1944年6月《万象》杂志。全书共20章。此为上集,计划中之下集未见续作。后收入山东人民出版社1981年6月版《王统照文集》第3卷。小说以大革命后期的北方省城(济南)为背景,以沦入风尘的笑倩姑娘的遭遇为线索,描写她在地下革命者武卓之的启发和乡村老人高大先生的培养下,逐渐走上了“新人”的道路,在一所修道院里负责管理育婴堂。作品反映了十年内战初期的北方社会生活,表现了上层社会的醉生梦死,动乱时期的散兵乱匪的横行,以及北伐战争的势如破竹。本书与作者的另一部长篇小说《春花》一样,只有上集而没有写出下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物形象的完整性。
东度记
明代幻化神魔小说。20卷100回。方汝浩著。明崇祯万卷楼刊本,全名为《新编扫魅敦伦东度记》,题“荥阳清溪道人著”,“华山九九老人述”。卷首有序,署“崇祯乙亥岁立夏前一日世裕堂主人题”;有东度记引,署“崇祯乙亥夏日华山九九老人撰”。还有“阅东度记八法”。清刊本,书名为《东游记》,扉页题“续证道书”,封面有“云林藏板”的字样,序改署康熙己酉(八年,1669)。这部小说通过写南北朝时的名僧达摩的事迹,旨在颂扬佛教人物,并用具休实事说明佛心善心能化一切。在这里“善”的内涵就是忠孝节义礼智信等伦理道德。小说采用间叙间议的方法,说教性很强。全书由若干小故事连缀而成篇。在宣扬佛法无边的同时,又要扫魅敦伦。人物性格不够鲜明,丰满,主要人物达摩及四徒,只作为扫魅、敦伦、扬佛的一种力量的象征和化身,缺乏应有的人物个性和活力。
皇言定声录
八卷。清毛奇龄撰。是书尊崇康熙皇帝对乐的主张,附以己见。合五声及宫清、商清、角清、徵清为九声。合五声及变宫、变徵为七调。又认为前人以变宫在宫前、变徵在徵前为谬,而将二变移于二正之后。大概熟悉吹箫吹笛之人,翻宫换调,以宫逐羽则羽当宫,而宫当商、商当角,角当徵,徵当羽,都差一位,所以变宫原本在羽后宫前的,一变位于徵后羽前。这是清代管色字所常用,不是毛奇龄的独创。是书其余部分则自行己意,攻驳古人,言辞往往过激。是书有《四库全书》本,《西河合集》康熙本和乾隆修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