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里哀

莫里哀
  • 姓名:莫里哀
  • 别名:
  • 性别:
  • 国籍:法国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622年1月15日
  • 逝世日期:1673年2月17日
  • 民族族群:

莫里哀(Molière,1622年1月15日—1673年2月17日),原名让·巴蒂斯特·波克兰(Jean Baptiste Po-qulin)。法国喜剧作家、演员、戏剧活动家。生于皇家室内陈设商人家庭。幼年波克兰学习成绩优异,稍长对古希腊艺术和哲学产生了浓厚兴趣。中学毕业后决心从事戏剧。1643年启用“莫里哀”一名。后来和几个友人组成一个剧团,由于缺乏经验而遭失败。从1645—1658年只得离开巴黎到外省巡回演出。这种经历使莫里哀看到贫困所造成的灾难,人民群众孕育着的勇敢精神和反抗情绪。莫里哀在法国西部和南部省份随剧团一面参加演出,一面开始写一些小型的民间闹剧性质的喜剧。剧团在外地演出成功,使莫里哀有可能重返巴黎。这使他有机会和唯物哲学家加桑蒂的拥护者、资产阶级贵族中的自由思想家们接近,并接受他们的影响。


但60年代之后,莫里哀的剧作内容已开始侧重表现心理的真实感受和社会倾向,肯定人道主义的伦理道德原则。“崇高的喜剧”《太太学堂》(1662)通过阿尔诺夫的形象狠狠地讽刺了维护宗教法制的专制的资产阶级老爷的伪善道德。而少女阿格涅丝为了自己人格尊严,与阿尔诺夫老爷作了巧妙的斗争。该剧演出大获成功,受到具有民主情绪的观众的热烈欢迎,却招致贵族老爷和保守的文人墨客的攻击。为了反击贵族社会的攻击,莫里哀于1663年写了两出反批评喜剧,一是《太太学堂的批评》,一是《凡尔赛即兴》。在两剧中他依然坚持喜剧不比悲剧低下,以及喜剧主要应为广大观众服务的文艺思想。


1664~1669年是莫里哀喜剧创作的高峰时期。《达尔杜弗》(1664~1667)揭穿了教会黑暗势力和伪善面目。此剧为莫里哀的代表作,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喜剧之一。达尔杜弗的形象就是伪善和骗子的同一概念。该剧未演之前,遭到以王太后为首的贵族顽固派的疯狂攻击,说作者诽谤宗教,危害国家。莫里哀几次上书路易十四请求公演《达尔杜弗》。后虽强行修改(将达尔杜弗穿的黑袍改为世俗服装),但直到1669年才获准公演。《达尔杜弗》艺术上的特点是开场写得好,通过交待矛盾冲突的焦点,亮出主题思想;中间剧情开展紧凑,结束得也利索。


《吝啬鬼》(1668)这出名剧鞭挞的正是把“致富冲动和贪欲当作绝对情欲”(马克思)的嗜财如命的守财奴。阿巴贡形象的意义在于揭示了资产阶级极端自私自利,以及资产阶级家庭中人与人——甚至是父女之间的关系,无非是一种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吝啬鬼》的重要思想价值在于,阿巴贡的形象有助于了解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资产者的活动方式及其阶级本质。


莫里哀的其他剧作有讽刺贵族荒淫无耻、道德败坏、虚伪自私的《唐璜》(1665)、《恨世者》(1669);有揭露不择手段高攀贵族和资产阶级人物的《乔治·唐丹》 (1669)、《贵人迷》(1670);有揭穿唯金钱是从的《无病呻吟》(1673);还有反映下层劳动人民生活的《屈打成医》(1666)和《司卡班的诡计》(1671)等。最后一剧的主人公是个聪敏快活、乐于助人、勇敢有为的仆人。


莫里哀写了近30部喜剧。总的看来优秀之作均有较强烈的战斗精神和时代气息。他的剧作切中时弊,这说明现实主义因素占着重要的地位。另外,他的喜剧已突破古典主义三一律的束缚。剧作的语言生动,对话个性化。艺术上的不足在于,有的主要人物形象性格特征太单一,如阿巴贡的吝啬就一味的吝啬,极少变化。而且人物性格的形成与周围、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似乎没有关系,极少写到其他方面,等等。


莫里哀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交际花盛衰记

交际花盛衰记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长篇小说。故事情节错落纵横,人物繁多——巴黎社会各行各业的角色都有:上流沙龙的女主人,底层世界的窃贼妓女,还有“半”上流社会的主要成员——交际花,等等。《幻灭》中的主角之一吕西安,在冒牌的西班牙修道院院长卡尔罗斯·厄雷拉(即逃亡苦役犯伏脱冷)的指点下,决心东山再起,跻身于上流社会。但他不知,他将作为伏脱冷控制巴黎的工具而任人摆布。伏脱冷选中葛朗丽埃夫人作吕西安的未婚妻。为了筹措婚礼费用,他让深爱吕西安的妓女艾丝黛尔嫁给迷恋她的银行家纽沁根,并从他身上捞取百万法郎。艾丝黛尔不愿干这种卑鄙勾当,被迫自杀。吕西安为了追求金钱、地位,扔掉了一切:聪明才智、家庭温暖、云天高谊和婚姻爱情。吕西安最后以自尽了结其堕落的一生。伏脱冷被关进监狱,但又越逃,后来成了警察赏识的密探。《交际花盛衰记》一方面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没落,青年无用武之地,到头来只有被金钱和虚荣腐蚀掉;另一方面也谴责了作为资产阶级附庸的法律的伪善面目。

康熙秀水县志

康熙秀水县志

十卷,清任之鼎修,范正辂纂。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刻乾隆印本。首有康熙二十四年吴源起、康熙二十三年范正辂、康熙二十四年杜臻序。秀水县,明宣德五年(1430)析嘉兴县地置秀水县,治今浙江嘉兴市。明、清与嘉兴县同为嘉兴府治。1912年与嘉兴县合并设置嘉禾县。卷一建置沿革、分野、山川、方域(附乡都)、城池、坊巷、市镇、桥梁、塘堰;卷二公廨、学校、祠祀、仓廒、驿递、坊表、寺观;卷三户口、田赋(附贡课)、兵政、盐政、岬政、物产、风俗;卷四官师、科甲、荐举、贡举、武举、封荫、乡饮、舍选、橡史;卷五帝纪、妃御、名宦、名臣、先达、儒林;卷六文苑、材武、孝义、隐逸、列女、侨寓;卷七翰墨、仙释、方伎、古迹、丘墓、祥异、佚事;卷八赋、诗、诗余;卷九序、记;卷十记、杂文、典籍。秀水县志仅存两部,一系明万历二十四年(1614)刻李培修、黄洪宪等纂十卷本,次即此康熙二十四年刻本及其后印本。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上海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十五馆与台北故宫博物院及日本内阁文库等有藏。

论逻辑经验主义

论逻辑经验主义

《论逻辑经验主义》收录了洪谦1934年在维也纳大学写的博士论文,以及1949年以来在国内外发表的大部分有关逻辑经验主义的论文和讲稿。内容包括《现代物理学中的因果性问题》、《莫里兹石里克与现代经验论》、《逻辑经验主义概述》、《克拉夫特哲学简述》等。全面体现了作者对于逻辑经验主义的研究成果和贡献。逻辑经验论对于中国的传统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有很强的互补性。该书的出版对于研究当代中国哲学史或是促进中国当今的哲学研究都很有意义。

本草害利

本草害利

成书于1862年。清代凌奂(晓五)撰,手稿本。作者得其师吴古年之《本草分队》遂以此为基础,集诸家本草之药论,补入药物有害于疾病之内容,更名《本草害利》。全书共8卷,本书集历代本草及名医经验,删繁就简,罗列常用药物,按脏腑分队,以补泻凉温为序,先陈其害,后叙其利,并详述其出产、形状、炮制方法,是本草书中独具一格的体裁。共有209味药物介绍了炮制方法,其中大部分药物详述了炮制过程、炮制品的不同用途及炮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远志肉:“制过不可陈久,久则油气戟人咽喉为害。”石菖蒲、知母、肉豆蔻、草果:“忌铁。”由于补入药物有害于人体的内容,故有许多药物介绍了炮制品及生品的毒副作用。如桃仁:“双仁者有毒不可食。”巴豆:“此物不去膜则伤胃,(不)去心则作呕。”瞿麦:“只用蕊壳,不用茎叶,若一时同使,即空心令人气噎,小便不禁也。”此书在叙述某些药物的炮制方法时,对比了不同方法的差异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如附子:“以盐淹之,则减其性……煎甘草汤泡浸全透,然后切片,慢火炒黄而干,放泥地上出火毒,有用水浸面裹煨令发坼,则虽熟而毒仍未去,非法之善者,有用黑豆煮者,有用甘草盐水姜汁童便煮者,恐煮之气味煎出其力尤薄,且制之不过欲去其毒性耳,若用童便是反抑其阳刚之性矣,尤非法之善者,惟用甘草汤泡浸则毒解而力不减,允为尽善矣。市医淡漂用之,是徒用附子之名尔。”

异梦录

异梦录

传奇小说。唐沈亚之撰。篇首自叙作于元和十年。见于《沈下贤文集》, 《太平广记》二百八十二卷亦录,下注:出《异闻集》。 《异闻集》系陈翰所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 “考《秦梦记》、《异梦録》二篇见于《太平广记》二百八十二卷, 《湘中怨解》一篇见《太平广记》二百九十八卷,均注曰出《异闻集》不云出亚之本集,然则或亚之偶然戏笔,为小说家所采,后来编亚之集者,又从小说摭入之。”见鲁迅《唐宋传奇集》本。内容是记录别人所讲述的两个怪梦。一个是邢凤梦见一个古装美人给她吟诗跳舞,梦醒后还发现自己的襟袖中留有梦中人的诗。另一个是王炎曾梦游古吴国,看见吴王为西施送葬,并要他作挽歌。

伅真陀罗所问如来三昧经

伅真陀罗所问如来三昧经

三卷,后汉支娄迦谶译。与罗什译之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同本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