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道潜

陈道潜
  • 姓名:陈道潜
  • 别名:名复,字孔昭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莆田(今属福建)
  • 出生日期:1364
  • 逝世日期:1433
  • 民族族群:

陈道潜(1364-1433)名复,字孔昭,号拙斋,明代莆田(今属福建)著名学者、诗人。莆田浮山陈氏祖陈湟第十世裔孙。其父陈砮,一名士中,号砺峰,早逝。由明奉训大夫、户部员外郎兼修国史的陈中撰写的《拙斋先生墓志铭》,全文895字,结构严谨,用词简约。陈中,字舜用,明永乐十九年(1421)赴京参加进士科试,荣获会试第一名,授官南京户部主事,宣德年间诏入京预修太宗、仁宗两朝实录,擢户部员外郎。陈中与陈道潜同为宋治平四年进士陈大卞之裔孙,故陈中在铭中自谦为弟。墓志铭由中顺大夫、浙江绍兴府知府方鲤书写。方鲤字庭训,莆田宋代宝章阁直学士方大琮之裔孙,明永乐十六年(1418)进士,初授监察御史,后改绍兴知府,以清廉名闻朝野。墓志铭还请奉政大夫、广西按察司佥事林坦篆刻。林坦明永乐十二年(1414)举人,十三年进士,官历陕西佥事、贵州按察使等。陈道潜之墓志铭能由当时莆田三位名流联手合璧,可见陈道潜之盛名。陈道潜为人一向持重,不轻易戏言;为文章颇得古人礼数,也乐于助人之困,一生历官三十余载,从不收取意外之财,致仕归家五年间,大部分时间闭门研读经史自娱。他经常告诫儿子:毋挟势以逞威,吾之愿也。在待客接物上,陈道潜“好谈人善,不好谈人恶,其有以人之恶告者,则默然不答,其有告以妖怪异常事者则面斥之。临殁,惟嘱子,勿修斋以崇佛事,则吾地下暝目矣。”这篇墓志铭关于陈道潜的史料,在许多方面足以填补县志、府志及家乘之空白,如陈道潜家世渊源,历来未见史书记载,因而有人讹传其为唐县令陈迈之后,其实不尽然,实乃陈氏另一入莆支派,即浮山陈氏祖陈湟之裔。又如陈道潜生卒年月日、墓葬地点、陈道潜之启蒙老师方坦、仕途恩师杨荣、陈道潜致仕归田时间及其子嗣情况,该墓志铭均一一交代清楚。而黄仲昭《八闽通志》卷之五十四《选举志》虽记有“陈道潜,见《人物志》”,但《人物志》却未见记载,这不能不说是黄仲昭在史书编纂上的一件憾事。

陈道潜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评注灯虎辨类

评注灯虎辨类

谢会心编著,汕头诸葛庐纸庄,1929年。《评注灯虎辨类》,作为我国第一部较为系统的灯谜创作法门工具书,以其周详的分类,明确的论述,为当时圈中人所赞许,为后世灯谜作者所遵从。

养生导引法

养生导引法

撰者不详,校刊者胡文焕。明万历壬辰年(1592)钱塘虎林胡氏文会堂刻本。胡文焕,字德文,号全庵, 自号抱琴居士,明钱塘(今杭州)人。其对医学、养生颇有研究,著有《素问灵枢心得》、《类修要诀》、《香奁润色》、 《养生食忌》、《应急良方》等。《养生导引法》为导引专著,采用医家导引法体例编辑,全书列病症二十七门。其中二十五门导引法主要选录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养生导引方,另二门选自道家著作《云笈七签》等。全书精选了简易、有效的各种防病治病、强身养老的导引方法近120种,按因人、因病而选用的辨证施功传统,对同一病症,列出多种导引方法。由于它较全面、系统地辑收和整理了明以前各家有代表性的导引方法,保存了一些珍贵的导引法文献,因此具有较高的学术和实用价值。1986年,此书由中医古籍出版社串解出版。

南华真经章句余事

南华真经章句余事

宋陈景元撰。本书现存诸本中,以《道藏》本早出。本书是 《南华真经章句音义》的副产品。景元以江南古藏本,徐铉、葛湍 校天台山方瀛宫藏本,徐灵府校成玄英《解疏》中太一宫本,张 君房校文如海《正义》中太一宫本,张君房校郭象《注》中太一 宫本,张君房校散人刘得一《注》,江南李氏书库本和张潜夫《补 注》,校勘国子监景德四年印本,得349异字。九家今皆不存,本 书是宝贵的校勘资料。

帝鉴图说

帝鉴图说

明张居正撰。张居正(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 (今属湖北) 人。明代著名政治家。隆庆时,为首辅,万年初年,神宗年幼,国事均由他主持。是书即为万历元年 (1573),朱翊钧 “初登大宝”,张居正 “采摭前代君人治迹……可劝戒者”,并 “各因事绘图系之” (该书序言) 以备御览的。书中远溯唐虞,下讫汉、唐、宋,共编辑唐尧、虞舜、夏禹、商场、周文武、宣王、汉高、汉文、汉武、汉昭、汉宣、汉成、汉光武、汉明、汉昭烈、唐太宗、唐玄宗、唐肃宗、唐宣宗、唐宪宗、宋太祖、宋太宗、宋仁宗、宋神宗、宋哲宗等多位帝王的事迹百余条,内容包括任贤图治、感谏勤政、面斥佞臣、遣归方士、不受贡献、焚香读书、敬爱母教、不喜珠饰、后苑观麦、轸念流民等117条目。其中有一些有关宫廷的资料,可为研究者参考。因是书是给年幼的皇帝专门编写的,因此不但选、撰精心,而且又深入浅出,加上图文并茂,可作为启蒙读物,辨古知今,增长知识。是书前有隆庆六年 (1567) 进疏一篇,说明善为阳为吉,恶为阴为凶,故取尧舜以来善可为法志八十一事 (数用九九),恶可为戒者三十六事 (数用六六)。《四库全书》将是书收入《史部·史评类存目》。

净土生无生论会集

净土生无生论会集

净土生无生论会集,一卷,清达默集并序,正知跋,莲村跋。

布施经

布施经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佛在给孤独园,说三十七种布施感果不同并为国王说布施及十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