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宝荣

- 姓名:汤宝荣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武进(今江苏常州)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汤宝荣,生卒年不详,晚清民国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徙居吴县(今江苏苏州)。原名鞠荣,字伯繁,更字伯迟,号颐叔、颐琐、懒禅等。管元翰子,俞樾弟子,马叙伦师。清诸生。光绪十七年(1891年)上海求志书院课案词章、经学超等。与江标、费念慈、郑文焯等订交。曾入芜湖道袁昶、苏州知府王仁堪、署温处道宗源翰幕,二十七年赴上海,曾从梁启超办报。宣统元年(1909年)被张元济聘于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总务处,为总记室。辛亥革命时期曾为沈缦云荐入南京临时政府,复辞归上海。1915年复入商务印书馆,与李拔可、陈叔通为好友,与徐珂最称莫逆。曾入沤社,与叶楚伧、夏敬观等诗词唱和,小说家沈禹钟执以师礼。又喜谈妇女平权之说,妻于暮年放足。著有《颐琐室诗》《宾香词》《汲古〈汉书〉校正》《字学辨正》及小说《黄绣球》《泪影书声》《雏踪》等。
汤宝荣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近代欧洲文学史
1917年周作人受聘为北京大学文科教授,开始在国文门一年级教授“欧洲文学史”,第二年继之为二年级开“十九世纪欧洲文学史”。《欧洲文学史》与《近代欧洲文学史》便是这两门课讲义的整理。前者最早在1918年作为“北京大学丛书之三”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出版,其是周作人到北京后出版的第一种著作,也是中国第一部较为系统的欧洲文学史;后者则为学者止庵于2005年在国家图书馆发现,2007年出过单行本,此次首次收入自编集。周著文学史广博淹通、洞见深邃、文词典雅、深入浅出,被称为开启“中国启蒙文学”之作。
重楼玉钥
喉科专著,二卷。清郑宏纲撰。刊行于清道光十八年。郑宏纲,字纪元,号梅涧。生于清雍正五年,卒于清乾隆五十二年。安徽歙县人。世医出身,其父郑于丰从福建人黄明生处得喉科秘本,用之于临床,多获良效。郑氏禀家学后从事临床,此时正值白喉、猩红热等烈性传杂病流行,故在长期治疗白喉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故根据家藏喉科秘本,并结合自己的经验体会,撰成此书。后经其子补充,由冯棻刊行于世。本书条目清晰,编排有序,内容简明,分上、下两卷。上卷列咽喉说,喉科专论、诸风秘论,阴阳论、辨面色论、坏证须知、论证等医论十七篇,统论咽喉之生理、病理及其常见病之证治。如首论咽喉解剖部位及生理意义,指出咽喉是呼吸消化之门户,“人之一身,惟此最为关要”。次论咽喉科病总的治疗原则,批评时医“乱投凉剂,或误用刀针夭枉人命”的作法,提出“识症真,先治而后调理”的基本治疗原则。继则详论咽喉病之病机、诸风病症,并对坏症进行探讨,提出十一种不治之症,强调遇此症宜细心调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斗底风、咽疮风、义喉风、鱼鳞风等三十六种常见喉风的发病部位、临床表现、治疗大法和具体方药,一一明论,并收集治疗喉风诸方如紫正散、地黄散、开关散等三十九首,每一方均标明主治、药味、剂量、服法等。下卷则以论述喉科疾病的针灸治法为主,主要以歌诀形式写成,有歌有注,易学易记。如对行针手法编成十二首歌诀,包括取穴、持针、温针、进针、指循、摄法、退针、搓针、捻针、留针、摇针、拨针等,阐述十分详细。另外,对针禁忌法、补泻要诀、针灸诸则、喉风诸证针刺要穴以及十二经穴取穴法等,也一一进行讨论。更为突出的是本书对白喉等已有较深认识,提出:“小儿尤甚,且多传染,一经误治,遂至不救”,并用养阴救肺汤治疗,迄今仍为临床医家习用。综观全书,内容丰富,切于实际,深受医者推崇,是清代影响最大的喉科专著,是研究喉科理论和指导临床实践不可缺少的文献。
建炎笔录
杂史。南宋赵鼎撰。3卷。上卷自建炎三年(1129)起至绍兴二年(1132)十一月止,称《己酉笔录》。中卷自绍兴六年八月起至同年九月十七日止,称《丙辰笔录》。下卷自绍兴七年九月至同年十二月十二日,称《丁巳笔录》。是书按年系日,详记朝廷大事,于皇帝迁播、平定苗刘之变等
旧五代史
纪传体断代史书名。“二十四史”之一。宋薛居正等撰。原名《五代史》,后世为与欧阳修《新五代史》相别,改今称。开宝六年(973)成书。一百五十卷。分《梁书》二十四卷(本纪十卷,列传十四卷)、《唐书》五十卷(本纪二十四卷,列传二十六卷)、《晋书》二十四卷(本纪十一卷,列传十三卷)、《汉书》十一卷(本纪五卷,列传六卷)、《周书》二十二卷(本纪十一卷,列传十一卷)、《世袭列传》二卷, 《僭伪列传》三卷, 《外国列传》二卷,志十二卷。记事上起后梁开平元年(907),迄后周显德七年(960)。据五代实录与范质《五代通录》等修撰。文献颇备,事实较详。后《新五代史》出,书渐湮废。清乾隆时,邵晋涵等从《永乐大典》中辑录旧文,旁及《册府元龟》与百余种宋人著作,照原篇目编排成今本,乾隆武英殿本删去原附辑录出处与校语,对原文也有所改易。今人陈垣有《旧五代史辑本发覆》。张万起有《新旧五代史人名索引》。
白话周易
《周易》是我国三千多年前的一部古典哲学著作,内容博大精深、神妙玄奥,是我国哲学思想的最早起源,也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一部古代典籍。《白话周易》对生老病死、伦理道德、思想方法、治军作战、刑事诉讼、婚丧嫁娶、夫妻关系、家庭教育、喜怒哀乐以及革故鼎新等,都作了带有普遍规律性的论断,是我国古代很实用的生活教科书,是把抽象的哲理和具体的社会现实结合起来的典范。在数千年的时光中,《周易》一直被人们推崇备至,奉为千古不易的经典绝学。
金刚经阐说
金刚经阐说,二卷,清存吾阐说并序,洪寿椿序及后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