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飞

李鹏飞
  • 姓名:李鹏飞
  • 别名:字澄心
  • 性别: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池州(今安徽贵池县)九华山人
  • 出生日期:公元1221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李鹏飞,(公元1221~?)。字澄心,中国元代池州(今安徽贵池县)九华山人。生母姚氏,为嫡母所不容,遂改嫁为朱氏妻。鹏初不知,年19,思母哀痛,誓学医以济人,愿早见母,哀号奔走淮东西者凡3年,后于蕲州罗田县得母所,时朱氏家染疫,鹏飞遂医起之,迎母还乡奉养,久之,复归朱氏,自是岁时渡江往觐。一日道出庞居士旧址,遇一道人绿发童颜,90余岁。鹏飞问其所以寿,答曰:“子阅三元之说乎?”鹏飞因时匆匆,不暇叩问。越10年,鹏飞因为试太学至礼部,少憩飞来峰下,忽复遇其人,貌不减旧,再询道人,道人曰:“人之寿,天元六十,地元六十,人元六十,共一百八十岁,不知戒慎,则日加损焉。精气不固,则天元之寿减矣。谋为过当,则地元之寿减矣。饮食不节,人元之寿减矣。”道人之说与黄帝、岐伯、老庄、孔孟无异,且赠以二图,鹏飞归采诸书,集而成编,至元辛卯(1291年)录梓作序,时年70,撰成《三元延寿参赞书》,对元代以前的房中医学做了全面总结,为宋元性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李鹏飞,南宋宁宗嘉定十五年(1222年)生于安徽省青阳县,号澄心老人,元初著名的养生家和儒医,著有《三元延寿参赞书》五卷。李鹏飞秉承唐宋以前养生名家的学术思想,从天、地、人三个角度分析人之天寿的保养方法,形成了对养生保健的独特认识。他的核心思想为“人之寿,天元六十,地元六十,人元六十,共一百八十岁。不知戒读,则日加顿焉。精气不固,则天元之寿减矣。谋为过当,则地元之寿减矣。饮食不节,则人元之寿减矣。当宝啬而不知所爱,当禁忌而不知所避,神日以耗,病日以来,而寿日以促矣。”他的“三元”养生学说在中医养生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保养天元之寿李鹏飞认为,保养天元之寿在于使“精气不耗”。养护先天之精气是延寿的中心环节,而房事有度是养护精气的主要方法。房事养生的方法主要有3个方面:一为房事不可绝,即“欲不可绝”。房事是平衡阴阳的方法,不可偏废。二是房事不宜过度,即“欲不可早”、“欲不可纵”、“欲不可强”。房事是保养先天之精的关键。三是房事当有所避忌,即“欲有所忌”、“欲有所避”,指出房事养生需要注意的事项。

李鹏飞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太上灵宝玉匮明真大斋忏方仪

太上灵宝玉匮明真大斋忏方仪

太上灵宝玉匮明真大斋忏方仪,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编撰,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本篇内容与《太上灵宝玉匮明真斋忏方仪》大致相同,皆依次归礼十方天尊神灵,忏谢前世今生无量故误,祈请消除罪录,并祝国祚延洪,圣寿遐长,幽显蒙恩,普天太平,得道之后升入无形,与道合真。但本篇所列举归礼十方天尊神灵之名号,较前篇为多,忏文词句亦有所不同。

金匮悬解

金匮悬解

22卷。清·黄元御编撰。刊于1754年。黄氏认为《金匮要略》治内伤杂病大旨以扶阳气运化脏腑气血功能为主,而后世又有滋阴之说,遂推阐“阳自阴升,阴由阳降”之理,颇有见地。但在论治方面多从温燥立法,有其片面性。而阳自阴升、阴由阳降之理很少论及,故以 《内经》、《难经》为据,广涉阴阳五行制化之理,书中逐篇诠释《金匮要略》原文,并详述四诊九候之法。

天厨禁脔

天厨禁脔

诗格著作。宋释惠洪撰。《天厨禁脔》之题名,意谓作诗三昧之所在。该书分上中下三卷,共三十八目,以唐、宋名句为式,标论诗格、诗法,而以句法为中心。所论句法计有“近体三种颔联法”、“四种琢句法”、“就句对法”、“十字句对法”、“十字句法”、“十四字对句法”、“错综句法”、“折腰步句法”、“绝弦句法”、“影略句法”、“比物句法”、“夺胎句法”、“换骨句法”、“遗音句法”、“破律琢句法”、“促句换韵法”、“子美五句法”、“杜甫六句法”、“古意句法”等十九目。惠洪论诗颇受黄庭坚影响。黄氏论诗,亦重句法,屡云“无人知句法,秋月自澄江”,“句法俊逸清新,词源广大精神”,“传得黄州新句法,老夫端欲把降幡”,“寄我五字诗,句法窥鲍谢”等等;而其“夺胎换骨”之说,亦以“句法”为核心。惠洪“夺胎句法”、“换骨句法”乃受黄氏影响之明证。惟又受晚唐五代以来诗格影响,多强立名目,自生妄见。故严羽《沧浪诗话·诗体》谓此书“最为误人”。但书中也保存了唐人的遗说,并能反映宋代论诗风气,故其价值亦不宜一笔抹煞。《沧浪诗话》亦曾旁参此书。有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据明正德丁卯年(1507)刊本影印本。

猛虎集

猛虎集

新诗集。徐志摩作。1931年上海新月书店初版。收《序文》和诗歌41首。其中,创作的有《献词》、《再别康桥》、《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残破》等34首,译作有英国的布莱克的《猛虎》、罗赛蒂的《歌》、哈代的《哈代八十六岁诞日自述》和法国的波特莱尔的《死尸》等7首。其中虽也有积极进取的篇什如《拜献》,但整体上反映了“一个曾经有单纯信仰的流入怀疑的颓废”(《序文》)。《西窗》、《秋虫》两诗有明显的阶级偏见和错误意识,《残破》、《生活》、《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等诗发出低沉、失望、颓废的哀调,可见这一个中国资产阶级“末代诗人”(茅盾《徐志摩论》)的幻想破灭心理。诗作艺术技巧趋于圆熟。《再别康桥》用反复的手法造成缠绵、轻松的旋律;捕景着色,自然地透出诗人别具的温柔和幽怨的感情,是诗人的代表诗作之一。

张文襄公选集

张文襄公选集

本书不分卷,张之洞撰。之洞字孝达,一字香涛,又字香岩;清直隶南皮人。初由进士,屡膺督学典试之命。光绪七年以降,由阁学,外任督抚垂三十年。后入为军机大臣,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卒,谥「文襄」。所遗著述,经潜江甘云鹏等辑为「张文襄公全集」,于民国二十六年印行。全集除卷首两卷外,都二百二十八卷。本书就其「奏议」、「公牍」、「电奏」、「电牍」及「书札」中选出关涉台湾各文,依时日顺序,混编成帙。综其内容,区分三部:一为关于对日商务交涉与台湾人事。时在同治甲戌(十三年)牡丹社事件后之六年(琉球亡后一年),张氏以词臣言事,深以保台为急。二为关于中法战争法军侵台前后兵事。时张氏任两广总督,奉命规越援台;凡是涉及台湾之奏稿、文移,均予采入。三为关于甲午、乙未(光绪二十年、二十一年)割台之役后援事宜。初时,张氏尚任湖广总督;随后,调署两江。由于两江总督兼任南洋大臣以及与唐(景嵩)、刘(永福)有旧交关系,竭力支援台防。书末,并附录「全集」卷首所载张氏「墓志铭」(陈宝琛撰)及两传文

梵网经直解事义

梵网经直解事义

梵网经直解事义,一卷,明寂光着,戒润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