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飞

- 姓名:李鹏飞
- 别名:字澄心
- 性别:男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池州(今安徽贵池县)九华山人
- 出生日期:公元1221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李鹏飞,(公元1221~?)。字澄心,中国元代池州(今安徽贵池县)九华山人。生母姚氏,为嫡母所不容,遂改嫁为朱氏妻。鹏初不知,年19,思母哀痛,誓学医以济人,愿早见母,哀号奔走淮东西者凡3年,后于蕲州罗田县得母所,时朱氏家染疫,鹏飞遂医起之,迎母还乡奉养,久之,复归朱氏,自是岁时渡江往觐。一日道出庞居士旧址,遇一道人绿发童颜,90余岁。鹏飞问其所以寿,答曰:“子阅三元之说乎?”鹏飞因时匆匆,不暇叩问。越10年,鹏飞因为试太学至礼部,少憩飞来峰下,忽复遇其人,貌不减旧,再询道人,道人曰:“人之寿,天元六十,地元六十,人元六十,共一百八十岁,不知戒慎,则日加损焉。精气不固,则天元之寿减矣。谋为过当,则地元之寿减矣。饮食不节,人元之寿减矣。”道人之说与黄帝、岐伯、老庄、孔孟无异,且赠以二图,鹏飞归采诸书,集而成编,至元辛卯(1291年)录梓作序,时年70,撰成《三元延寿参赞书》,对元代以前的房中医学做了全面总结,为宋元性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李鹏飞,南宋宁宗嘉定十五年(1222年)生于安徽省青阳县,号澄心老人,元初著名的养生家和儒医,著有《三元延寿参赞书》五卷。李鹏飞秉承唐宋以前养生名家的学术思想,从天、地、人三个角度分析人之天寿的保养方法,形成了对养生保健的独特认识。他的核心思想为“人之寿,天元六十,地元六十,人元六十,共一百八十岁。不知戒读,则日加顿焉。精气不固,则天元之寿减矣。谋为过当,则地元之寿减矣。饮食不节,则人元之寿减矣。当宝啬而不知所爱,当禁忌而不知所避,神日以耗,病日以来,而寿日以促矣。”他的“三元”养生学说在中医养生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保养天元之寿李鹏飞认为,保养天元之寿在于使“精气不耗”。养护先天之精气是延寿的中心环节,而房事有度是养护精气的主要方法。房事养生的方法主要有3个方面:一为房事不可绝,即“欲不可绝”。房事是平衡阴阳的方法,不可偏废。二是房事不宜过度,即“欲不可早”、“欲不可纵”、“欲不可强”。房事是保养先天之精的关键。三是房事当有所避忌,即“欲有所忌”、“欲有所避”,指出房事养生需要注意的事项。
李鹏飞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可闲老人集
诗别集。四卷。元张昱 (1289—1371)撰。昱字光弼,自号一笑居士。庐陵 (今江西吉安)人。累官至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行枢密院判官。元末弃官。明初太祖征其入京,召见,悯甚老,曰 “可闲矣”,厚赐遣归,于是更号可闲老人,放浪山水间。其诗出于虞集,具有典型。多已散佚。明正统元年(1436)杨士奇搜得残稿,为之作序,令浮梁县丞时昌刻之。此本即从正统刻本传写而来,士奇原序尚载于卷端。今存《四库全书》本。
芥隐笔记
一卷。南宋龚颐正撰。龚颐正字养正,本名惇颐,因避光宗讳改。和州历阳 (今安徽和县) 人,一说处州遂昌 (今属浙江) 人。龚颐正以学问文章知名当世,曾著 《元祐党籍列传谱述》 淳熙中,为史院编辑《四朝国史》,后授和州文学。韩侂胄用事,赐出身入馆,为秘书丞,国史院检讨官,预修孝宗、光宗实录等。龚颐正学问博洽,自六艺百家诸史之籍,无所不读,河图洛书,山镵冢刻,方言地志,佛道典籍以及骚人墨客之文,无所不记。至于讨论典故,订正事实,辨明音训,评论文体,虽片言只字,必欲推原是正。每有心得,随笔记录,因成是书。因其书室名芥隐,故名 《芥隐笔记》。全书一事一记,共一百三十五事。大体考证精核,具有根底。然舛谬之处亦时有之。如,韩愈“马上谁家白面郎”诗,误以为杜甫诗;《公羊传》孔父义形于色,误以为《左传》孔子之语;王昌龄“梦中唤作梨花雪”诗,误以为王建诗等等。每条之下多有注语,便于考证。然亦有舛错之处,如“班固宾戏”一条注文与正文不相应;“王安石草堂怀古”一条明注异同,而 “王建”一条注则明驳之,互相抵牾。似非龚颐正所自注,但出自谁手,则不可考矣。统观全书,考据精核者居多。《四库全书总目》评价其书 “不在沈括 《梦溪笔谈》、洪迈 《容斋随笔》之下,未可以卷帙多少为甲乙也。”不免有些过誉,但亦见其书价值矣。足资治史研文者参考。今传本不一,主要有《百川学海》、《顾氏文房小说》、《格致丛书》、《津逮秘书》、《唐宋丛书》、《说郛》、《四库全书》、《学津讨原》、《续知不足斋丛书》、《丛书集成初编》等丛书本。
神仙服食灵草菖蒲丸方传
神仙服食灵草菖蒲九方传。撰人不详。文中提及『大历十四年』,应为唐代着作。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引唐景龙、大历年号,当撰于唐。述服食菖蒲养生法。
金谷怀春
《金谷怀春》是一部写爱情的小说,又名《怀春雅集》、《融春集》。作者不详何人,但见《百川书志》 注为“ 国朝三山凤池卢民表著,又称秋月著”。欣欣子在《金瓶梅词话》序中说是“前代骚人”卢梅湖著。此书大约产生于明中叶成化年间,在小说戏曲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明代戏曲家曾据以改编成《忠节记》、《怀春记》、《罗囊记》等有影响的传奇;名著《金瓶梅》 曾引用其中许多首诗词;孕育了才子佳人小说的诞生。不见此书的单行本,校点底本自《花陈绮奇言》中引出。书署“ 吴门翰史茂生选评”,校点时删其旁批及总评。
华严经内章门等杂孔目章
简称《华严孔目章》、《孔目章》。佛教著述。唐智俨集。四卷。解释“六十华严”中的名数、概念、命题以及经品大意等,具有普及《华严经》知识的特点。列有一百四十四个题目,分别诠释。释文多以“初教”、“终教”和“一乘教”三类分项叙述。有时也采用小、始、终、顿、一乘;小、初、终、顿、一乘;小、初、熟、顿、圆;小乘教、初教、终教、一乘教等不同分类。注释书有宋师会的《孔目章明宗记》一卷。见载于日本《大正藏》。
占察善恶业报经玄义
夫三界惟心。心外无法。理具事造。实非两重。但迷之则三障宛然。悟之则三德法尔。迷悟无性。随俗假名。真实指归。二而不二。不二而二。迷悟似分。迷既迷其所悟。悟卽悟其所迷。此占察善恶业报经。乃指迷归悟之要津也。占察者。能观之智。善恶业报者。所观之境。能观无非一心三智。所观无非一境三谛。消除疑障。坚固净信。开示进趣方便。安慰令离怯弱。所以释迦大圣。劝当机而专请。地藏慈尊。乘悲愿而演说。事理双明。浅深同益。可谓照昬衢之宝矩。救痼疾之神丹。虽复去圣时遥。何幸妙诠犹在。钻仰既切。欲罢不能。蠡测管窥。用公同志。将疏经文。先明玄义。第一释名。第二显体。第三明宗。第四辨用。第五教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