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善

景善
  • 姓名:景善
  • 别名:字茀亭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景善(?--1900),字茀亭,正白旗满洲人。同治二年 (1863)进士,改庶吉士,官至礼部右侍郎。光绪二十年 (1894) 休致,家居。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被其长子恩澍推入井中致死。现大英博物馆藏有《景善日记》原稿,记叙义和团运动及八国联军之役中北京满族封建统治集团内种种纷争及表现。


1900年8月,猖狂一时的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发动大规模的抢掠.景善为保卫北京,对八国联军进行了积极地抵抗.1910年,由巴克斯和《泰晤士报》记者濮兰德合著的《慈禧外传》(又称《太后统治下的中国》)出版,该书向西方读者披露了慈禧大量鲜为人知的内幕,可以说是有关慈禧的一部性传记,出版后风靡一时。今人对慈禧皇太后的印象,或多或少与此书有些关系。书中引用大量“独家资料”,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所谓《景善日记》。

景善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批评之批评

批评之批评

《批评之批评:杜威价值论与伦理学》收录著名思想家杜威的代表性作品,主要包括他在哲学、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价值论、政治学、宗教和美学等方面的经典著述,由国内研究杜威的知名学者选编作序,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可以便捷而全面地了解杜威思想的渠道。

学易记

学易记

九卷,元李简著。自序称:“在东平时,与张中庸、刘佚庵、王仲徽聚诸家《易》,节解取之。张与王意在省文, 刘之设心务归一说,仆之所取,宁失之多,以俟后来观者去取。”又称:“己未(1319年)岁取向所集,重加去取。”则始博终约,盖非苟作,故多根据之说。《通志堂经解》本。此书以采辑历代《易》家之说为主,凡录《子夏易传》以下六十四家解说,一一标明姓氏;或有集数人之说为一条者,亦注曰“兼采某某”;又有不注者,则为李简自立之新义。《四库全书提要》指出:“大抵仿李鼎祚《集解》、房审权《义海》之例。

老子想尔注

老子想尔注

《老子》的注释。注者不详。或说为东汉张道陵撰。现仅存敦煌莫高窟所出六朝写本残卷。它 把道教精神与儒家思想、灾异报应结合起来解说《老 子》,如主张长生成仙说,强调去邪守真道;宣扬天神、 忠、孝、仁义;相信食气、宝精等修炼方法;肯定天人感 应。第一次提出“太上老君”之名。本书受《太平经》影 响,两者之间有同有异。它反对内丹炼形和胎息之法, 高扬天神而下抑帝君,认为“臣子不畏君父也,乃畏天 神”。它第一次提出“道教”名称,并初步判定了“道诫”, 其基本宗旨是:“奉道诫,积善成功,积精成神,神成仙 寿”。主张以善行作为学道的根本,“人当积善功,其精 神与天神通”。本书的思想表现了张鲁五斗米道的特 征。有饶宗颐《老子想尔注校牋》(1956年香港本)。

谭宾录

谭宾录

笔记小说集。唐胡璩著。《郡斋读 书志》谓其所记“皆唐朝史之所遗”。内容涉及 中唐以前唐代社会的各个方面,而于盛唐人物 记载尤详,至如马周、于休烈、高季辅、秦叔宝、 尉迟敬德、薛仁贵、郭子仪、褚遂良、卢照邻等 无不见于集中,对“安史之乱”中的重要人物李 林甫、杨国忠、安禄山亦有生动记载。此集描写 人物众多,既有文学价值又具史料价值。《新唐 书·艺文志》、《文献通考》著录十卷,《宋史· 艺文志》作五卷,后佚。《太平广记》收有佚文一 百二十一条。有《类说》、《说郛》诸本,均系残 本。

楞严经义疏释要钞

楞严经义疏释要钞

楞严经义疏释要钞,六卷,宋怀远录并序。全称《首楞严义疏注经释要钞》,简称《楞严经义疏释要钞》。佛典注疏。宋嘉祐六年(1061)怀远录。是宋子璿撰《首楞严义疏注经》的注释书。作者自序称:《义疏》虽流通已久,然缺钞,故应子璿之弟子所请,集成钞文,释疏之要义。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准提心要

准提心要

密教著述。明尧挺编。一卷。属密教课诵行法类著述,依《显密心要》准提行法及有关准提经咒仪轨编成,主要说准提课诵观行法。全书包括准提印法、持诵仪轨、准提咒说(功能)、观行法四部分。卷首有自序及《宝像记》二文。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