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托·兰克

奥托·兰克
  • 姓名:奥托·兰克
  • 别名:
  • 性别:
  • 国籍:奥地利
  • 出生地:维也纳
  • 出生日期:1884.04.22
  • 逝世日期:1939.10.31
  • 民族族群:

奥托·兰克(Otto Rank 1884.04.22-1939.10.31),奥地利心理分析学家,1884年出生于维也纳,1939年在纽约去世。他认为焦虑起源于诞生的创伤,幻想情感的净化就能治愈精神病。


兰克在一所职业中学校结业以后就投奔S·弗洛伊德。弗洛伊德负担并培养他上了中学和大学。兰克接受了弗洛伊德的熏陶,经常出入维也纳心理分析学联谊会,以后又任该会秘书。在此期间他准备博士论文,终于在1912年取得了博士学位。1919年由于匈牙利哲学家和工业家安东·冯·弗洛伊恩德(Anton von Freund)的慷慨赠与,兰克同S·弗洛伊德、山多尔·费伦茨(Sandor Ferenczi)和欧内斯特·琼斯(Ernest Jones)创建了国际心理分析书店(Internationaler Psychoanalytischer Verlag),由兰克担任行政领导直至1924年。


兰克是弗洛伊德的得意门生,是对神话和传说进行心理分析的首创者。他的以下一些作品受到了广泛的重视:《英雄诞生的神话》(1909),《罗亨格林(古代德文诗—译者注)的传说》(1911),《关于神话研究的心理分析(Psychoanalytische Beitrage zur Mytheforschung)》(1911—1914,修改版于1922年)。但他的最重要的理论著作是《诞生的创伤·分娩前生活对个人的和集体的心理活动变化的影响》(1924年版,1928年译成法文)。在这部作品里,兰克申述了自己的信念,同时标志了分裂的开始。实际上,从这时起兰克已远离了弗洛伊德的正统观念。兰克在赴美洲进行了几次旅行之后,1926年他便断然离开了维也纳,赴巴黎和美国从事他自己的治疗方法的教学工作,1936年他决定在纽约定居。


兰克认为,焦虑起源于诞生的创伤,“各种形式的神经官能症和不论是什么样的神经病的病症都说明有一种朝着诞生的创伤退化的倾向,在这种情况下,诞生创伤的回忆应该被克服”(根据1924年版本的法文版第250页)。一切心理冲突都能在母—子关系的混乱里找到根源。心理分析医生要起到一种母亲的作用,他的治疗措施的“目的是要按技术规则把附于某一物体上的原始里比多分离开”(同上第241页)。兰克认为神经症的核心不再是俄狄浦斯情欲综合感,而是诞生的打击。由此,兰克对弗洛伊德的全部理论提出了质疑。兰克还认为分析无意识的产生是无用的,暴露病人的社会生活,病人在发展过程中的、也可说是历史上的生活也是无用的(同上第241页)。兰克受S·费伦茨提出的“有效的技术”的影响,主张一种有限期的治疗,就是使病人摆脱象代理母亲似的心理分析医生,以便病人离开医生摆脱痛苦,或者更确切地说为了摆脱痛苦,病人应抛弃他的医生”(同上第245页)。兰克观察到从治疗一开始病人就与他的治疗者建立了移情关系之后,他提出了限制治疗总时间的办法(同上第253页)。这样,兰克就不重视缓慢地制定分析计划并幻想情感的净化就可以治愈神经病。在兰克的其他著作中,关于研究乱伦的有这样两部作品:《诗歌和传说中的乱伦主调(Das Inzestmotiv in Dichtung und Sage》(1912),《唐璜-格式塔心理(DieDon Juan-Gestalt)》(1922、1973译成法文,Payot出版)。

奥托·兰克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三大师传

三大师传

茨威格非常善于对社会题材进行独到的观察和描述,尤其擅长深入人的内心世界,对人性以及人的灵魂暗影实施一种近乎残酷的精神剥离与心理剖析,其深刻与准确的程度几乎无与伦比。《三大师传》为茨威格为十九世纪独特的伟大小说家——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著传记,本书直入精髓,评论并对比了三位文坛大师的创作风格和思想。通过对传记对象内心世界的分析,解读其作品风格形成及命运遭际的必然性,茨威格塑造了“一个巴尔扎克人物,一个狄更斯形象,一个陀思妥耶夫斯基性格”,既是十九世纪“独特的伟大小说家”的传记,也是一部独具特色的“小说家的心理学”著作。

太上洞玄灵宝空洞灵章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空洞灵章经[敦煌本]

道教经典。P.2399、Дх.1870+1622+240、S.2915。一卷。约成书于东晋、南朝。P.2399保存较完好,卷尾有标题。诸件除去重复共存经文二百四十四行。经中载“空洞灵章”(颂诗)三十二首,谓三十二天帝君侍卫元始天尊及诸神游宴于上天,诸天欢乐,祥异纷呈。三十二天帝君乃各诵《空洞灵章》一首,赞颂诸神游宴之乐及上天功德。谓有道者闻听或诵咏灵章,可福延万祖,魂神升天,保国主太平,以至身生水火,飞行上天。《正统道藏》未收。

太上说中斗大魁保命妙经

太上说中斗大魁保命妙经

作者不详。道教经书《五斗经》中之一篇。经文称太上老君于永寿年中授正一张天师《西斗灵文》之后,又于玉局座授此经。据称:中斗位居五天之中,四方拱卫,尊大无极,主天元炁,统领诸天秘文洞章,天人所宝;东斗主算,西斗记名,北斗落死,南斗上生,中斗大魁,天人受度,旷劫长存;如得监度,延福延生;但依经法严奉供养,宣告科仪,清静身心,启请真圣,醮谢罪业,益算延年,无愿不从,九祖生天,名籍仙都。太上老君又告诉正一天师:五斗符相灵文,五斗真君名号,宿有道缘,方得值遇供养,不可轻慢。收入《道藏》洞神部本文类。

趼廛剩墨

趼廛剩墨

笔记小说集。清吴沃尧撰。凡17则。最初发表于《月月小说》第一年第七号(1907年4月)、第九号(1907年10月)、第十一号(1907年12月)和第十二号(1908年1月),后被收入《趼人十三种》。内容大都取材于现实生活,其中记述了一些奇闻轶事,如《诈贿被侮》、《盗被骗》。今人卢叔度辑校的《我佛山人短篇小说集》(花城出版社,1984)收有此集。

五十自述

五十自述

《五十自述》一书是牟宗三先生于1957年完成的作品,其时年四十九,在这本书中除了缕述牟先生自己在混沌中长成的过程,其生命由“在其自己”而“离其自己”,学问由“直觉的解悟”而走入非存在的“架构的思辨”,再落实于“客观的悲情”,体现生命存在的意义外,值得注意者是,牟先生在这本书中以反省察照的自述表露了深刻的人生哲学观,在其淋漓尽致的描述下,让人们正视一代哲学大师的背后,其实隐藏了生命存在的艰辛与苦难,因此,这本书的写作并不止是一本浮面的自传,自传的底蕴里其实深藏着牟先生在五十岁以后,对儒家思想诠释所必需蕴蓄的功力,所以,今日倘欲了解牟先生的学术世界,除了从其由理智的思辨所展开的架构性学问入手外,对其如何由生命存在之“客观悲情”转化为其生命学问之基础,亦有加以正视之必要。

北京五大部直音会韵

北京五大部直音会韵

北京五大部直音会韵,二卷,明代佚名,有序,冯梦祯序,李经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