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托·兰克

奥托·兰克
  • 姓名:奥托·兰克
  • 别名:
  • 性别:
  • 国籍:奥地利
  • 出生地:维也纳
  • 出生日期:1884.04.22
  • 逝世日期:1939.10.31
  • 民族族群:

奥托·兰克(Otto Rank 1884.04.22-1939.10.31),奥地利心理分析学家,1884年出生于维也纳,1939年在纽约去世。他认为焦虑起源于诞生的创伤,幻想情感的净化就能治愈精神病。


兰克在一所职业中学校结业以后就投奔S·弗洛伊德。弗洛伊德负担并培养他上了中学和大学。兰克接受了弗洛伊德的熏陶,经常出入维也纳心理分析学联谊会,以后又任该会秘书。在此期间他准备博士论文,终于在1912年取得了博士学位。1919年由于匈牙利哲学家和工业家安东·冯·弗洛伊恩德(Anton von Freund)的慷慨赠与,兰克同S·弗洛伊德、山多尔·费伦茨(Sandor Ferenczi)和欧内斯特·琼斯(Ernest Jones)创建了国际心理分析书店(Internationaler Psychoanalytischer Verlag),由兰克担任行政领导直至1924年。


兰克是弗洛伊德的得意门生,是对神话和传说进行心理分析的首创者。他的以下一些作品受到了广泛的重视:《英雄诞生的神话》(1909),《罗亨格林(古代德文诗—译者注)的传说》(1911),《关于神话研究的心理分析(Psychoanalytische Beitrage zur Mytheforschung)》(1911—1914,修改版于1922年)。但他的最重要的理论著作是《诞生的创伤·分娩前生活对个人的和集体的心理活动变化的影响》(1924年版,1928年译成法文)。在这部作品里,兰克申述了自己的信念,同时标志了分裂的开始。实际上,从这时起兰克已远离了弗洛伊德的正统观念。兰克在赴美洲进行了几次旅行之后,1926年他便断然离开了维也纳,赴巴黎和美国从事他自己的治疗方法的教学工作,1936年他决定在纽约定居。


兰克认为,焦虑起源于诞生的创伤,“各种形式的神经官能症和不论是什么样的神经病的病症都说明有一种朝着诞生的创伤退化的倾向,在这种情况下,诞生创伤的回忆应该被克服”(根据1924年版本的法文版第250页)。一切心理冲突都能在母—子关系的混乱里找到根源。心理分析医生要起到一种母亲的作用,他的治疗措施的“目的是要按技术规则把附于某一物体上的原始里比多分离开”(同上第241页)。兰克认为神经症的核心不再是俄狄浦斯情欲综合感,而是诞生的打击。由此,兰克对弗洛伊德的全部理论提出了质疑。兰克还认为分析无意识的产生是无用的,暴露病人的社会生活,病人在发展过程中的、也可说是历史上的生活也是无用的(同上第241页)。兰克受S·费伦茨提出的“有效的技术”的影响,主张一种有限期的治疗,就是使病人摆脱象代理母亲似的心理分析医生,以便病人离开医生摆脱痛苦,或者更确切地说为了摆脱痛苦,病人应抛弃他的医生”(同上第245页)。兰克观察到从治疗一开始病人就与他的治疗者建立了移情关系之后,他提出了限制治疗总时间的办法(同上第253页)。这样,兰克就不重视缓慢地制定分析计划并幻想情感的净化就可以治愈神经病。在兰克的其他著作中,关于研究乱伦的有这样两部作品:《诗歌和传说中的乱伦主调(Das Inzestmotiv in Dichtung und Sage》(1912),《唐璜-格式塔心理(DieDon Juan-Gestalt)》(1922、1973译成法文,Payot出版)。

奥托·兰克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杨朔散文集

杨朔散文集

本书是杨朔的散文精选集,收录杨朔颇具代表性的散文,包括《荔枝蜜》《雪浪花》《香山红叶》等名篇。杨朔创造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散文的长处,于托物寄情、物我交融之中达到诗的境界;结构精巧,结尾多寓意,耐人寻味;语言具有苦心锤炼后的魅力,精确、凝炼、含意丰富又富音乐感,具有清新俊朗、婉转蕴藉的风格。

稻品

稻品

明代黄省曾著。黄省曾(1490~1540),字勉之,号五岳山人,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嘉靖举人。黄省曾博学多才,在文学、农学、史学和地学方面均有涉猎。其流传著作包罗甚广,其中农书有:《兽经》《种芋法》《稻品》《蚕经》《艺菊》《养鱼经》,后4部合为《农圃四书》。《稻品》1卷。虽篇幅短小,但却对太湖地区的水稻农家品种作了系统梳理。首先是对稻种的名实梳理,包括名称的历史变迁,以及随着时间与地域的不同而出现的别名、异名等。其次是对稻种农艺性状的描述与分析,包括品种的生长期(早、中、晚);植株形态特征如高、矮、有芒、无芒等;生理特性如耐水、耐寒、抗倒伏等;品质特点如适于酿酒、有香味、米粒色泽如何等;对品种的粳、籼、糯属性亦有说明。《稻品》共记载了35个品种,有1种是再生稻。《稻品》所记载的虽是明代当地种植的品种,但不尽是明代才有的品种,多数仍是历史传承下来的。据考证,《稻品》35个品种中有27个是宋代方志中已经有记述的品种,且有些至明代以后仍在流传,乃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太湖周围7个县的方志中共有32个水稻品种同《稻品》收录的品种相同。《稻品》使后人可以了解水稻农家品种的历史沿袭和在空间分布上的连续性。《稻品》现存版本有明万历二十五年金陵荆山书林刻夷门广牍本,题名《理生玉镜稻品》。另有明万历刻百陵学山本、明末刻居家必备本和明末刻广百川学海本。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论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论

中国传统学术,经历清后期的低迷徘徊之后,从清末民初起,涌现出了一批大师级的学者。他们以渊深的国学根底,融通中西,不仅擘划了学术研究的新领域,更开创了一种圆融通博且富于个性特征的治学门径与学术风范,而后者也正是当今学术界,经历了十几年的曲折后出现的“世纪回眸”热潮所尤为心仪的核心问题。 本书辑取《章太炎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和《刘师培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两部垂范后世的经典之作,加上导读为鞭辟入里的精赅之论,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全书集大家之言,是这一领域的主要参考书。

海门张仲村乐堂

海门张仲村乐堂

元明之际杂剧剧本。简名《村乐堂》。撰人姓名不详。末本。剧写苏州王同知有妻张氏,妾王腊梅。张氏的父亲张仲致仕后在苏州南面的海门修建村乐堂以娱老。王腊梅与都管王六斤私通,欲毒死王同知,将毒药放在汤中,由张氏递与王同知。王同知发现汤中有毒,王腊梅便诬张氏所为。令史张本奉命勘问此案,王同知暗中向张本行贿,要他定张氏罪而释腊梅。张本将贿金封存上交府尹。王同知恐事发累己,去向府尹求情,府尹让他去求张仲出首承认行贿罪名,方能了解此案。王同知与妻张氏往同乐堂去求张仲,张仲因女儿被连累,不得以而应允。于是府尹含混了结此案,只将王腊梅、王六斤定罪。现存主要版本有:脉望馆抄校本,《孤本元明杂剧》据以校印。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抉隐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抉隐

简称《圆觉经抉隐》。王骧陆居士著,抉隐意为挖掘隐秘。王骧陆老居士(1883-约1965),字相六,浙江海宁盐官人,王欣甫(豫熙)第六子,王宽基弟。无相密心中心法(印心宗)二祖。受家庭影响,擅长诗文、书法。二十年代末,随大愚阿奢黎修无相密乘心中心,得悟心要,方知念佛之落处。昄依太虚法师,常在海宁硖石惠力寺及万善坛讲经。

合部金光明经

合部金光明经

隋大兴善寺沙门释宝贵对志德等合入,共二十四品,彦悰序云。此经有三本。初,凉世昙无谶译为四卷,止十八品(今存)。次。周世耶舍崛多译为五卷,成二十品(今亡)。后逮梁世真谛三藏,译三身分别,业障灭,陀罗尼最净地,依空满愿等四品。足前出没为二十二品。重寻梵本,得嘱累品,及银主陀罗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