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砺

- 姓名:法砺
- 俗姓:李
- 性别:男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赵州(河北赵县)人
- 出生日期:569
- 逝世日期:635
- 民族族群:
法砺(569~635)唐代僧。赵州(河北赵县)人,俗姓李。十五岁依演空寺灵裕出家。受具足戒后,就静洪律师研学四分律,并作注释书。数年后,又从恒州洪渊听讲律学,穷探根源。二年后赴江南,学十诵律。隋代末年北归。因天下乱起,遂隐居研钻律部奥义。唐代武德年中,于冀州临漳布展法席,宣讲四分律,诸方学士会集座前,开悟者极多。贞观九年十月示寂于临漳日光寺,世寿六十七。著有四分律疏、羯磨疏、舍忏仪轻重叙等,被推为相部宗之祖。弟子有明导、昙光、道成等。 [续高僧传卷二十二]
法砺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法国革命论
英国政治家、哲学家埃德蒙·伯克著。全名为《打算寄给巴黎一位绅士的信中的法国革命和伦敦一些团体对这次革命的辩论感言》,于法国大革命发生的第二年——1790年出版。作者在本书中猛烈地攻击法国革命。作者所写的这本小册子完全站在英国统治阶级立场,向法国革命的解放思想宣战,暴露出当时欧洲反动势力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憎恨。本书刚一出版,立刻得到当时全欧君主王朝以及一切反对革命的人的赞赏,波兰国王曾为此赐给作者一枚金质奖章。作者反对自由、平等,认为没有政府、军队、财产安全、宗教道德等就谈不上有任何自由。
野鸭
五幕悲喜剧《野鸭》发表于一八八四年十一月。早在这一年九月初,易卜生就在一封信中预告,这个剧本和他过去的剧本在许多方面不一样,很可能引起争论。它可能把年轻的作家引上新的创作道路,可以说这是件“很好的事”。这里指的是他过去所宣扬的缺乏理想的危险性,现在开始强调强迫别人接受不切实际的“理想”的危险性,还有他在表现手法上的创新。一八八五年一、二月间,这出戏在挪威、瑞典、丹麦各大剧院上演,舞台效果很好。关于这出戏的评价,也如剧作家自己所说,有人赞叹不止,有人竭力反对,意见分歧是明显的。 剧情是在两个家庭间展开的,一个家包括工商业资本家老威利和他的儿子格瑞格斯,另一个家包括照相馆老板雅尔马,他的父亲老艾克达尔中尉,妻子基纳和女儿海特维格。启幕之前,两家已有一段纠葛。艾克达尔和威利曾合伙经营一家林业公司,由于非法交易而受到政府取缔,狡诈的威利说他什么也不知道,结果艾克达尔一人承担全部罪责。艾克达尔出狱时,一点办法也没有,威利让他在办公室抄写文件,报酬优厚。他还把自己玩弄过的女仆基纳许配给雅尔马,并资助雅尔马学照相,成家立业。充满幻想的格瑞格斯对父亲很不满意,长期在父亲的一座矿山工厂工作。
希腊神话故事
19世纪,德国浪漫主义诗人古斯塔夫·施瓦布致力于挖掘和整理古代文化遗产,他以严谨认真的作风和极具文学价值的生动文字,依据荷马的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得赛》,并且参照其他古代希腊的神话与传说以及希腊作家的一些文学作品,对庞杂凌乱的希腊神话和传说加以整理编排,编撰了这本谱系相对清晰、故事情节相对完整的书。希腊神话流传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其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及优美曲折的故事情节,深受世界各地读者的欢迎。它将现实生活与幻想交织在一起,汇总了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以浪漫史诗的形式再现了古希腊人的社会面貌和精神生活,赞颂了古希腊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对西方文学的发展和繁荣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云溪集
十二卷。宋郭印 (约1126年前后在世)撰。郭印,字亦不详,号亦乐居士,成都(今四川成都市)人。生卒年不详,政和中进士,历任县令,晚始退居。性嗜水竹,经营二十载,始得一亩之园。云溪乃其别墅之名。其诗才地稍弱,未能自出机杼。而清词隽语,瓣香实在眉山。与曾慥、计有功等交游甚密,皆为一时博雅之士。在当时文坛较有影响。所著《云溪集》十二卷其卷一至卷五除二首四言诗,皆为五言古诗,第六卷为七言古诗,卷七至卷九为五言律诗,卷十至卷十一为七言律诗,卷十二为五言排律、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六言诗,乃清四库撰官据《永乐大典》所载,分体编辑而成。今有《四库全书》本。
镜镜詅痴译注
中国最早专门论述几何光学原理的著作。郑复光著。1846年成书,1847年刻入清道光中杨尚文辑的《连筠簃丛书》。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12月出版。郑复光(1780—约1853),清代科学家。字元甫,又字浣香,安徽歙县人。少年时即成为贡生。自幼偏爱科学,博览群书,注重西学,重视实验研究,通晓数学、物理学和机械制造,尤善于融会贯通中西光学。1819年曾依据古文献成功地做过削冰造镜取火的实验。道光年间曾自制一架测天望远镜。1842年写成《弗隐与知录》,把当时人们认为怪异不可解的各种现象,归纳成200余条,用物性、热学、光学、地理学等原理加以解释。 本书共5卷,约7万余言,计分“明原”、“类镜”、“释圆”、“述作”4个部分,末附“火轮图说”。明原部分计有6篇,分别说明了几何光学中几个重要的基本概念,论述了物体发光和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折射现象,以及眼睛的光学功能。类镜部分是镜子的综述,论述了4个问题,介绍了几种镜的质料与性能,重点阐述了几种方形透明体的特性及其光现象。释圆部分是全书的中心,分为5个专题,主要论述了几种凸凹透镜成像的理论问题,并分别论述了凸凹透镜成像的总规律、特点,透镜组的成像情况,凸凹透镜之间量的关系。述作部分著录了17种光学仪器和器具,详细论述了各种光学仪器的制作、调节、使用、保养和原理。本书集当时已传入中国的西方近代光学和中国古代光学知识之大成,加以系统化,内容全面,图文并茂,安排系统与逻辑结构严谨,是当时1部比较完整的几何光学著作,书中所阐发的几何光学理论,代表了清代中期中国的光学发展水平。
小豆棚
文言小说集。 清曾衍东(1750?—1820前后)撰,参见附录小传。自序写于乾隆六十年(1795),最后成书约在嘉庆、道光之际(1820前后),即作者逝世之前,历时二十年上下。原书八卷。今存残钞本一至六卷。又残钞本五、六两卷,上有批语及修改文字,当是作者手笔。光绪六年(1880),项震新分类整理,略有删汰,存二百零三篇,分十六卷。书前除自序外,还有嘉庆二十一年(1816)彭左海为曾衍东写的小传,项震新的叙等。其后,坊间印本有多种。作品深受《聊斋志异》影响,但是又具有一定的独创性,是早期仿聊斋的优秀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