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佐尼

- 姓名:曼佐尼
- 全名:亚历山德罗·曼佐尼
- 性别:男
- 国籍:意大利
- 出生地:米兰
- 出生日期:1785年3月7日
- 逝世日期:1873年5月22日
- 民族族群:
亚历山德罗·曼佐尼(Alessandro Manzoni,1785年3月7日-1873年5月22日),意大利诗人、剧作家,浪漫主义代表作家。1785年3月7日出生于米兰一个贵族家庭。外祖父是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他自幼受启蒙主义思想的熏陶,成年后断然拒绝继承伯爵的爵位。16岁时发表诗歌《自由的胜利》(1801),讴歌法国革命,赞扬自由战胜专制,抨击教会对进步科学文化的迫害。1805年至1810年寓居巴黎,受到欧洲进步思想和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1808年与笃信宗教的日内瓦女子恩莉凯塔·勃朗德尔结婚,导致他皈依基督教。后来他的创作,一方面体现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另一方面又企图把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同基督教宣扬的平等博爱的教义揉合起来,因此充满了复杂深刻的矛盾。
他早期的作品主要是诗歌。 《里米尼宣言》(1815)呼吁一切爱国者联合起来,为意大利的复兴而斗争。颂诗《1821年3月》(1821)热忱歌颂民族起义中英勇牺牲的战士;抒情诗《5月5日》(1821)则为哀悼拿破仑逝世而作,描述了这个统治者波澜起伏的一生。组诗《圣歌》(1812—1822) 5首,是为纪念基督教宗教节日而作,宣扬基督教的道德力量,说它能赐予人类平等和正义。他的两部历史悲剧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卡马尼奥拉伯爵》(1816—1820)以15世纪上半叶威尼斯和米兰发生战争期间的故事为素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描述了主人公卡马尼奥拉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最后他成为封建君主政治阴谋的牺牲品,而这正是意大利长期四分五裂、蒙受民族灾难的祸根。《阿德尔齐》(1822)是一部抒情悲剧,取材于8世纪下半叶法兰克王查理大帝对伦巴第的入侵,描写了伦巴第王子阿德尔齐优秀的品德和充满矛盾的心理,谴责了外族发动的侵略战争,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忧郁和惆怅。在这两部悲剧中都流露出神秘的天命观和基督教博爱思想。长篇历史小说《约婚夫妇》(1821—1827)是他的代表作,描写17世纪西班牙统治下的伦巴第农村一对青年的爱情和生活遭遇,借以影射19世纪上半叶意大利被奥地利奴役下人民的悲惨处境。这部作品是意大利浪漫主义的杰作。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曼佐尼在文艺理论、语言、历史等方面也有建树。他的文艺理论著作有《〈卡马尼奥拉伯爵〉序言》、《论浪漫主义》、《论历史小说》等。他强调文学的政治倾向,提出作品必须同重大的政治事件相联系,力求达到真和美。1845年出版的《论意大利语言》共分3卷,论述了语言的性质、意大利语的真正含义和意大利民族统一语言的性质和特征,对意大利民族语言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1861年意大利统一后他被任命为参议员,第二年担任语言统一委员会主席。1873年5月22日逝世。
曼佐尼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古希腊罗马奴隶制
《古希腊罗马奴隶制》阐述了从荷马时代直至罗马帝国晚期的奴隶制度,展现了古希腊罗马时期奴隶制兴起、发展、衰落的全过程。具体到每段历史时期,作者都尽可能全面地分析奴隶的来源、数量、使用情况、社会和法律地位等问题。在史料的收集和运用上,《古希腊罗马奴隶制》使用的史料包括古典作家作品、碑铭、纸草文献等,在这方面作者所下的功夫尤其突出,这也使得《古希腊罗马奴隶制》成为研究古代奴隶制度的重要作品。
龙虎中丹诀
龙虎中丹诀,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应为宋代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此书言内丹功诀。内载颂诗六首(龙虎作用颂、胎阳颂、胎室颂、胎神颂、胎灵颂、胎化颂),咒诀三首(真火咒、真水咒、行火咒),卦式三首(周天式、复卦式、垢卦式),以及七律诗歌九首(题作「水火中丹九候歌」)。其丹法大略谓精、气、神乃人身之主,三者唯心可以动合变化。日月为天地之至精,坎离为人身之至药,使坎离交媾日月于玄宫,而成真丹。又称炼丹须于子前午后,行复卦之乾卦,自姤卦终坤卦,行至九年,丹成胎化,返本还元,遂为真仙。
小砦及其它
小砦及其它,沈从文短篇小说集,收《小砦》等短篇小说7篇,其中《主妇》与《主妇集》中《主妇》同名不同篇。
少年漂泊者
中篇小说。蒋光慈著。1926年1月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小说出版后即在广大读者、尤其是在广大进步青年读者中间引起了强烈反响,自1926年至1933年,先后印行了十五版。这是蒋光慈的第一部小说,而且是一部具有自传性质的书信体形式的小说。作品集中描写了佃农出身的贫苦青年汪中,在父母双亡之后漂泊四方,经历了种种艰难曲折,饱尝了人间的冷暖,最终由自发地反抗逐步走上了自觉地为革命事业而英勇斗争的道路。汪中的命运表明了时代青年只有奋起反抗、投身现实斗争、献身革命事业,才有真正的出路,才有壮烈的人生。汪中的艺术形象以及整部小说,曾经激励过许多进步作家和时代青年走上革命斗争的人生道路。由于作品鲜明的进步倾向,这部小说从30年代起就一直成为国民党反动当局查禁的对象。《少年漂泊者》是中国现代小说创作中最早描写人民革命斗争、最早歌颂党的领导以及最早塑造优秀共产党人形象的作品之一。小说完稿于1925年11月1日,及时而深刻地展现了从“五四”到“五卅”这一历史时期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和现实斗争。这是一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开创性的作品,因此被称作“革命的前茅”。
仪礼释宫
三十卷。宋李如圭撰。古代宫室,都有定制,《仪礼》时其载述颇详,然而随时代变迁,宫室定制各不相同,后世阅读《仪礼》亦不尽知古时登降之节、进退之序,故有考古礼者不明于古人宫室之制,即不能全明《仪礼》之说。而李如圭作《仪礼集释》,又作《仪礼释宫》,考古人宫室之制,以与《仪礼集释》相辅。《仪礼释宫》仿《尔雅·释宫》体例,逐条分析,各引经记,以《注》、《疏》参考证明,详加讨论,辨析详明,深得经意,发前人之所未发,对《仪礼》古代宫室之研究,有一定的贡献。《朱子大全集》亦载《仪礼释宫》,与李如圭《仪礼释宫》大致相同,仅无序文,可能是《礼书》校定者认为是朱熹所着。亦有人将其编入《苏轼集》中。清儒编辑《四库全书》根据宋《宋中兴艺文志》确定为李如圭作,“诚治《仪礼》之圭臬也”。由于传本已佚,《仪礼释宫》是《四库全书》编纂者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一卷,以与《仪礼仪释》相附,其间字句与朱子本稍有不同。版本有宋刊本、乾隆间武英聚珍板本、守山阁本、《经苑》本、闽覆聚珍本、墨海金壶本。
法华经科注
法华经科注,十卷,宋守伦注并序,明法济参订,圣行刻经序(法济之师),内题科注妙法莲华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