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继公

敖继公
  • 姓名:敖继公
  • 别名:字君善
  • 性别: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长乐(今属福建)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敖继公,宋元之际经学家。字君善。长乐(今属福建)人,后寓居吴兴(今属浙江)。宋末,以荫为定城尉。后擢进士,以忤时相不仕。元成宗大德中,擢信州教授,末赴而卒。赵孟頫曾从其学。深究《周易》,尤精于《礼》。认为鲁高堂生所传《士礼》17篇,即今《仪礼》。高堂生之传记既不存,王肃、袁准、孔伦、陈铨、蔡超诸家注亦未流传于世,而郑玄注《礼仪》疵多醇少,学者多不察,乃复删定,取贾疏及先儒之说补其缺,不足处附以己意,于元大德五年(1301)成《礼仪集说》17卷。

敖继公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海军战略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海军战略

德国国防出版社1972年出版。中译本由上海外国语学院德法语系德语组七二级工农兵学员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10月出版,共14.8万字。该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海军元帅邓尼茨对法国记者提出的40个问题进行答复的汇编,主要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海军战略进行了回顾与总结。邓尼茨根据德国和英国的军事实力、地理条件,阐述了德国以潜艇为核心的海军战略与战术。他认为,德国在欧洲崛起后需要向外扩张,而英国历来采取抑制欧洲大陆强国的政策,德英战争不可避免。英国的海军实力较强,但英国是个岛国,海上交通线是其赖以生存和进行战争的生命线。一旦战争爆发,德国海军最重要的战略是对英国采取慢性绞杀,开展商船袭击战,切断其海上交通。而潜艇部队是完成这一战略任务的最有效、最经济的力量。在潜艇使用上,主张集中使用兵力,把潜艇派往运输频繁、对潜艇防御薄弱的海区,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战果;利用暗夜出敌不意地进行近距离水面袭击,采取多艇作战的“狼群战术”,集中攻击敌方运输船队。邓尼茨强调现代战争中制海权的重要性,认为制海权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负起着最后的决定作用。邓尼茨指出,由于德国的潜艇部队缺乏足够的空中掩护和抗雷达能力,导致1943年5月以后连遭败绩。另外,书中还宣扬了I.康德唯心主义的“绝对命令”原则,认为军人只需履行职责,不必过问政治,历史由少数“伟人”的意志和性格支配,战争胜负取决于武器装备。

新加坡风土记

新加坡风土记

域外地理著作。清李钟珏撰。一卷。钟珏,优贡, 上海人。 光绪十三年(1887)因觅友去新加坡,以所见闻著是书。约七千二百字。对新加坡地理方位、形状、所辖、交通、开发、历史、四至、海口炮台、居民册籍,博物馆、医院、华人生活、华工、英国驻军、兵房、贸易、居民犯罪,以及地近赤道冲凉之法、南洋鸦片烟、鳄鱼伤人等情况多有记载。内容翔实,文笔通畅。对研究十世纪末新加坡开发史、 地理、经济、军事、风土民情等均有参考价值。有《灵鹣阁丛书》本, 《丛书集成初编》本。

丁晋公谈录

丁晋公谈录

或作《晋公谈录》,宋代文言琐谈小说。记录北宋真宗时宰相丁谓(封晋国公)言谈,作者不详,一说为丁谓甥潘延之。一卷。《郡斋读书志》、《遂初堂书目》、 《宋史·艺文志》均著录。今有《百川学海》本、明刻本、 《历代小史》本,以影宋咸淳原刻本《百川学海》本为最佳。另《说郛》亦收录,但不全。

三国史辨误

三国史辨误

《三国史辨误》三卷,不著撰人名氏,亦莫详时代。《苏州府志》载,陈景云,字少章,吴江县学生,长洲人,少从何焯逰,博通经史,淹贯羣籍,长扵考订,凡譌谬处,能剖析毫芒,所著书凡九种,其四为《三国志校误》,似即此书。然考《义门读书记》中有何焯所校《三国志》三卷,其《魏志·杨阜传》“阜尝见明帝着帽披缥绫半裦袖”一条,称裦袖古今字,少章疑一字衍,检《宋书·五行志》果然云云。此书不载此条,则又似非景云作。疑不能明,阙所不知可也。提要作三卷,四库全书收录时未分卷。

吴越备史

吴越备史

四卷,补遗一卷。旧本题宋武胜年节度使掌书记范垌、巡官林禹撰,记载的是钱镠以下累世事迹。据陈振孙《书录解题》载,认为《吴越备史》为钱俶之弟钱俨作,托名林禹、范垌而已。该书原在卷首列年号世系图、诸王子弟官爵封谥表、十三州图、十三州考。但今仅存十三州考一篇。书后有跋二首,一题为嘉祐元年四代孙中孚、一题为绍兴二年七代孙休涣。现存为明嘉靖年间刊本。该书对史事多有补缺,马尽臣所作《补遗》一卷亦别无证据。《吴越备史》记事讫于太祖戊辰 (908),《补遗》讫于太宗丁亥 (987)。陈振孙认为今书起于石晋开运,前缺三卷,可见此本自宋季以来已非完帙。此书有浙江汪汝瑮家藏本、《学津讨源》本、《武林掌故丛编》本、《四部丛刊续编》本。

杂阿含经

杂阿含经

杂阿含经,一卷,失译,梵Sa&mdotabvyukt&amacrongama。附吴魏二录,于大部中撮要,译出别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