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宪

胡宗宪
  • 姓名:胡宗宪
  • 别名:字汝贞,号梅林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徽州绩溪(今属安徽)人
  • 出生日期:1512年11月4日
  • 逝世日期:1565年11月25日
  • 民族族群:

胡宗宪(1512年11月4日-1565年11月25日),字汝贞,号梅林,徽州绩溪(今属安徽)人。明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授山东益都令。以政绩获嘉奖,晋三级,任杭州知府。修整西湖,扩建岳坟。三十四年,任浙江巡按御史,旋提为总督,总制七省军务抗倭灭寇。延徐渭、沈明臣、茅坤、文征明为幕僚。用俞大猷、戚继光、卢镗为大将。制定“攻谋为上,角力为下”和“剿抚兼施,分化瓦解”的策略,转战江浙。三十六年斩徐海,俘陈东,降汪直,断倭寇之内应。又数年,弭平倭患。以功获殊荣,官至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并加少保。四十一年,被南京给事中陆凤仪弹劾为“严党”而入狱,不久获释。次年,御史汪汝正以宗宪付严嵩之子世蕃手书中,有“自拟圣旨”为据劾胡,复入狱。在狱中愤然上书千言,世宗久未定其罪。四十四年,瘐死狱中。隆庆六年(1572),穆宗准科臣奏,宗宪得以昭雪,并“史录平寇勋”。万历十七年(1589),宗宪孙胡灯奏准,赐御葬于故里之天马山。谥号“襄懋”。辑有《筹海图编》13卷,收入浙江沿海地形、防务、战具、倭变,战事甚详,载《明史》。另有《督抚奏议》、 《忠敬堂汇录》、 《三巡奏议》等。

胡宗宪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莲峰志

莲峰志

名胜志。明末清初王夫之(1619—1692)撰。五卷。夫之, 字而农, 号姜斋,一号船山,湖南衡阳人。明崇祯举人。著有《船山全集》。莲花峰南岳诸峰之一。旧有嘉靖志,毁于火灾。是志于崇祯十七年(1644)成书。约二万八千字。记事上断南宋下止于成书年。卷一为勅谕、原志序。卷二起为正文,分沿革、形胜、名迹、附丽、名游、祀典、禅宿、物产、序记、诗十门,后为总序。书中详考历史沿革、山川形胜。名迹门载娑罗泉、洗衲石、飞来钟、灵源阁等十八处古迹,凡毁者亦言明遗址。附丽记西白云峰、妙高峰、黄沙潭等山、峰、十八处,对旅游考古有参考价值。物产记香稻、罗汉芋、茶、方竹、虎、山牛、猿等动植物二十种,山果熟时其猿来采果可达千头。有《王船山遗书》本(同治四年刻本)。

神魔列国志

神魔列国志

《神魔列国志》愣严阁主 著。作者在书中使用了大量的古代的神话传说和民间的精怪故事甚至连古希腊神话都有所涉及。可以说作者的知识层面是非常广泛的而且在如此众多的素材之中作者作到了主次有序,杂而不乱,所有的的故事都围绕着一个中心在进行,那就是——一个国家的复兴道路。

古今词论

古今词论

词话。一卷。清王又华编。王又华(生卒年不详),字静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古今词论》编于康熙年间,汇集宋至清初二十六家论词之语。其中较著名的词论家有杨缵(守斋)、张炎(玉田)、王世贞(元美)、杨慎(升庵)、张(世文)、俞彦(仲矛)、刘体仁(公勇)、贺裳(黄公)、彭孙遹(骏孙)、邹祗谟(程村)、王士禛(阮亭)、毛先舒(稚黄)等,而引毛先舒之词论尤多。《古今词论》主要内容多为对词的特点、作法和声律的论述,选录还算精当,但文字时有删改,也不注明出处,是不足之处。此书名曰《古今词论》,其实清以前古人只占十之一,而今人却占十之九。书中常为后人引用的词论有:李东琪论词的特色:“诗庄词媚,其体元别。然不得因媚辄写入淫亵一路。媚中仍存庄意,风雅庶几不坠。”又论小令与中长调的作法:“小令叙事须简净,再着一二景物语,便觉笔有余闲。中调须骨肉停匀,语有尽而意无穷。长调切忌过于铺叙,其对仗处,须十分警策,方能动人。设色既穷,忽转出别境,方不窘于边幅。”毛稚黄论炼意:“词家意欲层深,语欲浑成。作词者大抵意层深者语便刻画,语浑成者意便肤浅,两难兼也。”又论婉约与豪放:“词句参差,本便旖旎,然雄放磊落,亦属伟观。”对研究者均有一定参考价值。但编者对所引词论均无论断、发明,也是缺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列此书于“附存目”。清查继超编的《词学全书》中存有此书,今收入近人唐圭璋编的《词话丛编》第一册,1986年中华书局出版。

浦峰法柱栋禅师语录

浦峰法柱栋禅师语录

2卷,清海栋说,慧升集,慧渠编,慧岱录(依驹本印)。卷首收序;卷上收住辰州府天云山浦峰寺语录——上堂、拈古、颂古、牧牛颂、联芳偈;卷下收机缘、示偈、杂著、书问、佛事。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七册。

止观门论颂

止观门论颂

一卷,世亲菩萨造,唐义净译,有七十七颂,明修不净观之法门也。

道院集要

道院集要

三卷。旧本题为《道院集》。宋代晁迥 撰。因此书“ 乃王古选录,迥书,故名集要”。此书主要内容是采拮大家高僧名人之言而录之,大旨主佛教宏论与儒家论点相通相近之言。在体例上为语录之流,并非文集之体。故改隶释家类属,庶不失其旨。该书亦有许多别称,如曰道院别集,曰自择增修百法,曰随因纪述,曰耄智余书等。该书虽经收藏流传,但社会影响和学术价值并不大。见载的版本是清代两淮马裕家藏本,蒋梦频书写的旧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