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应祥

顾应祥
  • 姓名:顾应祥
  • 别名:字惟贤,号箬溪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鸿桥顾家潭
  • 出生日期:1483
  • 逝世日期:1565
  • 民族族群:

顾应祥(1483—1565),字惟贤,号箬溪。祖籍长洲(今江苏吴县),父昶悦长兴山水,定居今鸿桥顾家潭。明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正德三年(1508)授江西饶州(今江西鄱阳)推官。时府属乐平(今德兴县)农民暴动,县令被俘,众官皆束手无策。应祥携一老卒,骑一羸马,径至义军营垒,陈明利害。事平,迁锦衣卫经历,后任广东按察佥事兼岭东道。赣、粤、闽交界地区又爆发农民起义,明廷派中丞王伯安(守仁)率顾应祥前去镇压。又移兵驱逐海盗。正德十四年擢江西副使、分巡南昌道。后又参与镇压湖南、广西的农民起义。嘉靖六年(1527),迁山东布政使,不久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云南。在云南,着意经略。定永昌(今云南保山)府腾越诸卫署,添永昌等府、县师儒,颁王氏公约,申明射礼,行宽军职袭替例等善政二十余事。滇人事事称便。母丧未能及时回候,被罢官,及奔还,与乡里蒋瑶、刘麟等结社,徜徉于菰城、岘山(均在今湖州市近郊)间,有终老之志。时吏部都察院曾数次奏陈,调顾应祥再抚云南,滇人大悦。不久,升南京兵部侍郎,未到任而改任刑部尚书,居官二年,致仕回乡。


顾应祥一生勤奋好学,手不释卷,九流百家,无所不窥;读书则“必传证精解,务当于心而后已”。少年时曾随阳明、增城二先生游学。著《传习录疑》1卷、《致良知说》1卷、《惜阴录》12卷。尤精于九章勾股之学,著《测圆海镜分类释术》10卷,指出:“为数学者,识其大者得其义,识其小者得其数”;“置为数术以测之,于是乎天地之高深,日月之出没,鬼神之幽秘,皆可得而知之矣!”著有《测复算术》4卷、《弧矢算术》1卷、《勾股算术》1卷,传于世。涉及天文、法律、奏疏、诗词、围棋、方志等的著作有《南诏事略》、《人代纪要》、《重修问刑条例》、《律解疑辩》等10余种。其中《南诏事略》为在云南任上所著少数民族史传。《四库全书总目》称:“其诸书与史互异者,皆别作按语,详为考证。诠注叙次,颇为简洁。至所载郑氏世次及一切事实,皆五代史及五代会要、文献通考诸书所未载,亦足裨史氏之阙也。”嘉靖三十八年(1559),为家乡纂修《长兴县志》,在序言中道:“观天之文,察地之宜,而审乎人事之变,斯可立政矣;政立而教化矣,此志之所为作也。”赐葬城西灵山。

顾应祥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假面的告白

假面的告白

《假面自白》是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成名作和代表作,发表于1949年。作品带有自传性质,描述了主人公“我”的成长历程,以及复杂的心理活动。《假面自白》不仅在文学上是一部出色的作品,而且由于其存在着一些能够清晰反映出三岛隐藏着的那一面的缘故,它还是一部重要的作品。《假面自白》将与少年时期快乐的欲望相连的性愿望,极其正确而冷静地加以整理、表现,并将它作品化。 《假面自白》在日本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被评价为“三岛文学的核心和根子”。

唐宋八大家文钞

唐宋八大家文钞

唐宋散文总集。共一百六十四卷。明代茅坤编。坤字顺甫,号鹿门。归安(今浙江吴兴)人。明嘉靖进士,官至大名兵备副使,后落职归隐至终。本书辑唐代韩愈文十六卷,柳宗元文十二卷,宋代欧阳修文三十二卷附《五代史抄》二十卷,王安石文十六卷,曾巩文十卷,苏洵文十卷,苏轼文二十八卷,苏辙文二十卷共八家文章编成,共计一千四百余篇。初刻于杭州。万历中其孙茅著订正重刻,最为通行。本书系有感于八家全集浩繁而编,旨在为初学者提供古文选本。前有总序,反对前后七子“文必秦汉”的主张,弘扬唐宋古文,认为其所选八人文章得“六经”之精髓,并提出“世之操觚者往往谓文章与时相高下,而唐以后且薄不足为。噫!抑不知文特以道相盛衰,时非所论也”的见解,对后世文论很有影响。在编排上,此书首列原序,次列论例,分述八家文体风格,各家文选前亦各有序,述其特色,所评精当,要言不烦,后列作者《本传》,选文题目下均有圈点批评,指示文章的要旨与特色。全书所选虽非精审,但篇幅繁简适中,既便于作文、论文家参考,又利于初学,因此,后世流传较广,“唐宋八大家”之称即由此而起。清桐城派选编《古文约选》、《古文辞类纂》皆以八大家古文为主,清魏源有《纂评唐宋八大家文读本》八卷亦由本书而成。有清代坊刻本,《四库全书》本。

道光邻水县志

道光邻水县志

四川地方志。清曾灿奎修,甘家斌纂。六卷,首一卷。灿奎,贵州贵筑(今贵阳)人。嘉庆举人,官邻水知县。家斌,号秩斋,四川邻水人。乾隆进士,历官刑部员外郎,陕西道监察御史、大理寺正卿等。本县有康熙、乾隆、道光诸志。是志为家斌归居乡里时,取旧志考核增删,于道光十五年(1835)成书。记事止于道光十四年。约二十万字。正文有增志序、 图说、图考、职名。正文分天文、地舆、建置、食货、风俗、学校、武备、祀典、职官、选举、人物、艺文十二门,含沿革、祥异、古迹、山川、 户口、 物产、风俗、书院、寺观、政绩、进士、名宦、侨寓、奏疏等八十六目。沿革目自夏始。山川目载山、寨、河、滩等七十余处。寺观目载名寺古刹五十余处。职官志载宋至清历代职官二百余人。选举目载宋迄清历科进士、举人、拔贡等四百余人。人物志载名宦、理学、侨寓、老释等三百余人。艺文志载疏奏、碑记、策、传、铭、赋等六十余篇, 诗、词、歌等百余首。有同治八年(1869)刻本。

霞笺记

霞笺记

传奇。明无名氏作。《曲品》著录。剧写松江华亭人李彦直与诸友攻读于会景楼上,一日见旁院女子打秋千,在诸友怂恿下题诗霞笺,“赋以托之”,掷过墙去。旁院为妓女张丽容居处,张拾到霞笺,也以霞笺一幅,和诗于上,掷回过去,恰又被李拾得。端午节时,李往张处,两人定情,约为夫妇。李之友酒银向孙教官告李恋妓,孙致信李父,李遂被禁锢家中。时镇守苏松的阿鲁台为讨好丞相伯颜,设计将丽容骗到舟中,强使北行。彦直越墙离家,寻至张居处,知张北去,一路追赶至京。丽容被伯颜夫人转献给太后。彦直借寓寺庙攻书,待机寻张。花花宫主招赘兀都驸马,太后以四十宫女从嫁,丽容也在其中。彦直扮作军士,混入婚礼仪仗队,与丽容相逢。丽容劝李趁大比之年,努力考试,及第封章后,姻缘犹可望。彦直果中状元。兀都驸马知情后,将丽容送至状元寓所,正式成亲。本剧今有《六十种曲》本,最为通行。又有明万历年间广庆堂刻本,唐振吾刊行,秦淮墨客(即纪振伦)校正。

李义山诗集笺注

李义山诗集笺注

又名《李义山诗集注》。诗文注。唐李商隐(约813—约858)撰,清朱鹤龄注。三卷。商隐有《李义山文集》已著录。鹤龄字长孺,江苏吴江人。此集成于清顺治十六年(1659)。录诗二百四十首。系注者据明末释石林(道源)注本,加以增补删改而成。鹤龄特重李诗内容,并揭示其诗多比兴寄托之特色。博考时事,解说翔实,一扫诸家穿凿附会之说,繁简颇为得当。此注本较佳。故后来注商隐集者如程梦星、姚培谦诸家大抵以此为蓝本。并附录诗谱。有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三多斋刻本,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等。

尚书要义

尚书要义

十七卷,《序说》一卷。宋魏了翁撰。了翁贬居靖州时,着《九经要义》,凡二百六十三卷,《尚书要义》乃其中之一。《尚书》文词古奥,唐人已称该书“佶屈聱牙”,此书伪孔传随文作注,不少古词古义赖之以明,唐孔颖达依孔传作正义,虽诠释传文不肯与伪孔稍立同异,然原原本本,考据灿然。惜《正义》过于浩翰,学者难以卒业。了翁摘取注疏中精要之语,标以目次,便于检阅,使学者尽得《尚书》注疏之精华而不为其芜杂所烦扰。该书原为二十卷,《宋史·艺文志》着录。《总目》据浙江郑大节家藏本着录,作十七卷,称“原目二十卷,中第七卷、第八卷、第九卷并佚,无别本可以校补,今亦姑仍其阙焉。”而文渊阁库书《提要》、文溯阁库书《提要》均称此书缺六卷,所缺者为七、八、九、十二、十三、十四卷,《总目》但云缺三卷,与库书实有卷数不合。此书现有清震无咎斋抄本,存十五卷,所缺者与库书同,今藏北京图书馆,该馆另藏一种清抄本,《尚书要义》二十卷、《序说》一卷俱完好无缺,《故宫普通书目》着录江苏书局刊本,亦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