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萨克·迪内森

伊萨克·迪内森
  • 姓名:伊萨克·迪内森
  • 别名:
  • 性别:
  • 国籍:丹麦
  • 出生地:西兰岛伦斯特德
  • 出生日期:1885年4月17日
  • 逝世日期:1962年9月7日
  • 民族族群:

伊萨克·迪内森(Isak Dinesen 1885年4月17日-1962年9月7日),丹麦著名女作家,原名卡琳 ·布利克森(Karin Blixen)。


伊萨克·迪内森1885年4月17日生于西兰岛伦斯特德一个贵族家庭。早年就读于丹麦艺术学院,后在巴黎和罗马学习绘画。1914年随男爵丈夫旅居肯尼亚,经营一个咖啡农场。她在非洲生活了十七年,于1931年返回丹麦。后来从事文学创作。1934年开始同时用英语和丹麦语写作,取笔名为伊萨克·迪内森。她第一部作品是描写非洲生活的小说集《七个神奇的故事》(Seven Gothic Tales),这本书在丹麦不大受欢迎,在美国却成为畅销书。


1937年,迪内森的第二部作品《走出非洲》(Out of Africa)出版,这部自传体小说叙述了她在肯尼亚悲欢离合的生活,缠绵悱恻,扣人心弦。作者用优美的文字写出了对非洲风土人情的熟悉和眷恋,处处洋溢着散文美的内涵。 后来,小说《走出非洲》被搬上银幕,并获得奥斯卡金像奖。


迪内森1943年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冬天的故事》(Winter"s Tales)。二战期间,丹麦被纳粹占领,迪内森用皮尔·安德烈塞尔的化名写了小说《天使的复仇》(1944年),对法西斯侵略者进行嘲讽。晚年她遭受疾病折磨,但仍坚持写作,在战后出版了小说《最后的故事》(1947年)、《命运的轶事》(1958年)和《草坪上的影子》(Shadows on the Grass)(1960年)。1962年9月7日迪内森在哥本哈根附近的伦斯特伦德逝世。

伊萨克·迪内森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坏人们

坏人们

日本作家松本清张的推理小说。故事缘起于一家经营不善的医院,年轻的院长户谷信一最擅长的是——吃软饭。颇有魅力的他,虽还未离婚,身边却不乏迷恋他的女性,而这些女性多半富有而寂寞,不仅甘愿为他送上大笔钱财,甚至不惜与之合谋杀死自己的丈夫……高明的是,户谷在蛊惑这些女性时,从未给出什么承诺——是的,一切都是女人自愿的。但是,每当户谷为自己的完美脱身暗自窃喜时,一双冷峻凌厉的眼神一刻不离地洞穿着他的阴谋,羞辱着他的自尊心;另一方面,医院的债台高筑,让户谷迫不及待地想要娶到名门之女槙村隆子,为此,他开始逐一清除身边的障碍。但是,正当户谷为虏获模村隆子的芳心铤而走险时,自己却已身陷更大的圈套……

明医指掌

明医指掌

综合类著作。明皇甫中撰,明王肯堂订补、邵从皋参校。十卷。甫中字云洲,仁和 (今浙江杭州) 人。三代业医,承其家学,博采众家之长,结合体会,仿吴恕《伤寒活人指掌图》体裁,用歌赋、论述相结合形式,约于天启二年 (1622) 撰成此书。卷一载病机赋、经络总抄、药性歌三篇。卷二至卷七为内科杂病。卷八为五官、外科病证。卷九妇人科。卷十为小儿科。每病证均分歌、论、脉三项先予总述。继之审因分类论治。理、法、方、药悉备,可供临床参考。有明万历七年(1579) 刘氏重刻本,清光绪间刊本,一九二二年广益书局石印本。

醒世歌

醒世歌

《醒世歌》,七言排律,作者是明代高僧德清。全文讲述的是憨山德清大师经历曲折坎坷,进而成为著作成就丰富的大德高僧。该诗广为流传,情文并茂,说理深刻透彻,发人深省。

梦游录

梦游录

小说集。唐任蕃(一作繁或翻)撰。一卷。蕃有《唐任蕃诗小集》已著录。是编杂取诸书,凡六篇,全编约四千余字。其中“樱桃青衣”、“邢凤”出自《异闻集》,“独孤遐叔”出自《河东记》,“沈亚之”条即沈亚之”《秦梦记》,亦出自《异闻集》,又称《异梦录》。“张生”、“刘道济”二条未知出处。皆以梦演说故事。有《古今说海》、《唐宋丛书》、《合刻三志》、《五朝小说》、《五朝小说大观》、《唐人说荟》、《唐代丛书》、《龙威秘书》、《丛书集成初编》等本。

吊古战场文

吊古战场文

辞赋名篇。唐代李华作,《文苑英华》、《全唐文》、《唐文粹》见载。李华唐开元年间(713—741)为谴责唐王朝穷兵黩武的政策而写的一篇赋。作者由古战场的凄凉景象写到秦汉以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其间充满着他对历代士兵悲惨遭遇的同情,抒发了厌恶战争、反对战争的思想感情。文章着重反对秦汉以来的开边战争。唐玄宗时,大举进行开边战争,人民深受其害。作者最后提出制止战争的办法是:施行仁政,安定四境。因此,本文在当时是有针对性的。文章采用了“铺采摛文,体物言志”的写法,极力铺陈夸张描写,有强烈的感染力。另外,语言流畅,音韵和谐,读来毫不拗口。对后世影响较大。

礼说

礼说

十四卷。清惠士奇(1672-1741)撰。惠士奇字天牧、仲儒,晚号半农居士,人称红豆先生,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康熙间进士,康、雍、乾间历仕。早年兼治经史,晚年尤邃经学。任广东学正,倡导经学,除着《礼说》外,还有《易说》、《诗说》、《半农春秋说》、《大学说》、《交食举隅》、《琴笛理数考》、《红豆斋时术录》、《南中集》、《采莩集》、《半农先生集》。《礼说》是惠士奇考证辨析《周礼》所涉名物制度的着作。《礼说》不载《周礼》经文,只标举所有考据辩驳者,各为其说,依经文次序编之。惠士奇鉴于西汉郑玄注《周礼》不免汉制,因而反对用清代的音字进行推求,主张考求原委。《礼说》将古音古字分别疏通,援引诸史百家之说。证明周制,参证郑玄《周礼注》所引汉制,皆旁引经文,持论有实证。实为治《周礼》之力作。《礼说》版本有红豆斋原刊本、清嘉庆年间上海彭氏校刊本、阮刻经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