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仝

- 姓名:卢仝
- 别名:玉川子
- 性别:男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范阳(今河北省涿县涿州镇)人
- 出生日期:公元约795
- 逝世日期:公元835
- 民族族群:
卢仝[tóng](公元约795-公元835) ,唐诗人。自号玉川子。范阳(今河北省涿县涿州镇)人。一说济源(今河南省济源县)人。初隐少室山,家贫力学。后迁居洛阳。时韩愈为河南尹,常予周济。后又旅居扬州,游历北方边塞。性格孤傲耿介,朝廷一再征为谏议大夫,均不就。自称“上不事天子,下不识侯王”(《冬行》其三)。和韩愈、孟郊、贾岛、马异、刘叉等友善。大和九年(835)“甘露之变”时,因留宿宰相王涯家,与王同时遇害。工诗,终日苦吟。名作《月蚀诗》借自然现象抨击朝政昏暗,用语险怪,韩愈自愧不如,有《月蚀诗效玉川子作》。孙樵以为此诗“拔地倚天,句句欲活”(《与王霖秀才书》)。《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用赋的铺陈手法,写出了对品茶的独特感受。茶的清香淡雅如同卢仝一生襟抱淡泊。此诗饮茶的独特感受和煎制过程的描写,有助于今天了解茶和中国文化的特点。另,此诗亦具“讽谏”意味。诗学李白,但尚奇谲,刻意逞奇斗险,流于晦涩,近于散文化,深受韩愈、孟郊推崇。《新唐书·艺文志》著录《玉川子诗集》一卷,《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其诗集三卷。事见《郡斋读书志》卷十八,《唐才子传》卷五。今存《玉川子诗集》二卷,外集一卷,清孙之騄撰《玉川子诗集注》五卷。
卢仝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谈修养
本书是朱光潜先生美学散文重要著作之一,共计22篇散文,并附有6封书信。阐发了人生修养途径,涉及“立志”“处群”“冷静”“学问”“交友”“价值意识”等话题。作者以其心理学的专长和思想文化的观察,把握个人心性与社群国族之间的互动,道破种种心性的困惑和社会蔽障,引导读者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虽然“修养”二字,由来已久,出自孟子的“修身以养性”,但对于修养的追求从未停滞。古人说:“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养熏陶”。“切、磋、琢、磨”都是加工产品的工艺,“修”就是“锻炼”,引申为研究学习问题,增长才干的过程;“涵养熏陶”是指受到一种思想、品行、习惯的长期濡染而趋同化,“养”就是“提高”。 谈修养是人们对修养涵义境界的理解释读。经受锻炼,得以提高,保持某一境界,就是修养。谈修养是人们对修养的释读,带有很大程度道德文化的传承性和充分的个人意志的成分,这种高尚的品质和正确的待人处世的态度,为求取学识品德之充实完美,修养的概念很宽泛,在任何领域任何角度都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让人们在追求高境界的人生品格中孜孜不倦的探究。
太上洞神五星赞
太上洞神五星赞,原题张平子(东汉张衡)撰,疑为南北朝或隋唐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赞颂类。本篇为天文星占之书,观察木、火、水、金、土五星在二十八宿中运行情况,以占验灾祥吉凶。又叙述禳解灾祸之法,有施舍、修德、设醮,转诵金简玉经等方法,谓行之可逢凶化吉。经名「五星赞」,应为「五星占」之误。
太平广记钞
八十卷,明天启六年(1626年)刊刻。它是冯梦龙对《太平广记》进行加工后的精编本。冯梦龙一生笔耕不辍,在小说、戏曲、民歌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一定成就。他秉持着稗官野史可以疗俗的观念,从《太平广记》中采摭精英,将原部类、篇目精心编排,又对文本内容进行了细腻的考订、删改,提高了文本的叙事审美价值。同时,他还在书中附着了数量、质量皆十分可观的评语。文言小说选集的编纂是晚明文言小说兴盛的表现之一,反之也促进了文言小说在明末清初的发展。《太平广记》作为“文言小说之渊薮”,是当时文言小说选本的重要素材来源。冯梦龙直接取材于《太平广记》,利用删繁就简、合并更置等手法,编纂成《太平广记钞》。经过冯梦龙加工整理的《太平广记钞》,在篇目的分类归置、故事的整合编排等方面都较原书更为出色,并且体现了冯梦龙纯熟的编纂技巧和缜密的编纂理念。
不算情书
《不算情书》是著名女作家丁玲的一部较为独特的创作,也是中国女性文学的重要收获.运用女性主义批评方法,分析蕴涵在文中的女性意识与女性欲望,以及在道德压力下,女性欲爱不能,欲罢不止的情爱纠葛.《不算情书》被视为丁玲女士一段独特经历的真实写照,这段独特的情感经历与文本创作之间存在某些微妙关系.
政学录
五卷。清郑端撰。郑端,字司直,直隶枣强(今属河北)人。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官至江南巡抚。本书仿吕坤《明职》体例、内容而作。主要记述清代中央及地方各级机构的职掌、法规,以备各级官员参考采用。所列机构、官员,分成中央、地方两类。中央机构自内阁、六部,以至各寺、监、院,乃至科道;地方机构、官员,自督抚、司道,以至府州县守令。于各级机构、官员下述其职守,凡应行事宜、利弊得失均载无遗。本书对研究清代各机构的职掌,以及工作守则、办事章程,即行政法规,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时有直隶总督采进本。
华严经选译
华严经九会三十九品,无法一一注释,故只能加以节选。本书节选了八十《华严》中《十地品》、《如来出现品》和《入法界品》的部分段落。所以要选这三品,是因为这些品的内容,是《华严经》经义的核心部分,因而在流行过程中特别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十地品》和《入法界品》,早在龙树以前就作为单行本于印度流行过。龙树、世亲还专门为《十地品》造论弘扬。在汉译中,这三品也均曾作为单独的经译出,流行一时。其中如《十地品》有八种单译本,《如来出现品》有四种单译本。《入法界品》除有三种单译本外,更有般若三藏将其扩大内容,增广文字,添加了普贤十大行愿和普贤广大愿王清净偈,成为汉译《华严经》三大译本之一——四十《华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