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雍

马雍
  • 姓名:马雍
  • 别名:
  • 性别:
  • 朝代:
  • 出生地:湖南衡阳人
  • 出生日期:1931年
  • 逝世日期:1985年11月8日
  • 民族族群:

马雍(1931年—1985年11月8日),笔名孟池,中国历史学家。湖南衡阳人。1954年北京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先后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外关系史研究室主任等职。其长期从事西域历史的研究。主要研究成果为《西域史地文物丛考》,涉及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丝路研究,他通过新疆地区所保存的两汉时代的历史文物、遗址、墓葬以及出土木简、印章、钱币、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工艺品等的研究,结合文献记录,较全面地考述了两汉中央政府在西域的政治、经济措施,具体证明了统一对边疆地区的重要意义。此外,他对吐鲁番文书、佉卢文文书的研究也颇为突出,曾参加马王堆帛书的整理,缀合有《战国纵横家书》等,还译有《斯巴达克斯》《伏尔泰评传》《古代社会》《罗马帝国社会经济史》等,译笔严谨、洗练传神。1979年,参与筹建中国中亚文化研究协会,规划《中亚文化研究丛书》的编写,并主编《中亚学刊》《中亚文明史》等杂志。1985年病逝于北京。

马雍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史氏菊谱

史氏菊谱

又名《史老圃菊谱》、《菊谱》。植物谱录。南宋史正志撰。1卷。正志晚年致仕,居苏州养花消遣,见牡丹、芍药、海棠与竹皆有谱,遂以所见撰为此谱。前有自序,称所收27种,实为28种,其中黄色13种,白色10种,杂色红紫5种。其论色素演变曰:“白菊一二年多有变黄者。余在二水植大白菊百余株,次年尽变为黄花。”又曰:“花瓣结密者不落。盛开之后,浅黄者转白,而白色者渐转红,枯于枝上。”遂以菊有落有不落,讥欧阳修、王安石于草木之名未能尽识,而有《楚辞》落英为何花之争。为现存较早的菊谱,于研究当时菊花品种、变异有一定价值。有《百川学海》、《说郛》、《香艳丛书》、《丛书集成初编》诸本。

临症经应录

临症经应录

医案,分四卷,卷一为“六气杂感门”,卷二为“七情内伤门”,卷三为“妇女杂病门”,卷四为“幼童痘疹门”,合计收载137个病例。刘氏善以古方加减,因人随证施治,颇具灵机。所附《晰微补化全书》为论痧胀之专书,对痧胀之命名、诊断辨证、治法方药、药食宜忌等皆有论述,列汤丸六十四方,医案八十余则,倡“痧有实无虚”之说。

猪肠子的悲哀

猪肠子的悲哀

短篇小说,张天翼著。1931年12月,张天翼以中学同学戴望舒为原型,在《北斗》杂志上发表一篇小说。“猪肠子”是叙述者“我”的中学同学,两人在车站偶遇。“猪肠子”在问候“我”时,说“你还记不记得同学都叫我猪肠子?那时候还有老鼠……你以后看见麻子没有——你看过他的诗么?”

明州阿育王山志

明州阿育王山志

凡十卷。明代郭子章撰。收于中国佛寺史志汇刊第一辑。阿育王寺位于浙江鄞县阿育王山,寺中有一舍利塔,塔内藏置舍利子,乃释迦如来真舍利,自印度流传至中国,仅此一粒,常放光明。本寺始创于晋义熙元年(405),为宋朝之禅刹。明万历年间,郭子章撰明州阿育王山志,沿用普陀山志之例,条以义类,立以十门,门说四偈,门门各为一卷。其十门为:地舆融结、舍利缘起、塔庙规制、王臣崇事、神明效灵、瑞应难思、福田常住、高僧传法、提倡宗乘,玉几社咏。清乾隆年间,山寺住持畹荃复辑其艺文,纂辑续志,整理为六卷。乾隆二十二年(1757)以正续合刻,共十六卷。

法华经会义

法华经会义

法华经会义,十六卷,明智旭述并序跋,内题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

丛林公论

丛林公论

全一卷。南宋者庵惠彬撰,宗慧作序,宋淳熙十六年(1189)刊定。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三册。系评论古今禅林之文事,乃有关释儒之随笔论集,凡七十余项,一万余言。禅籍志卷下谓本书之内容研究精密,识见高明,论点公允,且其序文亦堪称绝唱,唯书中所举先儒文词之得失,颇有不当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