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观光

张观光
  • 姓名:张观光
  • 别名:字用宾
  • 性别: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金华(今属浙江)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张观光,元代诗人。字用宾,一字直夫,号屏岩,祖籍东阳(今属浙江),徙居金华(今属浙江)。早年以品学兼优,受到时人器重。宋末以诗义为浙士第一,二十六岁入太学。南宋亡国,曾随宋皇室北徙,经历坎坷,“道途之凄凉,羁旅之郁悒,悯时悼己,悲歌长吟,又有不能自己者。”(吴师道《张屏岩文集序》)入元,荐授婺州路学教授,在任十年,改任绍兴路平准行用库大使,以母亲年老为由,辞而不就。家居近四十年而故。去世后,其子张枢搜集遗稿编辑成集,题为《屏岩文集》。正值壮年辞官,杜门隐居,沈潜经籍,不轻易为文。前半生身遭亡国之痛,使他对待世物颇为超然。现存署名张观光撰的诗集《屏岩小稿》一卷,内容全同于元人黄庚诗集《月屋漫稿》,显系伪书。《四库全书》编者及《元诗纪事》编者陈衍虽然注意到两人有某些诗全同(如七律《枕易》),但仍将两书并列。生平事迹见吴师道《张屏岩文集序》(《吴正传集》卷一四)、周密《癸辛杂识·续集》下“入燕士人”节。

张观光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抑庵文集

抑庵文集

十三卷。《后集》 三十七卷。明王直(1379—1462)撰。王直,字行俭,号抑庵。江西泰和人。永乐二年(1404)进士,授修撰,迁少詹事,兼侍读学士。正统间,拜吏部尚书。天顺初,以老疾乞休。卒谥文端。事迹具《明史》本传。王直于朝虽有为人非议之事,但初谏亲征,继力争遣使迎英宗,侃侃不挠,至以出使自任,大节究为不愧。其器识厚重,在铨曹十六年,奉职公允,亦称名臣。其诗文典雅纯正,有宋、元之遗风。自永乐初为庶吉士,即承命入阁,典司制诰。后在翰林二十余年,朝廷著作多出其手。当时与王英齐名,有“西王”、“东王”之称。而王直尤为老寿,岿然负一代重望。是集凡十三卷。据集前萧镃序称,“其文汗浸演迤,若大河长川,沿洄曲折,输写万状。”盖明中叶以后,文士始好以矫激取名。王直正当宣德、正统间,去开国之初未远,淳朴之习,犹未全漓。文章不务胜人,惟求当理。故所作貌似平易,而温厚和平,实非后来所能及。是集为其子检讨王䆅所编。成化初,其次子王稙复加校订,而以原集未录及致仕后所作别为后集,凡三十七卷。其诗作冲融雅饬,因台阁气息较浓,故诗韵味不强。其亦善文,虽写得淳朴质实,但文学性不强。是集收入 《四库全书》。

伤寒贯珠集

伤寒贯珠集

伤寒类著作。清尤怡撰。八卷。怡字在泾,号拙吾,晚号饲鹤山人,长洲(江苏吴县)人。幼年家甚贫,工诗词,后从游于名医马元仪,博览群书,晚年学益深造,治病多效,名著当代。撰有《金匮要略心典》、《医书读书记》、《静香楼医案》等。本书成于雍正七年(1729)。约十万余字。卷一卷二为太阳证,分正治法、权变法、斡旋法、救逆法、类病法;卷三卷四为阳明证,分证治法、明辨法、杂病法;卷五为少阳证,分正治法、权变法、刺法;卷六为太阴诸法、脏证、经病证、经腑俱病证等;卷七为少阴诸法,脉证、清法、下法、温法等;卷八为厥阴病脉证,厥逆进退之机,生死微甚之辨等。按经分篇,注释《伤寒论条文》。每经之首均列“条例大意”,进而按治法类分诸证,然后以阐明本经证大要,尤详其治则大法。对临床颇有指导意义,对《伤寒论》的研究有一定价值。有嘉庆十八年(1813)苏州会文堂刊本,一九五六年上海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西云集

西云集

西云集,元朝祁志诚撰。三卷,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此书为全真道士祁志诚诗集,收录七绝二百余首,多抒写出家隐居之逸趣,修真养性之心得,如云:「不羨人间万户侯,忘名弃利百无忧。饥来随分巡门乞,饱后归庵学解牛」教人修真学道,皆以了悟心性为主,谓顿悟心性,即是神仙,其说近于禅宗。如云:「性定方知命自全」;「不须穷论汞和铅」。又云:「心性彻了,自然神气冲和,结就大丹。」教人忘机绝尘,出尘学道,符合全真道教义。

古方汇精

古方汇精

方书。5卷。清·爱虚老人辑。刊于嘉庆九年(1804年)。本书汇录古医书中的有效成方及单验方。分为内症、外科、疔毒、疯痰、疮毒、梅疮、丹毒、喉口、耳目、跌打伤损、妇科、儿科及奇疾各门约400余方,列述其处方及主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医学源流论

医学源流论

二卷。清徐大椿撰。此书成于乾隆二十二年 (1757)。书中共分七门,为经络脏腑、脉、病、药、治法、书论、古今共九十九篇。内容涉及医学理、法、方、药等诸多方面,对 《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脉经》、《千金方》等医籍有所批评。明晰医学源流,论述精确。如认为病之名成千上万,而脉之象不过数十种,故必以望、闻、问三者参之。又如病同人异之辨,兼证兼病之别,亡阴亡阳之分,病有不愈不死,有虽愈必死,又有药误不即死,药性有古今变迁。《内经》司天运气之说不可拘泥,其说皆有可取之处。其中《人参论》等论尤深切简明。徐氏强调审证、求因、辨证用药,对临床颇有指导意义。是徐氏一生从事医学研究的经验之谈。但论中提出“言必本乎圣经,治必本乎古法”的论点,未免有其片面性,《四库全书总目》评曰:“有欲救俗医之弊而矫枉过直者,有求胜古人之心而大言失实者。”有乾隆二十二年 (1756)丰松斋初刻本、1913年上海中华图书馆 《徐氏医书十三种》本、《四库全书》本。

诸宫调风月紫云庭

诸宫调风月紫云庭

杂剧作品。简称《紫云庭》。石君宝作。今仅存曲辞和简单的科白,并有残缺,故细节已难详考,剧情大致叙述官家子弟完颜灵春与说唱诸宫调的女艺人韩楚兰相爱,被其父及韩母拆散。韩守志不移,后两人相约私逃,流落外乡,卖艺为生。偶遇一恩官,成全了两人,后经双方父母同意,结为夫妇。此剧以颂扬忠贞不渝的爱情为主旨,剧中灵春为爱情抛弃门第、前程,甘愿沦为说唱艺人,更是对传统观念的挑战。其曲辞口语化,受民间说唱艺术的影响较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