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襟亚

平襟亚
  • 姓名:平襟亚
  • 别名:名衡,以字行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江苏常熟人
  • 出生日期:1892
  • 逝世日期:1980
  • 民族族群:

平襟亚(1892—1980),名衡,以字行,别署襟霞阁主人、网蛛生、沈亚公、秋翁等。江苏常熟人。出身于贫苦之家,幼年读过数年私塾。年十三,即入常熟某南货店当学徒。父死后,生计维艰。南货店旁有一书摊,得以遍览小说、弹词等书。嗣后,任常熟第五小学、嘉定练西小学教员、校长。俸薄难以养家,于1915年辞职赴上海,结识作家姚鹓雏、朱鸳雏、吴虞公、杨了公、戚饭牛等,相互切磋,文思猛进,遂以卖文为业。前后任世界书局、《滑稽新报》、《武侠世界》、《笑杂志》编辑、主编。出版小说《中国恶讼师》,文名初显。1926年以文触犯女作家吕碧城,吕向法庭控告,平襟亚化名沈亚公,避居苏州,写成长篇小说《人海潮》。迨吕碧城远赴欧美,平襟亚返回上海,创办中央书店,前后出版通俗小说四百余种,影响颇大。此后又于1937年创办《抗日漫画》,1941年创办万象书屋和《万象》月刊,1942年创办《万象》旬刊。日军侵占上海期间,从中央书店抄出抗日书刊,被拘月余,罚以巨款,中央书店自此一蹶不振。抗战胜利后,平襟亚曾掩护过郭沫若、袁雪芬、田汉、洪深、许广平等。1946年曾任上海新评弹作者联谊会主任委员。1957年被聘为上海文史馆馆员,并曾任上海评弹社顾问。其他著作尚有长篇小说《新人海潮》、《人心大变》、《上海大观园》、《百大秘密》,短篇集《故事新编》,杂著《秋翁笔谈》等,并编有《书法大成》、《作家书简》、《国学珍本文库》等。生平事迹见郑逸梅《清末民初文坛轶事·平襟亚的早年生活》(1987年2月上海学林出版社出版)、郑逸梅《艺坛百影·平襟亚趣事纪略》(1982年6月中州书画社出版)、郑逸梅《平襟亚》(魏绍昌编《鸳鸯蝴蝶派研究资料》)等。

平襟亚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中世纪战争

中世纪战争

《中世纪战争》追溯了从8世纪到16世纪时期大大小小的会战,主要论述中世纪战术和战略的衰落和消亡、15世纪的战术体制特别是战术阵列在瑞士人中的复兴(依靠各州平民和贵族的融合、城市贵族和农民大众的联合)。由步兵的复兴带来的战术形式的复兴是军事上的一次革命,摧毁了封建制度和封建城堡。近现代战争方式开始于瑞士人同勃艮第的战争。本卷还重构了一些著名的会战和历史事件,如黑斯廷斯会战和十字军东征。

顺治封丘县志

顺治封丘县志

顺治封丘县志九卷清顺治十九年刊本由清余缙修,李嵩阳纂。按封丘三面濒黄河,土疏易溃,顺治七年九年溃决相继,顺治封丘县志记河患甚详。按顺治封丘县志系增续万历乙亥知县胡以祚修县志,顺治封丘县志体例悉本《胡志》,分封域、建置、民土、学校、职官、选举、人物、艺文八门。《胡志》与嘉靖辛丑朱缙修县志,顺治封丘县志凡例称其书:“文词典赡,体裁峻整,未易增损一字。”故顺治封丘县志俱录旧志原文,凡增续者加一“按”字,以晰分新旧界限。顺治封丘县志书后,又附康熙三十六年知县耿宏祚修《续志》五卷,续顺治十六年后之事。

松阳钞存

松阳钞存

二卷。清陆陇其 (见《古文尚书考》)撰。陆氏为灵寿知县时,于官事之暇,取其所著《问学录》、《日记》二书,摘选其中切要之语,录为一编,以示学者。灵寿乃古松阳地,故以“松阳钞存”为名。共七十五条,分道体、为学、处事、教学、辨学术、观圣贤六门。篇幅虽小,而多论学之语。如论道体谓“周子 《太极图》全是知天命之学”,论为学谓 “张子《西铭》从《孟子·尽心》一章来”,辨学术谓“罗念庵在阳明之后,深知阳明末流之弊,而欲以主静功夫救之”,“至若李见罗亦深言阳明末流之弊,而取止至善为宗旨,只是将阳明之良知,改头换面耳,非有二也,其学又在念庵、景逸之下也”,等等。多论及明代及清初学术。该书原本七十八条,张伯行曾为刊行,删其与《问学录》相重复者,仅存二十八条,殊失陆氏本义。后为杨开基重编,分为六门,仍以原条次序注于本条之下,以存其旧,而别以己见附识于后。并于书前作序,称《问学录》为陆氏中年之书,此本为晚年手定之书,极论张伯行刊本为非。又有陇其之孙申宪所作之跋,亦谓伯行所刻陇其遗书四种之中唯《读礼志疑》、《读朱随笔》 为足本,此书及 《问学录》均删节失真。该书有《四库全书》本、《当归草堂丛书》本、《西京清麓丛书》 续编本等。

花案奇闻

花案奇闻

《花案奇闻》这部小说选用的是传统的才子佳人的题材,但又不落窠臼,表现了一种具有进步意义的思想观念。《花案奇闻》抨击了社会的黑暗,抨击了淫僧、恶棍和甘愿任人玩弄的小官王子弥,讽刺了科举制度的腐败,对了解当时世情均有认识意义。

四书通证

四书通证

元张存中撰。共六卷。计《大学章句或问通证》一卷,《论语集注通证》二卷,《孟子集注通证》二卷,《中庸章句或问通证》一卷。胡炳文作《四书通》,释义理而略名物。存中因排纂旧说成此书,以附其后,故名。与《四书通》乃相互为补的两种书。《凡例》认为,《四书集注》明理用事简明为尚。胡炳文对《四书纂疏》、《四书集成》等书去其晦而取其明,则理通。此书因有见于胡炳文《四书通》详义理、略名物,于是网罗各家旧说,附于胡书之后,故名《四书通证》。引经据典,引用各家之说,一一都标明出处,极便于习读,可省检阅之烦。

本业璎珞经疏

本业璎珞经疏

本业璎珞经疏,一卷,首尾缺,编号二七九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