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衷纯

李衷纯
  • 姓名:李衷纯
  • 别名:字元白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浙江秀水人(今浙江省嘉兴)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李衷纯,字元白,浙江秀水人(今浙江省嘉兴)。早负鸿才,名满天下。万历壬子年(1612),以选贡领顺天乡,被推荐,于己未十月(1619)出任如皋县令。


他性格外向,聪明,廉洁,办事有毅力,治邑如治家。针对如皋的不良风气,提出大力端正民俗风尚,提倡发展农桑之本。


过去,县民为昂贵的嫁妆所苦,以至生了女儿,多不报户口。他下令举报有赏,隐瞒连坐。对那些家境贫寒的户,发给仓粮以抚养。这样,全县人口出生统计才得以正常。一度,如皋恶少成群结党,滋延蔓长,危害治安,难以治理,他调查研究之后,捕捉了几个为首分子,进行惩治,使余党尽灭。少数奸民以投掷骰子引诱良家子弟,一旦落入圈套,以至生产不再,家财化尽,夫妇不和,贻害无穷。李县令深知其害,严密查访,处以重刑,使此风稍有收敛。如皋人过去不熟悉纺织,布匹多从江南购买。


他特地宣传劝说大家种植棉花。制作了纺织机杼用具,摆放在四个城门口,教群众学习,而且对种植棉花的农户减免课税。如皋人过去不养蚕。他从湖州购买几千棵湖桑,分发民间,教给大家种桑、养蚕、缫丝之法。还因地制宜,辅导群众种植花卉苗木。这样,凡是诸如救灾防荒的措施都一应俱全,所以,遇到大的灾害年景,就能救活成千上万的人。如皋地势较高,介于通扬运河与如泰运河之间,形如倒扣的锅子。运河之水过而不留。庄稼生长多依靠老天下雨。长期不雨,井水不敷其用,田如焦土石板,大片田园无收。根据这一情况,他一方面在江边打石坝,引江潮水灌溉。另一方面,


他组织民工在东北海边,堵塞牙桥,使内河水位在非汛期保持稳定,以利灌溉。在高沙土地区,他下令开凿池塘蓄水,大约一百亩为例,其中开一池塘,十亩见方。田属于一家的,由一家负责。属于几家的,由几家共同负担。农闲时奋力开挖,深七尺。池塘周围种植树竹和其他杂粮,这样,池塘可养鱼,池水可灌田。而且农家洗涤,用水也很方便。为纪念岳飞、文天祥,如皋在定慧寺之西改建二忠祠,李知县特地撰写了《如皋县改建二忠祠记》。如皋县衙始建于明朝初年,至天启三年已经二百多年。不少地方要倒塌,就用木头支撑着。大门狭窄,大堂仅高二寻半(1寻为旧8尺),前檐低垂盖以轩楹,刚中午时分,堂内就昏暗,不点蜡烛,就看不清文稿。而且,火药库与宿舍、办公的地方连在一起,比较危险。于是,择吉日动工,门制加高,加阔。凿双井于门左右,方便居民打水。大堂原址不能扩大,只是提高屋脊,敞开前檐。廊庑倾斜要倒的,扶正整理一新。移火药库于空旷处,使之与室寓不相接。这项工程,只是以工代赈,抵交赋庸,加上罚款收入共计150缗(1000文为1缗),没用官库一两银,不费百姓半粒菽。5年任期届满,经考核升任扬州运使,不久又被提拔为户部郎中。李衷纯离任如皋后,如皋人民建造了两个生祠,一个在江边石坝处,一个在海边牙桥边,把他当活菩萨供奉着。

李衷纯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伊凡·伊凡诺维奇和伊凡·尼基福罗维奇吵架的故事

伊凡·伊凡诺维奇和伊凡·尼基福罗维奇吵架的故事

《伊凡·伊凡诺维奇和伊凡·尼基福罗维奇吵架的故事》是俄国作家果戈理创作的中篇小说,收录于小说集《密尔格拉得》。《伊凡·伊凡诺维奇和伊凡·尼基福罗维奇吵架的故事》以夸张的手法,辛辣嘲讽了两个“体面”的贵族绅士。他们原是莫逆之交,后因小事结下怨仇,打了一场长达10余年的无聊官司,直到双方死去。两个地主伊凡·伊凡诺维奇和伊凡·尼基福罗维奇既是邻居,又是挚友,彼此关心,相处融洽。有一天,伊凡·伊凡诺维奇看见邻居家女仆拿出一支步怆,很感兴趣。他来到邻居家,提出用一头棕色猪、两袋燕麦来换枪,但对方不肯,于是,两个伊凡就吵了起来,一个被骂成是“公鹅”;一个被比作是“傻子守锦袋”。从此,他们成了仇敌,双方都到法院控告,法官调停也无效。10年过去了,这场官司还没结束。小说深刻揭露、批判了地主空虚无聊,专横自私的丑行。

读禅阅世

读禅阅世

天才诗人、著名小说家、散文家、翻译家苏曼殊经典名篇结集,著名学者章太炎、陈独秀高度评价苏曼殊并对其推崇备至。苏曼殊文学艺术造诣极高,与弘一大师李叔同并称“南社二僧”,诗人柳亚子盛赞其为“灵界诗翁”“千秋绝笔”!《读禅阅世》收录他大部分作品,他一生能诗擅画,通晓日文、英文、梵文,可谓多才多艺,在诗歌、小说等多种领域皆取得了成就。

国学丛刊序

国学丛刊序

王国维是清华国学四大导师之一,在今天很多人眼中似乎是旧学问的代表人物,因而也留给很多人一种抱残守缺的老古董的印象。然而事实上,王国维为学极为博通而“新潮”,善于吸收西方的方法论和新知识,比如写过有关西方逻辑学的“辩学”,写过探讨能量守恒定律的“势力不灭论”,甚至他的二重证据法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西方考古学方法的影响。因此,真正的学者应该是博览周知,不拒中西古今,同时也知道博观约取,摭优为我所用的。王国维这篇“国学丛刊序”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他自己学问的知行原则与方法,值得后辈学人学习。

秋怀诗十一首

秋怀诗十一首

韩愈《秋怀诗十一首》是他短篇诗歌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是对中国古代悲秋文学的革新之作。组诗从自然和人生两个主题,反思了宋玉以来的秋诗传统。自然方面,韩愈对时间和生命的关系提出了异于前人的认知,肯定了生生不息的自然生命足以超越时间的价值,形成了一种基于生命意志的自然观。人生方面,韩愈从儒家思想中获得了自我认同,呈现出在逆境中以“诚”为内涵、以“勇”为外延的价值追求,形成了一种积极实现内在道德修养完成的人生观。这种使他积极面对自然和人生之秋的价值体系,反映出中唐开始文学及社会文化转型的大趋势。而诗歌呈现出来“学人之诗”的独特审美意识,也可以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理解韩诗的文学史意义。

金刚三昧经通宗记

金刚三昧经通宗记

金刚三昧经通宗记,十二卷,清寂震述并序跋,魏学渠序,附修习金刚三昧行法,震禅师所著书目。

佛祖历代通载

佛祖历代通载

简称《佛祖通载》。元临济宗沙门念常撰。原二十二卷,明北藏分作三十六卷,内容依旧,后多从之。是一部编年体佛教史书。清代《四库提要》有著录。明《北藏》、《嘉兴藏》、清 《龙藏》、《频伽藏》 及 《续藏》 皆收。《大正藏》将其收入第49卷。卷首附有至正元年(1341)虞集序和至正四年(1343)觉岸序两篇,以及凡例目录一篇。第1卷载佛教传说的过去七佛和八思巴 《彰所知论》器世界品等。从第2卷开始,以中国历朝世代为线索,从盘古王至元统元年(1333),广载佛教史实,对僧人译经、撰述及传教活动,佛教与儒、道的关系,历代皇帝臣僚兴废佛教事迹及有关撰述文书等,一一按年代顺序记述。以干支纪年,并附注帝纪年号。前数卷所载28祖,均抄自 《景德传灯录》(宋道原撰),自东汉明帝至五代的10余卷,抄自 《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南宋祖琇撰),作者主要著述宋、元二代。对禅宗诸师的记叙尤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