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懿行

- 姓名:郝懿行
- 别名:字恂九,一字寻韭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山东栖霞人
- 出生日期:1757
- 逝世日期:1825年
- 民族族群:
郝懿行(1757-1825年)清经学家、训诂学家。字恂九,一字寻韭,号兰皋,山东栖霞人。嘉庆时考取进士,任户部主事,后补江南司主事。
郝懿行治学范围很广,擅长名物训诂和考据之学,对《尔雅》用力最深。他认为邵晋涵《尔雅正义》对声音训诂及名物考释不大擅长,因此作《尔雅义疏》二十卷,着重于以声音贯串训诂,据目验考释名物,做出了较大成绩,是《尔雅》注本中最详赡的。其中考释名物十分出色,而对古音学比较生疏,因此以声音贯穿训诂失误较多。
郝懿行著《反语考》,广采经籍,详加辨证,认为反切产生在三国魏孙炎以前。又援引旧注,正名辨物,著《山海经笺疏》十八卷,附《图赞》《订讹》各一卷,阮元评为“精而不凿,博而不滥”。另著有《晋宋书故》一卷,《通俗文疏证》十八卷,《正俗文》,《春秋说略》十二卷,《荀子补注》二卷,《春秋比》一卷,《易说》十二卷,《书说》二卷,《诗经拾遗》一卷,《郑氏礼记笺》四十九卷,《颜氏家训校记》一卷,《汲冢周书辑要》一卷,《竹书纪年校正》十四卷,《补晋书刑法志》一卷,《诗文集》十卷。此外,还著有《宝训》《蜂衙小记》《燕子春秋》《记海错》等博物学著作,大都收入《郝氏遗书》中。
猜你喜欢的书
心田稿
四卷,诗文集,朝鲜朴思浩撰,朝鲜后期顺朝年间,朴思浩从清朝回来后制作的见闻录。作者当时作为江原监营的幕僚,在1828年(顺祖28)谢恩兼东知事的正使洪基燮的召唤下,和副使柳正阳、书记官朴宗吉一起去了清朝,并记录了同年10月至第二年4月的约5个月的日记。第一卷是以“燕蓟纪程”,写下在途中看到和感受的日记。首先写下日期,基本写下了天气、地名、里数、驿站、宿站。下面列举了当地的沿革、古史、古迹、人心、风俗、人物、官房、山川、胜景等,详细记述后,还添加了自己的意见。第二卷(缺)是约200多首诗,吟唱山川、古迹和与同行的中国士大夫修唱。他还曾与当时在中国也享有盛名的丁泰、张月等人交往。第三卷“留馆杂录”,写下看中国书籍的感想,主要是关于明、清代名人、达士等的奇谈。太和殿记是关于宫城内古迹、建筑的记载。第四卷《应求漫录 玉河简帖》是指在留馆期间与中国士大夫们进行交流,写下讨论或吟诵经义的诗。还有《春树清谭》是在正泰别墅春树斋以笔谈的形式介绍了中国的10位名士和朝鲜古今的学问倾向及风物。末尾的“玉河简讯”是收集了16件与在玉河馆时结识的中国士大夫之间的书信,其中还有作者回国后的书信往来。从这封书信的内容可以看出,作者在学术上受到了中国士大夫的高度评价。
本草纲目
药物学著作。明李时珍著,五十二卷。书成于明万历六年(1578),万历十八年(1596)后刊行。系作者参阅八百余种古代医药书籍,遍访名医宿儒,广集民间验方;跋涉高山旷野,观察并收集药物标本;以《证类本草》为底本,整理、充实、反复三次修改,历时二十七年写成。卷帙浩繁,内容丰富,工程浩大。全书共十六部,分六十二类,收载药物一千八百九十二种,其中由作者总结民间经验列入的药物三百七十四种。《附方》中收集古代名方及民间验方一万一千零九十六则,附药物形态图一千一百六十幅。约一百九十万字是书总结了我国16世纪以前医药学的丰富经验,对每种药物的性能、功用、名称、炮制方法、产地、形状以及辨异,都作了详细的说明。丰富了生物学、化学和矿物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对我国药物学、植物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是我国医药学的宝贵遗产。首次刊行后曾翻刻多次。有197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刘衡如校刊本。有日、朝、德、英、俄、越南及拉丁文译本,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或“中国植物志”。
朝鲜王朝实录[明宗实录]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明宗实录]李峘(1534年—1567年),即朝鲜明宗(조선 명종),朝鲜王朝第十三任君主(1545年—1567年在位),字对阳,朝鲜中宗李怿次子,朝鲜仁宗李峼异母弟,母为文定王后尹氏。李峘初封庆原大君,朝鲜仁宗无嗣而薨后继承王位,文定王后垂帘听政。继位不久后发生乙巳士祸,以尹元衡为首的小尹派肃清以尹任为首的大尹派,掌控朝政。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亲政,后起用李梁以分尹元衡之权。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文定王后去世后,外戚专权的时代落下帷幕。隆庆元年(1567年),李峘薨逝,享年三十四岁。死后庙号明宗,谥号献毅昭文光肃敬孝大王,明朝赐谥恭宪,葬于康陵。由于其独子顺怀世子李暊早卒,故传位于其侄河城君李钧,即朝鲜宣祖李昖。
西汉会要[四库本]
七十卷。南宋徐天麟撰。徐天麟字仲祥,南宋临江(今江西清江县)人,伯父为南宋史学家徐梦莘。开禧元年(1205)进士,历任惠州、潭州通判及英德府知府,政治清明,晚年谢官回籍。幼时受父亲及伯父影响颇深,平生酷爱文学,主要著述有《西汉会要》、《东汉会要》(合称《两汉会要》)、《汉兵本末》、《西汉地理疏》、《山经》等。班固之《汉书》综括汉代礼乐刑政之大端,但理密文繁。徐天麟仿王溥《唐会要》体例,取《汉书》“纪”、“志”、“表”、“传”中所载典章制度“以类相从、分门编载”(《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分帝系、礼、乐、舆服、学校、运历、祥异、职官、选举、民政、食货、兵、刑、方域、蕃夷等15门367事,铨次《汉书》,使其经纬本末明晰,贯穿详洽。但本书取材止于《汉书》,不采他书所载汉制,未免狭窄。清武英殿本为后世诸本所据。后有广雅书局本、商务印书馆“国学基本丛书”本及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校点本。
颂古合响集
禅宗灯录类典籍,作者不详。该书主要收录了历代禅师对禅宗公案、古则的颂古之作。颂古是禅宗的一种文学形式,以诗歌的体裁对公案进行阐释、评唱,帮助禅僧和修行者理解公案所蕴含的禅理。《颂古合响集》通过汇集众多颂古作品,展现了不同禅师的禅学思想和智慧,对于研究禅宗的发展、禅学思想的演变以及禅宗文学具有重要的价值。
大唐开元释教广品历章
凡三十卷。唐代玄逸编纂。又称开元释教广品历章、释教广品历章、广品历章。本书系依据唐代智升之开元释教录入藏录之编次,列记大藏经所收诸本之概要,并加以叙说。每卷卷初揭载内容之目录、异名、调卷之不同,并附记蒲州、供城二藏本之纸数等;其次于本文注记各本书目、卷数下异名、调卷之不同、译次等,并逐一列出卷别、品别;终则附载译时、译者、译处、揭出之目录名等。此书完本已不存,宋藏遗珍下集收有其残卷十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