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颠道济

济颠道济
  • 姓名:济颠道济
  • 别名: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浙江天台人
  • 出生日期:1148
  • 逝世日期:1209
  • 民族族群:

济颠道济(1150~1209)宋代临济宗杨岐派僧。临海(浙江)人,俗姓李。名心远,字湖隐,号方员叟。年十八,落发于灵隐寺,性狂颠,嗜酒肉,人号济颠。先后参访国清寺之法空一本、祇园寺道清、观音寺道净,后投虎丘山瞎堂慧远门下,嗣其法。又依净慈寺,寺毁,行化严陵。濒湖居民食螺断尾,师每乞放水中,螺多活而无尾。嘉定二年,坐逝,世寿六十,葬于虎跑塔中。[北涧集卷十、净慈寺志卷十、金史卷八十]


初出家于浙江杭州灵隐寺,取名道济,人称 “济公”,后移居净慈寺。佛教徒将他神化为罗汉转世,称为“降龙”。道济平日不守戒律,嗜食酒肉,举止如痴如狂,又被称为“济颠僧”、“疯和尚”。小说《济公传》就是写他的神话传说。西湖净慈寺所以名闻遐迩,是与民间传说中的济公分不开的。相传宋朝嘉泰年间,净慈寺大殿被焚,长老无力修建。济公自称三日之内可以弄到木料,兴工建寺。谁知济公说过不见行动,天天喝酒,烂醉如泥。他整整睡了三天,长老十分着急。到第三天,济公突然大嚷:“木料到了!”长老惊问:木料在哪里?济公说:“我去四川募来大批木料,现在已从海上运来。寺里的醒心井与大海相通,只要在井上搭起木架,装起辘轳,一根根拉上来就是了。”长老将信将疑,叫人搭好木架。井内果然涌出一根根木头,大家七手八脚一根根拉上来,一直拉了七十根,不知谁喊了声:“够了!”说也奇怪,最后一根木头就再也拉不上来了。从此,这口醒心井被称为“神运井”,又叫“运木古井”,这最后一根木头就一直留在井底。现在,杭州净慈寺还保留济公殿、神运井。虎跑寺是济公佛化之地,还保留着济公塔院,供民间瞻仰祭祀。


他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貌似疯癫。初在国清寺出家,后到杭州灵隐寺居住,随后住净慈寺。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举止似痴若狂,却是一位学问渊博、行善积德的得道高僧,被列为禅宗第五十祖,杨岐派第六祖。撰有《镌峰语录》10卷,还有很多诗作,主要收录在《净慈寺志》、《台山梵响》中。济公懂中医医术,为百姓治愈了不少疑难杂症。喜好打抱不平,息人之诤,救人之命。他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彰善罚恶等种种美德,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了独特而美好的印象。济公身为禅宗高僧,他跟唐代隐士寒山、丰干、拾得(即“三贤”)一样,既受到佛教禅宗的熏染,也受到了道家隐逸之风的影响。不同的是,佛道双修的色彩,从而使他在众多的佛门弟子中独树一帜。这与他从小就在佛道双修的赤城山攻读,并受到“台州式硬气”的民风陶冶有关。

济颠道济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金箓斋投简仪

金箓斋投简仪

金箓斋投简仪,北宋张商英奉敕编修。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篇末有张商英撰〈金箓斋科仪序〉,内称金箓科仪乃神仙演说,南朝陆修静行之于前,唐末杜光庭集之于后。北宋杨杰编纂而成书,因旧仪先后颠倒,繁简不伦,故作者奉旨重加编次删补,定作九条。本篇所载金箓斋投简仪当即原书九篇之一。此仪用于皇帝建金箓斋事毕之后,重设普天大醮,告盟天地,遣官员及道士投简于山水土地之中,祈神仙上奏九天,申明设斋建醮之事。篇内首列投简仪之节次及祝辞咒交,其次列简文款式。

素问

素问

全称《黄帝内经素问》,中国第一部有系统的医学著作。它汇集了各家的医论,是着重论述基础理论的中医学著作。其书阐述阴阳、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法、治则等丰富的医学原理,其中不少论述,至今仍广泛指导着临床实践,是祖国医学的一部重要典籍。相传是《黄帝内经》的一个部分。《素问》非一人一时之作,是一个学派在较长时期内写成的,大部分成于战国时代。81篇,原缺7篇。《天元纪》以下7篇《大论》,是东汉到南北朝时人所作,为唐代王冰所补入。它假托黄帝所作。王冰根据其师“张公秘本”,补入《天元记》、《五运行》、《六微旨》、《气交变》、《五常政》、《六元正纪》、《至真要》等七篇大论,宋·林亿等疑此属《阳阳大论》之文。

张良

张良

《少年丛书》之一,《少年丛书》最早于1908年冬天由张元济主持的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出版,又名《中外伟人的传略》。《少年丛书》共28册,分别讲述了28位中外名人的人生故事。孙毓修著。张良,西汉初大臣。字子房。祖先五代相韩。秦灭韩后,他结交刺客,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东南)谋刺秦始皇未遂。后更姓名,亡匿下邳 (今江苏邳县西南),得《太公兵法》。前208年,聚众归刘邦,为其重要谋士。汉朝建立,封留侯。刘邦曾夸赞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洪范统一

洪范统一

一卷。宋赵善湘(生卒年不详)撰。善湘字清臣,濮安懿王五世孙。南宋经学家。官至资政殿大学士,封文水郡公,赠少师。绍定中,李全进犯淮东,善湘以江淮制置使讨之,屡建战功,《宋史》有传。所着除《洪范统一》之外,尚有《周易约说》、《周易或问》、《中庸约说》、《大学解》、《论语大义》、《孟子解》、《春秋三传通义》以及诗词杂着等书。《洪范统一》又称《洪范统论》。《洪范》为《尚书》重要篇目,其作者及主要内容详见《洪范口义》条。善湘注《洪范》,参考欧阳修《唐志》、苏洵《洪范图论》,对汉儒旧说多所驳正,定“皇极”为九畴之统,每畴之中,如五行则水、火、木、金皆统于土;五事则貌、言、神、听皆统于思,以为得其统而九畴可一以贯之。善湘注《洪范》,正当学界门户森严之时,然此书释“皇极”为大中,与陆九渊之说合;又谓“九畴”皆运于君心,发为至治,复合于朱熹“建极”之旨,取舍之间,不存门户之见,其学风亦属难能可贵。该书原本久佚,库书从《永乐大典》中录出。现存《函海》本、《艺海珠尘》本、经苑本及文澜阁传抄本。

楞严经宝镜疏

楞严经宝镜疏

楞严经宝镜疏,十卷,清溥畹述。

佛顶最胜陀罗尼经

佛顶最胜陀罗尼经

一卷,唐地婆诃罗译。尊胜陀罗尼经之第二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