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是修

周是修
  • 姓名:周是修
  • 别名:名德,字是修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泰和(今江西太和)人
  • 出生日期:1354.4
  • 逝世日期:1402.6
  • 民族族群:

周是修(1354.4—1402.6),名德,字是修,以字行。泰和(今江西太和)人。少孤力学。明太祖洪武(1368—1398)末年,举明经,为霍丘训导,擢周王府奉祠正。惠帝建文(1399—1402)初,为衡王府纪善,留京师,预翰林纂修。好陈说军国大计,数度指斥奸臣误国。燕王朱棣举兵南下夺帝位,破南京,是修留书别友人,付以后事,具衣冠,为赞书系衣带间,自经于应天府学尊经阁。是修为明代江西诗派的晚期代表作者。他主要生活在社会生活已趋于安定时期,以其所擅长的七古歌行,写了大量反映平民日常生活的作品,如:《牧童谣》写牧童的苦辛与乐趣;《渔郎谣》写“载歌一曲沧浪晚,棹入烟波何处寻”、带有隐士色彩的渔翁;《桑妇谣》、《临川女》、《瞿塘贾》描写了养蚕女、军人妻子与商贾妻子的忧愁与烦恼,可见当时不同阶层妇女生活之断面;《归宁妇》写在娘家久住女子复杂心态,她既留恋娘家生活亲切温暖,又思恋久别未见的丈夫;其他如《柳条长》、《种粟谣》、《樵夫谣》都是一诗一事,记录了普通人生活的诸多方面。清代朱彝尊赞美是修此类作品“犹存张、王遗韵”(见《明诗综》),指出这些歌行在描写普通人生活与风格浅显平易上很接近唐代张籍、王建乐府诗。张、王乐府平淡质朴,多取材于现实生活,结尾精警;是修叙事诗只在平淡质朴方面类似,但在生活提炼方面较差。张、王乐府是“成如容易却艰辛”,而是修诗较为草率,在情节、语言上皆少锤炼。著有《诗小序集成》、《论语类编》、《家训》、《纲常彝范》等,其诗文收入《刍尧集》。成祖永乐(1403—1424)年间解缙曾为之撰墓志铭,杨士奇为之作传。《明史》卷一四三有传。

周是修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在受苦的地方绽放

在受苦的地方绽放

有不少人总是对现状不满,觉得自己比别人受了更多的苦:觉得自己读错了专业,苦;觉得自己正在做着一份不喜欢的工作,苦;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不喜欢的地方,苦;……,可是他们越抱怨,自己的境遇反而越没有改变。因为他们从心底里不想在一个地方长期耕耘,遇到一点苦难就想放弃,想逃走,想着生活在别处。 铃木大拙说:“世上所有走上成功的人,都要经过一番勇敢奋斗,要经过苦痛的剧烈挣扎。谁能在伤心落泪的时候坚持下来,谁的路便能走得更远。” 如果你肯安住当下,接受现实,不抱怨不放弃,如果你能领受生活给你的一切,无论处在什么环境都积极努力——展露一个微笑,读一本新书,培养一个新的习惯,认真地将工作干到出色……那么你的人生就一定能够绽放!

爱你如诗美丽

爱你如诗美丽

纪伯伦生命中曾有两位红颜知己,对他的一生都有重要的影响。其中这位年长纪伯伦的异国女性,在纪伯伦生命最艰难、最晦暗的时候给了他巨大的帮助,注入给纪伯伦的绝不简简单单是金钱,而是一种高山流水的能量。在所有纪伯伦的通信中,从来没有这样巨大数量的书信写给特定的一个人。纪伯伦蒙受她的照顾,迅速在异国成长。因为命运的安排,这对高尚的精神情侣未能在一起。纪伯伦临终前,把所有的画作全部送给了玛丽。因为这些画全都来自于玛丽的精神指导。本书收入了纪伯伦致玛丽的信179封,玛丽致纪伯伦的信72封,纪伯伦日记3篇,玛丽日记34篇。

玉溪子丹经指要

玉溪子丹经指要

道家著作。3卷。宋·李简易纂集。撰年未详。卷上载混成仙派之图、悟真篇指要、交会图、三五一图。介绍了九还、七返、鼎器、真铅、真汞、真土、刀圭、媒合、采取、融结、烹炼、金木交并、水源清浊、温养沐浴、脱胎神化等内容。卷中载长生久视之书、辨惑论、丹房法语、羲皇作用等内容。卷下载张紫阳赠白云洞刘道人歌、规中图、十二字诀、规中图密语、诗歌等。书中对《悟真篇》作了阐释,对《阴符经》经义在气功学中的应用也作了发挥。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

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专著。夏曾佑撰。1933年商务印书馆初版,1955年三联书店再版。夏曾佑(1863—1924),字穗卿,号碎佛、笔名别士,中国浙江杭州人。1890年中进士,任清礼部主事,1896年后与严复等人创办《国闻报》,宣传新学,鼓吹维新变法,1905年随载泽等出国考察。辛亥革命后,先后任北洋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北京图书馆馆长。本书原名《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由商务印书馆印行,1933年改用今名重印。全书分2篇4章170节,35万余字,文言文写成。叙述了自上古至隋统一间中国古代史。第1篇为上古史,分传疑时代与成化时代2章。传疑时代包括上古三代,先写世界之初,地之各州人之各种,中国种族之原,又写上古神话、炎、黄、少吴、尧、舜、禹、夏商、周。化成时代包括春秋战国,自东周之列王写至秦统一前。第2篇中古史,分极盛时代与中衰时代2章。极盛时代叙述秦汉历史,自秦始皇写至三国社会。中衰时代叙述魏晋南北朝历史,自魏晋之际写至隋之统一。该书的编撰首次突破了封建传统史学编撰方法,于编年、纪传、纪事本末三大体裁之外,运用章节体方式是作者首创。本书也是试用西方进化论指导总结中国历史的第一部著作。本书仅写至隋朝统一,尚不是一部完整的中国古代史,而且全书叙述以政治变迁尤其是帝王世系为重,不够系统、周密,理论观点也比较粗糙。

台湾私法商事编

台湾私法商事编

本书(二册三三二面一九九、二○○字)汇集台湾私法有关商事之事例,凡七章。此项事例之调查汇集,详见第七九种「台湾私法债权编」篇。本书系抄录清宣统二年时临时台湾旧惯调查会刊行「第一部调查第三回报告书台湾私法附录参考书」第三卷第四编第一、二、三及六、七、八、九章汇编而成。所集事例,统属商事部分。第一章商事总论,分商事官厅、郊、特许营业、官办四节;第二章商人、第三章商业使用人,均不分节;第四章合股,分合股字、财本簿结账簿及结册、卖股字退股字及分拆字三节;第五章汇票、第六章海商、第七章倒号,均不分节。

七处三观经

七处三观经

全一卷,或二卷。后汉安世高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册。乃集辑有关修道修观之小经。此经版本有二:(一)高丽本为一卷,共收三十部小经。(二)宋、元、明三本为二卷,共集四十七部小经。就后者而言,第一经(称为七处三观经)及第三经后半(无眼)说色谛、色习、色尽、色灭、色味、色出要、色苦之七处,及观色、观五阴、观六衰之三观,故经名七处三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