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梁

- 姓名:金梁
- 别名:号息侯,又号小肃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杭县(今杭州)人
- 出生日期:1878
- 逝世日期:1962
- 民族族群:
金梁(1878—1962),满洲正白旗人曾任奉天省洮昌道道尹、政务厅厅长,农商部秘书。号息侯,又号小肃,晚号瓜圃老人,杭县(今杭州)人,寄居北京。满洲正白旗瓜尔佳氏。祖父名观成,号苇杭;父名凤瑞,号桐山;均为杭州驻防旗人。光绪三十年(1904年)进士。历任京师大学堂提调、内城警厅知事、民政部参议、奉天旗务处总办、奉天新民府知府、奉天清丈局副局长、奉天政务厅厅长、蒙古副都统等。 民国成立后,任清史馆校对。后经张作霖保荐,任北洋政府农商部次长。“九一八”事变后来津,与清朝遗老组织“俦社”、“城南诗社”等各类团体。曾为大公报撰社评。工书法,擅篆、籀。著述丰富。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典守沈阳故宫古物。舆余铁珊、金月洲等就沈阳故宫翔凤阁一处所藏书画辑盛京故宫书画录,1922年自序成书。《美术年鉴》、《书画书录解题》。解放后迁居北京,在国家文物部门任顾问等职。1962年12月27日在北京去世。著述甚丰。著《四朝佚闻》、《清帝后外传外纪》、《黑龙江通志》、《奉天通志》、《瓜圃丛刊叙录》、《增辑辛亥殉难记》、《近世人物志》、《满洲秘档》等。
对满族历史文化资料的整理译编等,作了大量工作。曾任《清史稿》 “校刊总阅”。光绪三十四年(1908)典守沈阳故宫古物时,与余铁珊、金月洲等人,仅就宫内“翔凤阁”收藏的书画,著录为《中国书画著录书》,书前有徐世昌序及辑者1913年自序。分卷、轴、册、经(佛经抄本)、幅、额、联7类,收入作品449件。每类先书后画,刺绣附后,首冠弘历手笔,次以朝代为序,其中以康熙、乾隆两朝臣恭进之作为多。每种记述其纸绢、尺寸和书体、款识、题跋和图章,凡题签及款印地位或或破损污秽之处,悉照原件备载,颇为详尽。在沈阳时,校勘文溯阁《四库全书》。私人藏书颇具规模,自称“先祖父所藏得自蜀中,颇多善本……予出游京奉,续有搜集”,特辟‘安东图书馆’藏之”。收藏有《清史》未刊稿、太平天国诸将传记、全国府以上的地方志等较全。藏书处有“瓜圃”,并写有《瓜圃藏书记》、《瓜圃藏画记》等。
金梁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驿路
昭和末期,从银行里退休的小冢贞一去旅行然后就此消失。当初以为和以往一样只是出去一个人旅行而毫不在意的将丈夫小冢贞一送出门的妻子百合子在一个月后,请求警察搜寻她音讯全无的丈夫。已经接近退休年纪的老警察呼野,也开始了这次与他的人生相重合的搜查。然后,简直像画里面的人物一样的贞一也渐渐出现了破绽。在这次搜查中,一个叫福村庆子的女人慢慢浮出水面。呼野刑警追查庆子到了广岛,但是庆子却去了小冢家与百合子面谈。从呼野那里听说了这个庆子就是丈夫的情人之后,百合子发狂了。深知庆子的温顺老实的表妹和情夫山崎非常担心如此冲动的庆子。呼野也有一个和庆子差不多大的女儿。呼野经常会把因为遭受到不幸而患病的女儿和庆子不知不觉的重叠在一起,不可排解的思念使得呼野追赶着庆子。但是,这儿有怎样的令人惊讶的真相呢。
襄毅文集
十五卷。明韩雍撰。韩雍,字永熙,江苏吴县人。正统七年(1442)进士,除御史,擢广东副使,进右佥都御史,总督两广。成化十一年(1475),以贪欲纵酒被劾落职。正德间,谥襄毅。事迹具《明史》本传。其诗作诗味不浓,无甚佳作。著有《苑洛集》。是集凡十五卷。明自正统以后,正德以前,金华、青田流风渐远,而茶陵、震泽犹未奋兴。数十年间,惟相沿台阁之体,渐就庸肤。韩雍当其时,虽威行两广,以武略雄一世,不屑以雕章绘句为工。而英多磊落之气,时时发见于文章。故虽未变体裁,而时饶风骨。其杂文亦高视阔步,气象迥殊。韩愈所谓独得雄直气者,殆于近之。朱彝尊《明诗集》但称韩雍有集而不著集名。所录韩雍诗一篇,又非佳作。其《赐游西苑记》、《日下旧闻》均不载。《静志居诗话》绝无一字及韩雍。殆未见其集。是集收入 《四库全书》。
南岳总胜集
据《四库未收书目提要》可知,为宋道士陈田夫撰。原3卷。《道藏》本仅1卷,盖是中卷。述南岳宫观及部分神仙。
道迹灵仙记
《道迹灵仙记》,原不著撰人。从其内容体例看,疑即南朝刘宋道士顾欢所撰《道迹经》(一名《真迹》)之一部分。原书卷数不详,今本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记传类。书分八节。前四节记叙酆都山鬼神六宫之名,天下山川鬼神之主及辟鬼方术。后四节记叙诸天曹仙官名称位业及历代学道成仙者事迹。书中所载鬼主仙官,多为历史人物,上至炎帝,下迄周秦汉魏晋历朝帝王将相,文人名士,皆称其死后位列仙班或隶名鬼宫。全书内容,多见于陶弘景《真诰》之《阐幽微》、《稽神枢》篇,体例亦近似《真诰》。
大学发微
一卷,宋黎立武著。其书以为,曾子传道在一以贯之,悟道在忠与恕,造道在《易》之“艮”,诚意为道之要,止至善为道的归宿所在。
说苑
西汉刘向撰。二十卷。向有《新序》已著录。此编成书于鸿泰四年(前17),原二十篇,七百八十四章。北宋初年残剩五卷,经曾巩辑得十五篇,与残稿五篇合为二十卷,六百三十九章,清人补为六百六十三章,分二十类,约三十五万字。此书系作者分类辑纂先秦至汉初史事和传说,杂以议论,以阐明儒家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为主旨。由于博采群书,后世已佚古籍,赖此以存一二,具有一定文献价值。但亦有时代舛误,为后人所诟病。 所辑之传说、 寓言、格言、谚语颇多意味深长,文字生动者,是为魏晋小说之先声。体系或近小说,风格朴实,对后世小说及民间故事、谣谚有一定影响。 通行有《四部丛刊》、《四部备要》及《丛书集成》本。一九八五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赵善诒《说苑疏证》可参考。此书参照前人疏证体例及研究成果作疏证,前有《前言》,后附清人卢文弨《拾遗》,及作者标校时所得佚文,辑《说苑》佚文一卷(三十四条),又从史志中辑《说苑》序跋为附录,为今人研究此书之佳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