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梁

- 姓名:金梁
- 别名:号息侯,又号小肃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杭县(今杭州)人
- 出生日期:1878
- 逝世日期:1962
- 民族族群:
金梁(1878—1962),满洲正白旗人曾任奉天省洮昌道道尹、政务厅厅长,农商部秘书。号息侯,又号小肃,晚号瓜圃老人,杭县(今杭州)人,寄居北京。满洲正白旗瓜尔佳氏。祖父名观成,号苇杭;父名凤瑞,号桐山;均为杭州驻防旗人。光绪三十年(1904年)进士。历任京师大学堂提调、内城警厅知事、民政部参议、奉天旗务处总办、奉天新民府知府、奉天清丈局副局长、奉天政务厅厅长、蒙古副都统等。 民国成立后,任清史馆校对。后经张作霖保荐,任北洋政府农商部次长。“九一八”事变后来津,与清朝遗老组织“俦社”、“城南诗社”等各类团体。曾为大公报撰社评。工书法,擅篆、籀。著述丰富。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典守沈阳故宫古物。舆余铁珊、金月洲等就沈阳故宫翔凤阁一处所藏书画辑盛京故宫书画录,1922年自序成书。《美术年鉴》、《书画书录解题》。解放后迁居北京,在国家文物部门任顾问等职。1962年12月27日在北京去世。著述甚丰。著《四朝佚闻》、《清帝后外传外纪》、《黑龙江通志》、《奉天通志》、《瓜圃丛刊叙录》、《增辑辛亥殉难记》、《近世人物志》、《满洲秘档》等。
对满族历史文化资料的整理译编等,作了大量工作。曾任《清史稿》 “校刊总阅”。光绪三十四年(1908)典守沈阳故宫古物时,与余铁珊、金月洲等人,仅就宫内“翔凤阁”收藏的书画,著录为《中国书画著录书》,书前有徐世昌序及辑者1913年自序。分卷、轴、册、经(佛经抄本)、幅、额、联7类,收入作品449件。每类先书后画,刺绣附后,首冠弘历手笔,次以朝代为序,其中以康熙、乾隆两朝臣恭进之作为多。每种记述其纸绢、尺寸和书体、款识、题跋和图章,凡题签及款印地位或或破损污秽之处,悉照原件备载,颇为详尽。在沈阳时,校勘文溯阁《四库全书》。私人藏书颇具规模,自称“先祖父所藏得自蜀中,颇多善本……予出游京奉,续有搜集”,特辟‘安东图书馆’藏之”。收藏有《清史》未刊稿、太平天国诸将传记、全国府以上的地方志等较全。藏书处有“瓜圃”,并写有《瓜圃藏书记》、《瓜圃藏画记》等。
金梁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金蔷薇
《金蔷薇》是前苏联作家康·帕乌斯托夫斯基创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于1955年。本书是俄国文学大师帕乌斯托夫斯基的代表作,在文学史上以内容之美、文体之巧、语言之妙、容量之大著称,是久经时间考验、畅销不衰的经典名著。它是一本总结作者本人创作经验、研究俄罗斯和世界上许多文学大师的创作活动、探讨文学创作的过程、方法和目的的美文集。 帕乌斯托夫斯基用他优美生动的文笔,气势磅礴而又精致入微地描绘了人类的美好感情和大自然的如画美景,阐述了作家的使命、文学创作的目的和方法,使每一位读了本书的文学爱好者、文学创作者和文学批评家得到极大的启发。同时,书中塑造的一个个鲜活动人的形象,具有无可抗拒的强大的感染力,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象,催发人们博爱的美好感情。 本书对中国几代作家影响极大,他们无不称赞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并且肯定该书在自己文学创作的道上起过重要作用。相信这本书今天依然会给读者以诸多教益。
面纱
《面纱》是英国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25年。小说的故事发生在香港和一个叫“湄潭府”的地方。女主人公凯蒂·费恩因为和香港助理布政司查理通奸,被丈夫瓦尔特(细菌学家)发现后胁迫她去了霍乱横行的湄潭府,最终瓦尔特不幸染病死去,凯蒂回到香港,重投查理怀抱后羞愧不已,最终回到英国和父亲和解,并和父亲同往巴哈马群岛生活。从《面纱》一书中,读者能看到一个表面漠然中立的叙事者背后的模糊性和矛盾性:作为帝国叙事的一分子,作者的面纱之下隐藏着东方主义的政治文化观;作为一个关注人性的个体作家,他的面纱之下隐藏着他对爱的怀疑和渴求、对人性的嘲讽和宽容。
琴声十六法
古代乐学著作。明冷谦撰。提出以“轻”、“松”、“脆”、“滑”、“高”、“洁”、“清”、“虚”、“幽”、“奇”、“古”、“澹”、“中”、“和”、“疾”、“徐”十六法,为琴声表演的美学原则。认为“不轻不重者,中和之音也”。反映了儒家传统的美学趣味。注重于清实中表达审美意趣:“惟轻之中,不爽清实,而一丝一忽,指到音绽,幽趣无限。乃有一节一句之轻,有间杂高下之轻,种种意趣,皆贵于清实中得之。”又云:“松即吟猱妙处。宛转动荡,无滞无碍,不促不慢,以至恰好,谓之松。”“其趣如水之兴澜,其体如珠之走盘,其声如哦咏之有韵,方可名松。”提出“声厉则知躁,声粗则知浊,声静则知虚,此审音之道也”的观点。又认为“善知音者,始可与言澹”,则反映道家审美观点的影响。有明项元汴《蕉窗九录》,原题为《冷仙琴声十六法》,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本;《中国古代乐论选辑》,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版收录。
乾坤凿度
旧题东汉郑玄注。二卷。《四库全书》本。又称《易纬乾坤凿度》或《周易乾坤凿度》。为《易纬八种》之一。其书久佚,此本乃辑自《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列此书于“经部易类附录”。《提要》指出:“案《乾坤凿度》,隋、唐《志》、《崇文总目》皆未著录,至宋元祐间始出。《绍兴续书目》有仓颉注《凿度》二卷,后以郑氏所注《乾凿度》有别本单行,故亦称此本为《乾坤凿度》。
宋诗钞
诗选集。一作《宋诗钞初集》。清吕留良、吴之振、吴自牧编选。吴之振(1640—1717),字孟举,别号黄叶村农,石门(今浙江桐乡)人。平生锐意于诗。事迹分别见《碑传集补》卷三六。自牧乃之振之侄。清初,自明代弘治以后盛行的“尊唐黜宋”的诗风还有影响。于是,黄宗羲、吕留良、吴之振、陈訏等倡宋诗。吕、吴有感于宋诗“向无总集、亦无专选”(《凡例》),有感于“宋人之诗变化于唐,而出其所自得,皮毛落尽,精神独存”,其“取材广而命意新”,极欲使“天下黜宋者得见宋之为宋”(吴之振《序》),乃编选此集。选刻始于康熙二年(1663),高旦中、黄宗羲亦参与搜讨勘订,最后由吴氏叔侄编定。原拟选一百家,刘弇、邓肃、黄幹、魏了翁、方逢辰、宋伯仁、冯肘行、岳珂、严羽、吕定、郑思肖、王柏、葛长庚、朱淑真有目而无诗,实为八十四家。每家系以小传,并为品评与考证。选刻完成于康熙十年。此集对宣传宋诗和端正对宋诗的认识,起了重要作用。其评语常有独到之处。其不足之处:对于卷帙繁多的别集,往往钞得“前详后略”,入选诗中,间有误入,诗题下小注往往误入诗题。1914年,商务印书馆影印康熙十年原刊本此集,由李宣龚校补此集缺文,补七百二十八字。李复自吴兴刘翰怡处得别下斋旧藏本管庭芬、蒋光煦《宋诗钞补》;其书既补选原缺十六家之诗,又少量补选其他各家之诗,于1915年由商务印书馆排印问世。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的此集排印标点本,就包括了《宋诗钞补》。
居竹轩诗集
四卷。元成廷珪撰。廷珪字原常,一字元章,又字礼执。生卒年不详。杨州(今属江苏)人。好学不求仕进,唯以吟咏自娱。植竹庭院间,颇有山林意趣。因名其所为居竹轩。此集为其友人刘钦搜辑遗稿所刊。刘钦称廷珪五言诗力求自然,不事雕琢。七言律诗合唐人之体。廷珪与河东张翥为忘年交,其诗言律体制,多得法于翥,而声价亦与翥相似。有明初刊本(藏于南京图书馆)、明嘉靖刻本(藏于北京图书馆)。明万历潘是仁刻宋元四十三家集本,题名《成柳庄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