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啰巴

- 姓名:沙啰巴
- 别名:
- 性别:男
- 国籍:河西人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259
- 逝世日期:1314
- 民族族群:
沙啰巴(1259~1314)元初译经僧。又作沙罗巴。相传为河西人(一说西域积宁人)。幼时从元初帝师八思巴(藏H!phags-pa )剃发,修习诸部灌顶法;复从着栗赤上师学大小乘。更奉帝师命,从刺温卜受焰曼德迦(梵Yama^ntaka )之法。通晓西藏语,能说诸妙法,兼解诸国文字。后蒙第五代元帝师荐谒元世祖,敕命译出中国未传之显密诸经,特赐‘大辩广智’之号。世祖忧于当时僧风之寝弊,授师为江浙等处释教都总统,以整顿弊害最甚之江南。师赴其地后,削减烦苛,安定僧寺。次统闽粤一带,知教徒为官事冗烦所苦,乃奏罢诸路总统,自退于陕西陇山。延祐元年十月,面佛端坐而寂,享年五十六。所译佛典今仍存者有药师琉璃光王七佛本愿功德经念诵仪轨二卷、药师琉璃光王七佛本愿功德念诵仪轨供养法、坏相金刚陀罗尼经、佛顶大白伞陀罗尼经、文殊菩萨最胜真实名义经各一卷、八思巴之彰所知论二卷。[佛祖历代通载卷三十六、大明高僧传卷一、释氏稽古略续集卷一、补续高僧传卷一、蒙藏佛教史上册]
猜你喜欢的书
猫打球商店
《猫打球商店》原题为《光荣与不幸》,一八二九年十月完稿,以一个老呢绒商的家庭为背景,描写了一宗门户不当的婚姻,意在说明不同的出身、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教养对人们的气质有多么大的影响,因而青年男女如果只凭一时的感情冲动而结合,往往会酿成终生的不幸,而凭着理智在本阶层中选择配偶,结局则会好得多。巴尔扎克出身于资产阶级家庭,外祖父家是一户殷实的呢绒商,因此他从小对这类老派商人十分熟悉。小说以一种温和的嘲讽态度,精确而且生动地描绘了这个阶层的思想感情、生活习惯,写出了那种买卖人的精明、狡猾、吝啬、小器和由于缺乏教育而产生的种种狭隘可笑的观念,但作者将这一切与贵族社会的虚伪、腐朽和冷酷相对照时,显然对这些见识浅短、趣味庸俗,然而善良敦厚的老派商人表示了更多的温情。
提纲释义
此书分《历代国号歌》、《历代帝王歌》、《历代群英歌》三部分。《历代国号歌》一章一节,从远古三皇五帝时代说起,至明结束,为叙历代王朝国号之歌。《历代帝王歌》一章十五节,以歌诀的形式,从天地开辟到明朝灭亡历代王朝的帝位继承、以及王朝的递禅次第予以叙说,同时亦兼及分裂时期的地方割据政权的出现和归结,实际上是梗概地叙说了至满清王朝以前的整个古代中国历史的进程。《历代群英歌》一章十九节,按时代顺序,将历代王朝建立功勋的功臣和有影响的名人逸士予以排列叙说,反映了王朝所建立的功业和王朝的兴衰治乱,而其中的孔门弟子和理学名贤,关系的则是中国古代的学术思想。因此,此书可以说是一部简化了的二十四史,是中国历史的提纲,对把握中华民族的历史和蹋的发展进程来说,无疑是一部极清晰的有举纲作用的启物读物。而且本书又以歌诀的形式进行编排,读之上口,易读易记。
宦游日记
明人徐榜《宦游日记》反映了他践行的为政之道、为政之德与为政之术。作为亲民之官,徐榜主张为官者应恪守秉公保民的为官准则,同时加强道德自律,提升自身勤政尽职的行政修养,坚守清廉自洁的道德底线。在自箴自警的同时,《宦游日记》还具有教化功用。
颐庵居士集
诗别集。南宋刘应时撰。二卷。应时字良佐,号颐庵居士,四明(今浙江宁波)人。约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与陆游、杨万里友善。此编有陆、杨二序,分上下卷,上卷收五七言古诗三十二首,下卷收七言律诗二十首,七言绝句五十首,总一百又二首。 陆游评其诗“卓然自得者何其多也”。刘诗有句云:“寂寞黄昏吊愁影,雪窗怕上短檠灯”,颇有诗味,而“睡魔正与诗魔战,窗外一声婆饼焦”,又颇涉粗犷。《四库全书总目》以为“应时诗虽格力稍薄,不能与游等并驾,而往来于诸人之间,耳濡目染,终有典型,较宋末江湖诸人,固居然雅音矣”。有《四库全书》本。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诗经注本。二十一卷,《诗序》一卷。清王鸿绪等奉敕编。始于康熙末年,成于雍正五年(1727)。编者在序言中提出:“《集传》一书,参考众说,探求古始,独得精意。”实际上代表了康熙王朝官方的评价。此书的编辑,“皆以朱子之说为宗”,将《诗集传》有关诗旨大义、章句训诂以及所标赋、比、兴作法,分别录入各篇各章之首,而对《毛传》、《郑笺》、《孔疏》和其他诸家之说有可取者,皆列于“集说”或“附录”之中。是书之出,可谓朱熹《诗集传》登峰造极的最后一瞬。迨至乾隆二十年(1755),敕编《诗义折中》,“分章多准康成,征事率从小序”,虽云“折中”,实则存心提倡汉学,《集传》一派,从此而日见式微。本书特色之一是内容简明醒目。编者总论,介绍篇义章旨,言简意赅,条理清楚,颇便初学。本书案语,着重推崇《集传》,树朱学的权威。《邶风·静女》、《桧风·羔裘》诸篇,也曾对朱说提出质疑,不过措辞比较委婉。本书采录自汉迄明有关《诗经》的论述凡二百六十家,其中汉至唐代(包括五代)五十五家(汉以前唯引荀况一家),宋代九十四家,元代二十三家,明代八十七家,所引宋、元、明三朝超过二百家以上,占全书的五分之四。宋代的诗学革新,在朱熹之前,较著者有欧阳修、郑樵、王质诸家,朱熹受他们的影响很大,本书收录欧、郑、王的论述较多。朱熹以后,南宋后期的辅广、蔡沈、王柏,元代的许谦、刘瑾、梁益、朱公迁,明代的朱善、胡广等,相继羽翼并发明朱熹的学说,他们的著作,实际上可以视作《集传》的笺疏。本书大量收录上述诸家的论述,穷源溯流,源流俱备,可谓集朱学之大成。将原来散出各处的资料汇为一编,对于研究诗经学史上的“宋学”,非常有用。《诗经传说汇纂》有《四库全书》本、清同治七年(1868)马新贻刻本、1968年台湾维新书局影印本。
尚书全解
四十卷。林之奇(1112-1176)撰。之奇字少颖,号拙斋,谥文昭,福建侯官(今福建闽侯)人。宋经学家、文学家。绍兴进士,官至宗正丞。为官期间,朝廷欲令学者参用王安石《三经义说》,之奇斥其说为邪说异端,不可为训。事见《宋史·儒林传》。之奇平生着述颇丰,除《尚书全解》外,尚有《春秋周礼讲义》、《论语注》、《孟子讲义》、《杨子讲义》、《道山纪闻》、《拙斋集》、《观澜集》等。《尚书全解》又称《三山拙斋林先生尚书全解》。此书系之奇辞官家居期间,博考诸家《书》说编写而成。该书辨析前儒旧说之异同,贯穿史事,持论较为平正,见解亦有独到之处,足成一家之言,夏僎撰《尚书详解》,取于此书者颇多。书前有自序一篇,详述《尚书》始末,然多舛误,阎若璩诸人已有明辨。此书《宋史·艺文志》着录作五十八卷,原书自《洛诰》以下出于伪续,后经之奇孙耕以别本参校证验,厘定为四十卷。版本现存明天一阁抄本、清汲古阁抄本、传是楼抄本、《通志堂经解》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