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炯

- 姓名:杨炯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
- 出生日期:650年
- 逝世日期:693年
- 民族族群:
杨炯(650年-693年),初唐诗文家。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幼年聪明好学,显庆四年(659),应神童举及第,待制弘文馆。上元三年(676),再应制举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永淳元年(682),与崔融等由中书令薛元超荐为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垂拱元年(685),受从叔杨德干之子杨神让参加徐敬业讨武案牵连,出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与宋之问同被召入习艺馆,教习宫人。如意元年(692),宫中出盂兰盆分送佛寺,武则天率百官御洛南门观看,杨炯献《盂兰盆赋》,词甚雅丽。是年,于衢州新设盈川县,任杨炯为盈川令,即卒于盈川任上。其卒年史无明文,闻一多《唐诗大系》断为695年。据晚唐时冯贽所著《云仙杂记》卷9及《太平广记》卷265载,杨炯为人恃才简傲,不容于时,曾称朝官为“麒麟楦”,意即无德而著朱紫,犹如驴子披着麒麟皮。
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辞齐名海内,时称“四杰”(即初唐四杰)。其文学主张见于所著《王勃集序》。序中批评了唐高宗龙朔初年以来“争构纤微,竟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建不闻”的绮靡文风,而提倡“宏博”的文风。杨炯所作赋、序、碑、铭等文章,皆用骈体,排宕恣肆,被张说称赞为“文如悬河,酌之不竭”。其诗以五言律诗为主,写边塞题材较有特色。如《从军行》表达了唐代文士慷慨从军的壮志,所谓“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已开盛唐边塞诗的先声。《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均著录其文集30卷,已佚。传世的后人辑本《杨炯集》存诗34首,文50余篇。《全唐诗》卷50编其诗为1卷。《全唐文》卷190至196编其文为7卷。
杨炯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妇科冰鉴
妇产科著作。清柴得华撰。八卷。得华字丽东,乾隆间医家。序中记述作者“少年病温,几为医误,于是弃儒业医,酷嗜岐黄家言”,孜孜以求,苦读多年,尤长于妇科。作者深感古代医著“率多论而不详,语而不畅,或存论而遗脉,或有治而无方,使留心斯道者,非失遗珠之恨,即生望洋之叹”,因而编撰本书。依《医宗金鉴》编目体例,凡分十二门。立论悉本内经奥旨,博采先哲精萃,复加探讨,创为一家之言。各门首论病情症状,次详脉法方药,辨证精审,论理透彻,立方遣药,丝丝入扣。读之易于领会,豁然贯通。本书对中医妇科临床、教学及学习研究均有重要参考价值。有乾隆四十一年(1776)稿本,藏于长春中医学院图书馆。
一切道经音义妙门由起
《一切道经音义妙门由起》,唐史崇玄等编撰,一卷。简称《妙门由起》。前有唐玄宗《一切道经音义序》,《序》称命道士及两宫学士披考《玉篇》、《说文》等群籍,给现存的一切道经标注音义,凡一百四十卷,并不包括音义目录与经目。史崇玄的《妙门由起序》则说,据京中藏内见在经二千余卷,以为音训,成《一切道经音义》并撰《妙门由起》六篇;所音经目与旧经目录共计一百十三卷。据今人陈国符考証,此文实是史崇玄等奉旨撰《一切道经音义序》,而误题为《妙门由起序》。《一切道经音义》为道教字典,今佚。现存《妙门由起》六篇,节录道经分为六门,述道教与道经的源流,实为道教类书。所引用道经七十七种,对研究道籍有一定参考价值。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
宫闱搜秘
宫墙九仞,秘辛千年,有多少惊心动魄,又复几许遗恨,上穷碧落下黄泉,层层帷幕为读者揭开。本书收录了烛影斧声、华阳教主、明宫大喋血发秘、雍正压嫡的真相、清圣主如何解决他的皇位继承问题等。“斧声烛影”:宋太宗赵光义是否弑兄夺了皇位;“明宫大喋血发秘”:明成祖朱棣何以在晚年血洗后宫;“朱三太子”:困扰清朝皇帝多年的“明朝太子”孰真孰假;“雍正夺嫡”:雍正皇帝是否真改了传位诏书…… 正史往往对这些宫闱逸闻秘而不宣,因为常常关乎皇室的声誉;而民间说法、野史记载杂芜,难辨真伪。高阳抓住正史里的只言片语,又旁征博引,终于还原了历史上几个有名的宫闱秘事的来龙去脉。
鱼的喜剧
本专辑讲述了十四篇现代社会男男女女的故事,与香港情人串通想要骗取台北已婚男士钱财的歌星、为救孩子雪天买药最终被捕判死刑的土匪、对一件昂贵的英国货女式外套各有心思的年轻夫妇……十四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际遇,十四段跌宕动人的现代传奇,人际、情感、阴谋、传奇,每一篇故事背后都有作者对时代的特别思考。高阳以深具古典韵味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幅饱含人情冷暖、社会风貌的大时代浮世绘。
宗喀巴大师传
藏文书。克珠杰著。成书于十五世纪初叶。叙述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一生事迹。以木刻版传世。青海人民出版社据塔尔寺木刻版印行铅印本。法尊有汉文节译本。
诸经要集
凡二十卷。又称善恶业报论。唐代显庆四年(659)道世着。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四册。对本书之撰者,自古有二说:一说道世,一说为道宣。本书系根据大小乘诸经律论,取其中各种佛教要目(关于善恶业报者尤多),集录要义,加以分类 辑而成。全书二十卷分为三十部一百八十五项。本书盖为便利于检寻一切经而作,具有佛教百科辞典之性质。后来之法苑珠林则系扩大本书范围而成。






